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谈李白与苏轼的跪式(浪子背包客)

 浪子背包客 2017-11-14

苏大学士都跪了,李白怎么就跪不得?

一个是词道大宗,一个是诗道首席,苏轼和李白都是震古烁今的大家,两人官场境遇却不相同,大约都和跪有关。

苏大学士果断给跪了,一辈子都当官,最高礼部尚书(重要正部)。

李白则不给跪、或跪得有问题,所以当官也不安稳,长时间老百姓状态,所谓“斯人独憔悴”。

且问,苏大学士能跪,你李白怎么就跪不得呢?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首先两人的来路不同。

苏轼有个好爹,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曾得大文学家、大官欧阳修推荐(文坛、官场)。有这样的爹,当然家教不会差。而且苏家本身有官宦背景,经济条件也不错,读书求学完全投得起资。

李白家世模糊,平日自己语焉不详,只是说“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想来有什么难言之隐,甚至有人说他是“罪人之后”。就算不是什么罪人家庭,看来也是借不上大力的。

所以出身家世方面,两人天生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个在古代影响很大。

苏轼是正规科举考试出身。早年他一直在家读书,偶尔交友、附近游学,安稳得很,直到二十一岁积累得厚实无比,才由父亲带领,跟弟弟一起出去考试。(请看人家老爹的安排)

主考官正是他爹的老师欧阳修(推荐了就算一种老师)和诗人梅尧臣,十分欣赏他的才学和文风,有心提拔。虽然个人素质不差,到底人脉还是有用的,于是兄弟俩第一次参试便双双及第,引起轰动。

科举这回事需要运气的。某种程度上,苏轼这方面的运气极好,一头就撞上了知音和老大。

从此苏轼就坚决团结在了以欧阳修老师为核心的某山寨,“循规蹈矩”开始了他开始还算好、后期不算很平稳的官场生活。

顺便一句:封建科举本身就是“愚化”,也是一种“跪”,形式要跪,思想更要跪。貌似苏家人这方面都跪得诚意且标准。

李白则几无科举历史。原因可能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说明白点就是脾气急、打架写文章之类得罪了人。不知道有没有嫉妒找茬的成分少年成名是有些危险,何况边疆那边武风可能更重些。

得罪人这种事可大可小。若是官宦家庭,自然更方便摆平;若是普通家庭,给大佬记住可能就有麻烦。偏偏科举又离不开官场。不用别的,县里一个“学正”(教育局长)随便指个理由,比如说某跟人打架品行不端,就可以剥夺他的科举之路--不给报名和具保,就没资格考。

另一种可能是李白本身也没怎么仔细研究科举前面说了科举是一种跪,形式上还难免要大量背书、烂嚼,李白的性子跳脱笑傲,恐怕不会喜欢这个--不喜跪、不喜背、不喜嚼。“哥这么大学问,还用去拜师考试磕头?丢不起那人。”

不管怎么说,李白最终打算了另一条更加迷茫的路:恩科。

古代当官有两条路:试科和恩科。前者就是科举考试,恩科则要靠“推荐”和“赏赐”。要么地方上“举贤尚孝廉”(品行高洁、才华出众),报上去等批;要是大官举荐就更好了,成功率更高。(苏洵就是被举荐做官)

地方上指不上了,就算能指得上成功率也太低,于是李白到处找大人物,献文献诗自荐求推荐--当时倒是有这个惯例。

起先效果不明显。关键不是为他的才学,而是因为他没有有力的后台封建官场很要讲小山头的。再者,他少年成名,此时已经光辉万丈,遭人嫉妒也是“正常心理”还举荐,不多踩几脚已经够忍了。

莫否认。嫉妒是常见劣根性,大唐人未必就更高尚些,何况那些人格缺损的封建官僚们,不但容易犯嫉妒,而且嫉妒更可能会随着权力膨胀起来。即便不是嫉妒,自惭形秽导致邪祟的有没有?

得罪人的历史和他的剑侠性格,可能也是部分原因。

要说金子总会发光的,最终他的自荐收到了效果。韩愈夸了几句,贺知章和玉真公主则实在喜欢他的诗,真的给他推荐到唐明皇李隆基那里。

李隆基曾经性子豪洒,也算个文艺中年,犹好歌舞唱戏(后被拥为梨园财爷),对李白的诗相当欣赏(也有说是杨贵妃欣赏),一听说李白在长安即招。李白来时,他甚至落阶相迎(如此当然不用跪了)。

一个伪粉丝一坨、一个有心迎合,于是谈笑甚欢。然后李白终于得赐了个不小的官“供奉翰林”(貌似是个梦想教授级别),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老李小杨每每有了逸兴,就找李白来谈天说地写诗什么的。

野史有载--一次好像是观什么风景,唐明皇和杨贵妃又找了李白邀诗。李白苦苦思索,唐明皇给扇风,杨玉环给斟酒,果然酒壮诗兴,搞出几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

细节未必完全正确,可诗歌却不是假的。若没有那个兴致,也的确很难写出那样的诗。可见他有段时间还算得意。

可是李白真的喜欢这样的“御用文人”生活吗?

他不喜欢旁人可早已呲牙咧嘴。大诗人已经足够让人嫉妒,陪在皇帝身边又不用跪,这种待遇简直太让那一干跪了许久靠不得前的奴才们嫉妒恨满胸,再加上李白性子小傲不喜跪、缺乏后台山头等原因,在京城遭到了某种程度的孤立当然心胸开阔、真正欣赏他的人还是有的。

可奴才们的看法不重要,主子的看法才重要。

矛盾终于慢慢涌现,跟唐明皇和李白个人都有关系。

李白呢,性子外向笑傲,做事常任性恣意,多半源自天性,其它后面再说,总之并不是寻常的性格。倒不见得是瞧不起领导,只是总拿领导当群众。或许他认为如此并没什么不妥,可当时他忘了,他面对的是皇帝啊。

皇帝是什么人?高高在上的封建主子。皇帝自认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也就不可能平等待人。以礼相待那是痴迷文艺,或许还有杨贵妃的因素,玩伴的兴致居多,可不表示就真的要屈尊了。李白在皇帝面前保持平等态度,那是一个天生的、不是错误的错误,时间长了就错大了。

还有李白的性子,未必很喜欢这种类似门客狗腿的职务,至少时间久了不会喜欢。偏偏他还外向喜欢发牢骚,若是说了什么给李隆基知道,难免会在心中遭骂“不识抬举”。

何况,时间久了新鲜劲过了,也就那么回事了。

至于常为大伙儿所津津乐道的“醉唤高力士脱靴得罪人”一事,可能有,但是应该仍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因素仍然在于皇帝喜不喜欢。

终于有一天李隆基终于忍不了了、或者说腻歪了,便给予“赐金放还”,就是说给些钱打发走了。具体的金额据说是“千金”,合人民币几百万呢,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够了。

可李白本身不是老百姓性格,再加上心气不顺,也就胡花乱花、“千金散尽无复来”,没钱花了只得再去自荐。

此后的运气没那么好了,基本都是文字幕僚、学士、坐堂之类的象征性职务--人家不过是看中他的名气而已。甚至他还被牵连进一场“谋反”坐了牢,幸亏好人营救。

说李白“一生潦倒坎坷”,大约是从他的牢骚看的,其实也未必。什么都写在脸上、挂在嘴上,不满意的时候大发牢骚,发完就拉倒再尽兴去,我感觉这才是他的真性情。

忧啊、举杯消愁啊、独酌啊、雪满山啊,未必就不是一个诗人的艺术性极度夸张。

所谓李白的悲剧,其实是旁人的看法。

---

再看苏大学士,未必就如表面那么风光。

一开始他顺利得很,某种程度上是搭了欧阳修和小山头的光,可后来他又因为小山头吃了亏--所谓“新党”(王安石派)上台,“旧党”(欧阳修派)遭到排挤,其中苏轼还挣扎了几下,结果惨遭贬斥,也有说他有自动请调的。

要说有多惨也未必,经常还能当个太守呢。

三起三落之后,本来已经有点安稳了,只是他又犯了文人的脾气写文写诗讽刺发牢骚,给新党惦记上诬陷与他,将其投入大牢(乌台诗案),虽然最终没咋地(本来也没什么),也折腾得心灰意冷。

具体细节不明。从表面看来,无非就是两派政见不同所以才闹纠纷。又不是你们的天下,皇帝不急你们急什么?搞不好还是权欲问题。

如果估计得没错,有点替苏轼哀哉、感到不值。那么大的才学,穷搀和。或许,苏轼也是为了报老师的提拔之情,必须当个封建忠臣孝子。

看看苏轼的一首词吧(这时候他已经遭贬):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简单说来,就是他领人出去打猎了,气势很大,很牛,大家很拥护。下阕说老了没关系,还能干几年,并且言语中期待重用。

官迷?有可能。但是更可能的是曲线乞怜,间接表达对皇帝老子的一腔“赤胆忠心”,以免引起皇帝的杀机。

其实他误会了。谁什么人皇帝一清二楚,就是挑拨大家内斗呢。其中拎出几个出名的吓唬吓唬也就完了。

苏大学士,怯了,可怜了,卑微了。封建知识分子,到底骨头质量不行。相信换了李白不至于,搞不好还要骂大声些。

苏轼是个比较典型的封建儒家知识分子,性子较宽和软濡,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千古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样流光溢彩的词,简直把天下的词人都给贬了-此后再了无写趣。不知道这个跟他下大牢有没有关系。若是他早年拿出来这个来,只怕也够呛。

又是古文大家、又是超级词人,还让不让人活?哈哈。

仔细看来,这词其中似乎寄托着他的超脱和许多美好期待。可也只是期待罢了,他的骨头常停留在太小的范围,折腾什么党争。

总而言之,苏轼跪得算有些“收获”,只是后来活得有点累了。收支相抵,所得有些配不上他的才华。

….

傲气呢,有多种。

有的是天生强大的傲,比如大象对兔子,不用说就是强嘛。

有的是后天实力的傲,比如武者之间。

有的是志气高带来的傲,这个一般不会太严重。

有的是后天自己恶性膨胀出来的,比如官傲、腕儿傲,吹气球式的。

感觉李白的傲是实力、志气型的傲,很少带有特意的恶意,只是他太优秀,给人的精神压力太大。什么都不用做,只是“李白”二字就能让绝大多数的文人墨客汗颜加高山仰止。

跪?别说他不喜跪,就算他跪了,也会跪得正气凛然、惊天动地、威压四海,就是说跪也跪不像。再说让他这个大学问跪,传出去多少有些不好听。

不让他跪呢?老爷们的精神需要上哪找补呢。

那么,或许宁可少见吧。

当然若是心胸开阔者,大家随意闲聊,或许低调些甘心作他的绿叶,哪怕陪喝酒听他发发牢骚,也能成为他的朋友。

成为他的朋友待遇还是不错的,蹭酒喝自不必说,没准还能得首赠诗,搭车留名历史比如“岑夫子、丹丘生、汪伦”一干人等。

李白平生只“错”了一件事,就是纠结于“当官”(也许他缺钱或有什么志向?)念头不算十分通达,不过也丰富了诗歌素材。

李白的诗歌激情澎湃,昂扬起来让人直欲冲霄而起,颓废起来几乎要让人跟着自杀,感染力特强,所以受欢迎。

贺知章说他“星宿下凡”,形容极为恰当。古来诗者,极少有能及他的。杜甫或许可以,却不如他受欢迎。

可是,星宿本不应该出现在尘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