分享

33家“又小又破”的老店,路过100次99次在排队,他们才是徐州美食界网红

 cbx1h 2017-11-14


近几年网红一词被炒的火热,都说网红时代看脸,你的脑海中一定会闪现那些上海、南京等地来的网红,颜值超高的餐厅,或者朋友圈刷屏的食物,然而很多都是红及一时!


“网红”也并非是那种高档的餐厅,谁也不可能天天去星级餐厅,但是有一些小铺子小店,总是默默无闻地开着,不管你衣着如何,不管你是何身份,都向你敞开着,从不需要预约,正是他们二三十年辛勤的坚守,经过岁月沉淀,味道始终如一,才塑造了今天的徐州味道,最经典的徐州小吃。

它们总能用最平凡的味道打动人心

用它们独有的方式在美食界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都是隐藏在平淡中的惊喜,即使岁月更迭,依旧不忘初衷!在岁月沉淀下来成为经典,这里有时光浇不灭的情怀!



23年的时间,一个辣饼,从几毛钱变成现在的一块五。


很多人是吃着大叔做对的辣饼长大的,在这里能吃出回忆的味道,23年的时间,辣饼也只不过从几毛涨到一块五毛钱,但做辣饼的大叔却在岁月的痕迹中长满了白发!


小店里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并非与我们朝夕相处,却又与我们有着间接的“肌肤之亲”的关系。那也就是美食手艺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塑造美食,继而服务于我们味觉敏感的舌尖。



小店是安静的,却又是不知疲惫的,生活匆匆,从日光耀眼到夜晚炉火暖人。刚出锅的辣饼十分美味,又辣又脆!



地址:三中上坡!

一张桌子,一把凳子,一辆三轮车,一开就是30多年!



这家炸串藏在宣武巷口里,来这吃串的大多是熟客,年龄跨度很大,甚至有爷爷带着孙子来德。老嬷嬷家的辣椒酱是太阳晒过的,辣香味特别浓,经常有人买热馒头过去蘸着吃。

30个年头,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管寒风秋日,老嬷嬷每日拉个老式的三轮车,在这儿摆上,小巷子里面的小桌子、小凳子也早已破旧不堪。老嬷嬷脸上的皱纹也印证着30多年的艰苦生涯!



肉串一下锅便劈啪作响,在油锅里翻滚,香味扑鼻而来。用高温热油快炸出来的羊肉串,反倒因为挂油不多而不觉油腻。也可以卷上饼吃!



徐州的美食饱含个性,一位网友说:“老太太特别口,但是串好吃没得说!”那锅上的油烟是一家店的命脉,酱料是这家店的灵魂。如果你抱着优雅的心态来,那我劝你你大可不必来!



地址:宣武格林豪泰东隔壁巷口

红透徐州的付姐手擀面,却偏偏卖得一手好烧烤!


老板付姐每天就坐在门口记账,不管天气如何。这里也没什么菜单,想吃什么看着冰柜直接报,也没那么多繁琐的流程,吃后结账还是吃前结账也随你。从第一碗亲手擀制的面条到现在已经21年。

面一定是必点的。和汤是重中之重。不仅有黑咸菜丝调味,还会拌上豆瓣酱和辣酱,黄豆和香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豆子颗颗细软,一嚼便面了。



烧烤很是光明磊落,勇敢地面对别人的眼光,比很多大餐厅更加透明化。吱作响的食物在熊熊烈炎作用下,以最原始的方式转变成美味。



地址:奥洋华康康复医院后面(原神州计算机学院)

徐州夜宵届的头牌“网红”,有人从外地坐火车来吃。


老板姓李,李哥说他干这行也是15年了初来咋到的时候他的油条并不受欢迎,因为吃货们的口碑传承他才得来了今天的成就。小编去找李哥的时候他正在刷盘子,我刚到门脸的时候,问到这样的话的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哪有老板自己刷碗的。老板不太爱说话,只说干这个特别累,小编瞅着他两眼通红的眼睛心都酸了。

不是所有的胡辣汤都能让人喝的熨帖过瘾,喝过太多不同地方、让人难受的胡辣汤,发现这一家真是格外的舒坦。李哥说晚上人的肠胃肯定不舒服,于是特别做的素辣汤,生姜,胡椒粉,暖胃的对你们身体也好。



他们家的油条都是用食用碱、食盐、食用矾等老法制作的的,炸好的油条外表蓬松酥脆,内里却软实可口,一口咬下即可品味酥、脆、软三种层次。



地址:徐州医学院后面

这门头已经陪伴店面二十多个年头,装修还是九几年的老风格。

田记是一家专做干煸菜系的小馆子,以辣中带甜,甜中略酸的口感闻名,他家的菜就是一个字:红!红辣椒是每一盘菜的主角,也是徐州菜的主角,就是要口味重才够味。


想必我大徐州子民们已经吃过很多年的田记了,特色多说,只要是你能说得上来名字的干煸菜,都能给你麻溜的端上来,这就是田记没有菜单的随意性,就是有任性的自信。


干煸鸡和干煸土豆一绝!


地址:富国街笑笑凉皮十字路口往西走两百米

从凌晨到黑夜,二十多年的坚持。

没有精心设计的招牌和装潢,简单到只摆了一平米左右的早餐台来“打发”前来排队的食客,但那份旧时香气仍然唤醒了一代代的老徐州和新徐州。大叔和大妈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坚持着。


煎至香脆的面皮里,店家实在的塞满了味足的大粒肉,饱腹又好味就是食客们对他最依恋的情感。




曹记火烧一般是盛在小筐里,旁边配着一沓薄薄的淡黄色草纸。一定要趁热把酥脆的火烧咬到嘴里,肉香、面香,加上草纸的清香,足以让人垂涎三尺。 



地址:铁路三宿舍对面复兴南路249-10

一个安徽庄稼汉,在徐州一住就是15年,一门做饼的手艺,在异乡养活了一家五口人。



15年来,王师傅背井离乡,靠这门手艺养家,换句话说就是靠它来给家人提供生活来源、改变生活状况、给予家人幸福,那么他做黄桥烧饼的过程就是带着爱来工作的过程。王师傅说:做这个就是用心去做,实实在在的,才对得起食客的信赖”


这家黄桥烧饼在我心中已完全是甜点般的可爱存在。饼的本身是厚的,但这种厚是由千层的薄层积累起来的,千层的薄面就是千层的心意,每咬下一层薄脆都是甜上心头的享受。



黄桥酥饼有甜、咸两种口味,而我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况且我还一直把这家酥饼店当成甜品铺子,在有了前面的薄、脆、香,若最后入口的滋味甜上心头,那对于口腹自然是一种美意。



地址:丰储街菜市场沿河向北走100米


据说不少徐州人都是吃着这家的砂锅长大的。


天一属于老派砂锅,在彭城路夜市开了二十几年了,名气也大,才搬到风化街一年多,味道依然是那个味道,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天一的这道藕夹表面上挂了薄薄一层面糊,但是整个形状没有散,外面裹的酱汁浓稠很好吃。鲜嫩的肉馅儿搭配脆脆的藕片,一种独有的清香味儿,吃起来喷香不腻



排骨粉丝绝对算得上一道硬菜,粉丝炖到了半透明,吸饱了汤汁,排骨看起来炖得也很烂。



地址风化街西首

2012年的3月23日CCTV9-纪录 《行走的餐桌》用这么一句话,拉开了这个存在古老的徐州城里110年老屋的序幕。



这个其貌不扬的建筑,已经在徐州城里已经一百多年了。岁月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依旧是粗糙的水泥墙面,看起来都觉得会吱呀吱呀响的小木门,白色的底上,红红的老屋饭店四个字。



店里有6张桌子,老板自己占着一张长桌用来算账,地方虽小,但生意依旧火爆。老板说她家的做菜配方全是自家一代代传下来的,所以不管换不换厨子,味道都是一直不会变的。



这道菜叫做风味鸡,它的味道既有徐州本地人的辣,而且还有带一点甜味,就像粤菜的甜味。



干煸松花蛋,听说过凉拌的,竟然还有干煸的,徐州独此一家的,味道十分特别!



糖醋鱼,也是他家的招牌,被网友们封为徐州最好吃的糖醋鱼。



地址:泉山区少华街110号

这就是隐匿在花园深处的饭店入口大门了,简单到连一个门头,店名字都没有! 却不论周末还是平时都门庭若市,生意火爆。


十多年来,很多人都劝老板扩大店面。小编也很好奇,生意那么好,为什么不扩大店面呢?老板这样说的:”因为位置偏,来这的都是回头客,很多都是朋友带过来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我们这里的价格多少年了都是没变过。房子是自己的,只有两间是租的。打下手的都是家里人,我们也放心。”



12年了,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中午11点营业到2点半,下午5点到9点半,食客就一直络绎不绝。



关于食物,老板说:每天早上6点就去买菜,都是自己亲自去挑选的食材,都用的最新鲜的。辣子鸡全是只买鸡腿肉,尖椒鸡买的是黑腿鸡。鱼都是当天最鲜活的!只有原料好了,菜味道做出来才好吃。



我们做的菜没有什么花拳秀脚,漂亮摆盘,地地道道的徐州味道,就是想把最好最实惠的都给顾客。”



很多菜都是一绝,干锅鱼尾超级受欢迎,浓稠的汤汁,端上来还兹兹冒烟,一直吃到最后都是热的,下面铺的一层洋葱,和着红亮的汤汁,滋滋在锅里煎着,喷香诱人!



地址:交通银行西面花坛中

徐州最早的深夜食堂“六中馄饨”,并不是某一家馄饨店的名字,而是夜间老板推着小车,十几年在泰山路上六中旁售卖馄饨而被市民喊火的称呼。


老板吴师傅说:“在这15年间,城管经常来巡逻清理我们这些摆摊的,有时候被逮到,还要扣摊子罚款,这样的话,一天的挣得辛苦钱就全没了。我们这些做小买卖的,没背景没势力,当初初来乍到在这里扎根就很不容易了。多多少少能够维持一些生活成本。


他家的馄饨个小,主要以面皮为主,极少放太多的肉馅,最多也就在筷子尖,点些许肉泥放在馄饨皮里,很容易熟。



馄饨要趁热吃,先喝一口鸡汤,虽有几星油花,但不油不腻,清香味鲜,事先加了胡椒粉和醋,喝起来带点酸辣,着实开胃!我因重感冒堵住的鼻子,喝完汤后都感觉瞬间通畅了~



地址:徐州高级中学对面

只卖3元一碗的米线,徐州唯一一家!他却已经煮了24年。


老唐为了来吃的老人孩子能图个方便特意卖出3块钱份的“小小碗”米线,老唐说有段时间:大家还担心我们赚不到钱就会关门。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维持经营,绝对不会涨价的!,顾客们就像是自家亲友,来吃米线就跟在家一样随意


农民出身的老唐藏在这一隅里,24年来坚守初心不涨价格,真诚做事笑脸迎人,不图回报在这无时无刻变化的城市里。不知温暖了多少颗冰冷的心。



我拌开米线,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细滑的米线柔韧有嚼头,油淋制作的辣椒味道香而淡,很适合调味。



地址:北区下淀基桩公司杨庄农贸市场菜市场向东200米北侧公交车站台后面


徐州最好吃的板面店,再远也要吃一碗!


张叔今年55岁了,叫张立德,店名也是这么来的,从业餐饮行业也有30多个年头了,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先开始是做流水席,之后出落于徐州大大小小的餐厅......自然,张叔这做面的手艺也不会差.......


作为土生土长的徐州姑娘,也算吃遍了大半个徐州市的板面,张叔做的板面,绝对是我2017吃过的最香的板面



一整碗的牛肉板面,面条充分提取老汤的味道;牛肉块炖煮的特别嫩,丝丝条条的纹理清晰可见,鲜嫩无比;还没开动,辣椒的香气就已经扑面而来。



地址:徐州新城区绿地商务城蓝海 OFFICE-D 117号商铺,徐州新城区市政府路北五十米

联系方式:13813295094

22年坚守,独此一家的羊肉包子铺,成为了老徐州人不可割舍的舌尖记忆


许老八在家排行老八,开了四十多年的下淀羊肉馆的创始人许老爷子是他的父亲,许老八子承父业,把羊肉煎包做到了极致!最初,是许老八夫妻俩在大庆路上开了间小包子铺,因羊肉煎包打响了招牌,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有些人一吃就是二十几年。


许老八的包子只有一种馅,制作特别费时,选用刚宰的羊后腿肉,精打四遍,再经过两个小时的人工搅打,然后调味、拌馅儿,保证食客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诚意满满的用料。



趁着热乎,一口咬下去,连皮带馅,虽然烫嘴,肉馅实实在在,羊肉香而不膻,肉丁分明,很是鲜香,吃的时候不住地点头,什么都不如这一个香喷喷的包子来得实在。



地址:大庆路星辉电影院北侧斜对面

靠着100年多前的手艺,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徐州人,13年了,在户部山的小巷里还保留着时光的味道。


据传清朝末年,家住苏园巷的苏长科支起锅灶,做起丸子汤的生意,一开始便叫响,受到街坊四邻以及周边来徐州谋生的小商小贩的青睐,于是正式挂起了'苏记丸子汤'的招牌。,经第二代传人苏鸿杰的发扬光大,苏记丸子汤成为徐州地区一道极具特色的名小吃。


来这吃饭的十之八九是老顾客,住附近的来吃,不住附近的开着车来吃。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苏记的丸子汤,他们也只会回答“好吃!”是啊,就是这么简单,好吃就是好吃,哪有那么多的理由。老人总是念旧的,认准了这口味道,说什么也不会换。



丸子扑扑通通倒入汤中,在高汤和热气的作用下,慢慢变得饱满起来。此时已经是早上六点钟了,第一波食客已经到来。碗底倒入盐和料粉,浇上热汤和丸子,再撒上香菜和辣油,一碗丸子汤就大功告成了。



地址:户部山剪子股菜市场北头,汉王府隔壁

16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功。也是很多毕了业的学生的念想!


阿姨和叔叔两个人独自撑起这个小门店,很不容易,有时候晚上两个人要忙乎10点钟,甚至到深夜......十几年来,晚睡早起已经成为习惯,因为经常熬夜和要沾水,关节也不太好,一到下雨天就会隐隐作痛。


满满的一碗米线,散发着的不加修饰的甜香,充满着原始味道的肉香和老汤里各种映衬的煨料的香气,一下子充满了感情,发出耀眼的光芒。


汤多,肉少,米线香。不靠肉酱,不靠作料。多的只有满满一勺子的辣椒和那吃惯了徐州风味的舌头。


地址:复兴南路铁路医院铁路游泳馆南隔壁

每晚5点出摊,凌晨结束,有人奉它为徐州东区烧烤界的无冕之王。


袁姐是这家店的创始人,她在炭火边烤了十几年串儿,陪伴着一代人成长,也才有了现在能开二店的袁姐烧烤,光阴荏苒,袁姐年岁渐长,如今已经回家颐养天年,烧烤店由家人接手后生意日益红火。


来这里当然要先吃最经典的羊肉串,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才是宵夜必备。晚风习习,啤酒一罐,孜然飘香,满口肉爽,看看周围的高楼,舒坦!



肥瘦相间的羊肉在烤炉上噼啪作响,油水滋滋外冒,浓郁的肉香混合着油香直冲鼻孔,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地址:响山南路(紫水晶KTV向南)

一座城市一种坚守,高姐寿司用了10年,完成了从小推车到拥有自己门面的逆袭。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十年前徐州曾掀起过一阵寿司的风潮,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现场制作寿司出售的小摊。时过境迁,当年红火的寿司,大多已经销声匿迹,只有高姐寿司自岿然不动,还发展壮大许多。


操作台里胡萝卜丝、黄瓜丝、蟹肉棒、火腿肠、肉松、各种酱料等食材排列得整整齐齐,蛋黄是当天现剥的鸭蛋黄。



高姐家的寿司分量足,店员包得也很结实,不容易散,一个人吃不完,可以和朋友分着吃。



地址:富国街路口

一间不足两平米的小黑屋,一个开朗热情的中年大叔,一家深藏在闹市小巷15年的铁板鱿鱼。还登陆过全国微博热搜!


自2002年在文亭街路口,到后来有了一间小屋,大叔凭着一个铁板,一个铲子,成了家人气爆棚的小店。每天下午5点出摊,全年风雨无休。


这家藏在文亭街马路里侧的小店,并不难找,只是若无人指引,不起眼的门面,连个招牌都没有,要不是走两步便能闻到鱿鱼的香味,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铁板的鱿鱼焦香味儿十足,脆弹有嚼劲,肉饱满多汁,每一串脆嫩爽口的鱿鱼,都吸收了紧紧裹在面上饱满的酱汁。味道以香和辣为主,回味着微微的甜。



地址:文亭小区2号楼

这家店是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字号,这家有名的饣它汤徐州人从小喝到大,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早点店。虽然店址几经搬迁,但是追随它的食客依然痴心不改。

上午11点,厨师将母鸡、猪肘、麦仁、猪骨放入锅中,大火煮至下午1点。放入葱姜八角等调味料,文火熬煮至第二天凌晨3点,此时锅中汤汁浓白,鸡肉脱骨,猪骨酥烂。厨师将锅内肉食捞出去骨,加入面粉熬成糊状,等待早到的顾客。


将生鸡蛋打入碗中。甑锅旁的师傅,得有足够臂力和准头,把煮沸的高汤舀出,手腕一扬间,沸汤如飞流瀑布急冲直下,高温与速度兼备,一碗蛋花直冲得气势如虹。



清晨来到汤馆,要上一碗啥汤,再来一份八股油条,汤中一泡,品上一小口,顿感浓香醇郁,唇齿留香,“清晨一碗啥汤,给个神仙都不当。”喜欢早起去品上一碗啥汤的徐州人,一定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地址:戏马台解放路69号


一家让人留恋,感动很多人的老店。



像周边的报摊、面店一样,岁月的洗涮已经让我们看不出开业时的模样,虽然保持着最初的样子,却已满目苍夷。



这位年过70却还笑容满面的奶奶是这家串串香的主人,谈笑间,满满的正能量,奶奶说,每天忙忙碌碌都习惯了,一刻也不能闲下来,再问及到奶奶这么大年纪怎么不在家享清福,奶奶说“习惯了这样如一的生活,上帝其实没有给任何人幸福,习惯就是种幸福””。当时听完就被感动了。



奶奶每天三点多,就开始在店里忙碌着,奶奶的牙不好,为了让食客人能好嚼一些,奶奶每次串包菜前都会把包菜的白根用剪刀一点一点的减掉,她说牙齿不好,就越能理解别人吃起来的感受。



奶奶家串串的价格一直没什么变化,素菜在两毛、三毛左右,肉菜的价格跟市面上一样,两块五三块。平均下来,就算你吃到饱吃到爽也不过六七块钱。当你来到这里,看到店里的每一盆、每一桶的材料和串串,都是奶奶和她的儿子一串一串的手工串出来的。



每一只串串都均匀的沾满了辣酱与甜酱,入口的时候酱汁混合着热乎乎的串,软中还保留着脆,卷着烙馍,囫囵吞枣的咽下肚,甜辣的滋味从口腔一直弥漫到胃里,是小学时最美妙的回忆。


地址:徐州市湖滨新村


徐州最出名的蛙鱼。



央视9《行走的餐桌·徐州》里面美丽的波兰姑娘翠花,对莲花家的蛙鱼大呼好吃



莲花蛙鱼藏在莲花小区一个居民楼里,深深的胡同,不起眼的门头,却已经在徐州开了整整二十多年了。老板姓徐,地地道道的徐州人,是个很和蔼的大姐。大姐说每天早上是九点开门,早上六点不到就要开始为一天做准备了 。


蛙鱼,一颗颗蛙鱼晶莹剔透,吃到嘴里Q弹软糯,弹性十足。蛙鱼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好不好吃学问全是在调料里了。

炸串是莲花家的绝配,根根竹签串起不同种类的食物,油炸、上锅、刷辣酱、撒胡椒,这种简单的又平价的美味,让人满足的。



地址:师大莲花小区内


黄河新村的牛肉汤绝对属于徐州最出名的牛肉汤了!


老板说,用的是自家自制的牛油,加了二十多种药材和自家秘制的卤料按一定的比例在半米深、直径1米开外的大锅内煮出来的。牛肉汤以汤为主,汤不醇则无味,不用放其他太多的东西,就是用大火久熬。这样的牛肉汤,才能不黑汤,喝多不也不会上火,喝完嗓子不干。



汤上是炸制好的淮椒做成的红油,满满的铺在上面,汤里因为放的是麻椒,香香麻麻,比花椒更胜一筹的口感,配牛肉原汤的醇浓。


牛肉一片一片切的很薄,却不会散烂,又很入味,吃到嘴里有嚼劲,非常香!


喝上一口,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暖心又暖胃!


地址:黄河新村小学西30米 

徐州有出名的奇葩老菜馆。


徐州有出名的奇葩老菜馆,徐州人都知道那条卖了20多年始终10块钱的红烧鲤鱼。



没有特地的摆盘, 红辣椒大蒜大葱就随意的铺在鱼上,鱼肉入口先甜后辣,用来下饭最合适,真是让人停不下来。



干煸牛柳软嫩多汁,连配都很入味,用烙馍卷上,我一口气能吃两个。



地址:五中后面民有理街 

老夜市的武汉热干面,让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原来二院夜市的武汉面馆搬到二院教堂后面中枢街上了,老板两人超级有爱,纯正武汉人。面超级正宗,人也爽快,亲自教授拌面方法临近打烊去吃的,老板不急不躁非常厚道,老板娘还会很贴心亲自送上热水给喝


老板是武汉人,热干面做得很地道,一挑,一吹,再一口,面就裹挟着浓香全部到肚子里了。面于齿间,始绵后韧,圆润而微弹。



牛肉炒面,面条裹挟着牛肉,满满的一口喷香肆意牛肉是卤过的吃起来很有嚼劲,三鲜面比较清淡,料足汤鲜,吃完满足干爆棚!



地址:二院教堂后面中枢街上

几十年来,小摊子只卖菜盒子!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始终如一


剪子股入口处有个炸油盒的小摊位,每次路过总是能看到阿姨忙碌的身影。几十年来,虽然只有韭菜细粉和鸡蛋细粉两种饼馅儿,但来的食客从早到下午却也从未断过。阿姨说为了保证菜盒的新鲜,每天两点便起床制作。



揉面、做馅儿、包饼、煎制,没有一会儿闲着,却也一个油盒都没有拉下,油盒还没出锅,便被食客们买走了。



薄如蝉翼的外皮咯吱咯吱作响,炸焦的外皮一切开,热气香味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引得食客紧紧盯住这美味的菜盒。



地址:剪子股菜市最北头(早上去)

一开就是18年,一天吃两顿我也不会腻!


这个收银台的就是老板娘了,老板一直在厨房忙乎着,老板娘说:这个店之前不在这儿,是近两年才搬到这儿的,每天都是忙到很晚,不容易,这些年来吃的都是回头客,就是实实在在的对顾客就好!


这家店就是公司楼下,经常吃,有时候下班很晚也会来吃,干拌面点单率第一,贴心的店家还会送一碗汤!



这位拿着炸串的阿姨就是店里的老板娘,阿姨说:做这个有些年头了,二十多年了,想想时间过的真快,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个小门店,每天都忙到深夜,再忙都要保证食物的品质,不论是我们,还是客人,都不容易,一心就只想把最好的呈现给顾客。


十三中油泼面还是做出了徐州特色味道,大师梁实秋说过,人人都吃面,但吃出其中的味道不多。刚端桌子的时候,要趁着‘滋滋’的油声,趁热拌着吃,才好吃。



经过油炸过的串串,放在白色的大盘子里,搭配正宗的蘸料,之后再洒上孜然,简直完美。味道也是赞赞哒,分量很足,感觉光吃几个炸串就能饱。



地址:永安街综合楼1号(博爱街江苏银行南隔壁)

位于35中旁的店,这么多年,人在老,物价再涨,这家店样貌和味道却没有变过。


小屋里,阿姨和叔叔正忙乎着,一颦一笑,那么温暖,从那参杂着家乡口音的话里你能感受到一种叫幸福的东西。21年也是个磨合的过程。


在这里,是青春的味道!是留恋的味道,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是学生时代一起吃面的满足和畅快!



刀削面是我最爱吃的,面吃起来特别的劲道,上面配着雪菜,特质的酱料,葱花,和当年的味道一样,没有变过。


地址:徐州市35中旁铁路三宿舍小区内

十年了,没有门头,没有菜单,就这么一家店,不管寒冬酷暑,刮风下雨,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老板说,卖盖浇饭有十年了,这十年来,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其实这家店的名字是叫陈师傅盖浇饭。之后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大家口口相传,就叫师大帝都盖浇饭。当我问老板,做盖浇饭有什么秘诀吗,老板说,哪有什么秘诀啊,凭良心去做。


食物最初的模样到烹饪的过程中,最后到食客的面前,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菜品的种类十分丰富,有18余种,每天更新着不同的菜品。



鸡、茄子、红烧肉一绝,你可以在这吃,也可以带走!


地址:老师大对面

一个小推车,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屋,每天6点出摊,晚上8点结束,十年间,在这座城市上演着春实秋华。


阿姨说,“先前在朝阳火车站一直做,做了8年后来因为城市整治,朝阳70家吃的都被取缔 了,就搬到风华园有2年了,这十多年以来经历了太多坎坷。对于阿姨和叔叔的人品,风华园小区的很多居民都赞不绝口


小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很敏锐的听到咱大徐州熟悉的乡音,看到最质朴的徐州美食——煎饼果子



焦黄的薄脆和翠绿的香脆,咬上一口,别提多香了。



地址:风华园南门直走,华悦超市旁

小胡子烧烤,一直都在,没有离开……


小胡子烧烤,徐州美食网红鼻祖,源自彭城社区那批早已经孩子都会打酱油的,第一批徐州网络吃货的推崇,这一红就是20个年头,他不在江湖可江湖依旧有他的传说。


能让徐州资深老字号吃货驻足,终究还是那撮小胡子。



还是那些肉筋,还是那些羊肝,还是那些羊板筋……美味溢于言表!



地址新淮海西路幸福家园北门


---后记---


美食有百般滋味,一如人生之百态。对于生存在夹缝中的小人物来说,生活是次要的,而生计才是首要的。随着味觉对草根气息的缱绻,在都市化车轮的碾压下,渐逐形成了一张张乏力的记忆相片.....


而这些老店才会让你知道什么是正宗,什么是地道,什么是市井百态,什么是真正老徐州人的生活。


对于美食的坚守,总会化作城市最富人情味的底蕴,让味道更有味道,他们才是徐州餐饮界的真网红!这些在小巷角落里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卖的不只是味道。



如果你有更好的美食推荐

加小编微信或者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