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与《心理动力论》

 冬天惠铃 2017-11-15



A,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B,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西游记》,其故事情节复杂,人物形象鲜明。师徒五人中性格刻画比较复杂,最招人喜欢也最为有吸引力的我以为则是猪八戒。不管丑陋的外表还是淳稚的内心,都给了我们无数的欢乐与深思。

一、让我们先看看其有哪些缺点吧

(一)贪财自私。

首先说他的“财货心重”,一点也不是对他的栽赃。(第三十八回)夜宿乌鸡国,他一听说有件宝贝藏在御花园,便觉也不睡了,愿意和孙悟空去偷,提出条件是:降了妖魔,功劳归悟空,宝贝归他。(第五十回)猪八戒不分好歹潜入妖魔点化的院落,窃得纳锦背心穿着捂背,结果被纳锦背心化成绳索捆住,落入了妖怪手里。

(二)贪吃贪睡。

第一先说他的贪吃。

在取经路上,他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饥饿,好像什么时候都吃不饱吃不够似的。对猪八戒的贪吃作者做了不少诙谐的描写。一听说有什么好吃的,他那副涎水直淌的尊容,狼吞虎咽的吃相,或者睡梦里也会直跳起来贪馋的样子,实在十分令人可笑。偶尔能吃顿饱饭就成了他最大的人生享受,哪里还去品什么滋味。

第二便是他的贪睡了。

大青石他睡的香,荆棘丛中也成眠。假若能在乱草堆里拱个猪浑塘,那简直就是他的“席梦思”,不可不注意的是,猪要吃饱才睡,猪八戒却不然。睡对他来说,比吃还重要。其实猪八戒的贪吃贪睡植根于他的勤谨辛劳,并反映他的天真憨直;芸芸众生中的好逸恶劳,图饱口福者,却未必皆是如此。

(三)贪色。

这可是他的一大毛病。猪八戒要不是酒后戏嫦娥,堂堂的天蓬元帅不会被玉帝打下天庭落下这副人不人、猪不猪的模样。即便这样,他也是色心不改,娶卵二姐,“霸占”高翠兰。

(四)报复心理。

面对大师兄的捉弄,八戒时不时要对悟空进行“诬告”,以解自己心头之恨。当然这些报复并不是有意的,但有时却有些过分。

以上是对猪八戒“坏毛病”的分析。其实猪八戒“大方向”还是好的。以下咱们就进入猪八戒的正面世界,以观其内心纯朴善良的一面。

(一)坦诚。

有什么说什么,从不遮遮掩掩。饿了就是饿,从不会拐弯抹角。师傅师兄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有时做的并不好。即使有时候会说出散伙之类的话语,但真正的关键时刻,还是能坚定立场。

(二)蒙直。

也就所谓的憨厚纯朴老实。猪八戒憨厚老实的可爱,不善于也不会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性格令人感到可爱和可笑,这种性格与世俗社会中那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风气格格不入。他保持了人类童年的天真,渗透着普通劳动者的醇厚、诚实的特点。

(三)有情有义。

猪八戒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绝不是一个喜新厌旧见利忘义的人。

(四)聪明。

有一定的生活智慧。猪八戒生活常识比其他人丰富,这些都是他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第四十一回)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被冰冷一逼弄的火气公心,三魂出舍。八戒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使一个按摩揉擦,须臾间,气透三关,转阴堂,冲开孔窍,叫了一声:“师傅啊。”可见猪八戒生活之丰富,有一定的聪明头脑,并不是呆头呆脑的“猪呆子”。

(四)任劳任怨奉献的精神。

猪八戒在取经途中除妖降怪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大战牛魔王,挑战红孩儿,误入小雷音等等猪八戒都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尤其是稀柿洞口,呆子显神威;水底洞府老猪总是打头阵。猪八戒肯化蛮力单干方面也衍生出许多个膛目的举动:荆棘岭上开路,八百里荆棘针一时平,稀柿同上变大猪,拱净了污秽立头功。别人多不愿干的一些苦差,八戒总是主动乐意干。表现了八戒不怕苦不怕脏的优点,发挥了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向上精神。可以说猪八戒就是孙悟空的好配角――得力助手和亲密伙伴。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的地方就少不了猪八戒。在西行大道上,虽然猪八戒扮演着一丑陋的角色,但猪八戒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没什么怨言,从来没有什么不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见没有猪八戒取经大业就不能实现,其在取经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功不可没的战绩。

总体来讲,猪八戒是合猪神人三者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虽然充满着瑰奇怪异的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却非常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动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体现在猪八戒身上的优缺点都是猪性与人性的完美统一。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的特点都是作为一个人的猪八戒身上所具有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猪八戒,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禁欲主义者,承认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人说猪八戒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你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饥而思饮,七情六欲常在心中激荡,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从猪八戒的影子中必然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即动物性与人性的统一。

作者笔下的猪八戒既有小聪明又憨厚,既懒惰而又勤谨,既好色又情真,既畏难又坚定,既自私贪小而又不忘大义,他的小聪明是农民的小聪明而大憨,其贪吃贪睡是累极了的长工放下担子厚的口壮身慵,其好色是矿夫的寡人之疾,其畏难是太过务实的求止,其自私贪小是小生产者的惜才活口心理,其人生目标是勤谨一生而忍饥挨饿的山野村夫的人生目标。其缺点是现性性格因素,优点是其隐形性格因素,或者说他外在的种种缺点掩映着他内在的种种优点,而且这种掩映几乎是对立的,二者反差虽大,却相辅相成。在猪八戒身上,更多的概括着人类下层社会。普通劳动者圈子中所孕育的入时尘俗。虽然由于他所出典型环境的特殊性,呆子形象中不可能直接地而只能曲折的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种种矛盾。但就其根本立足点来说,仍然坚定的足踏人间社会。



D,《心理动力论》中的本我

本我(英文: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拉丁字为“it”,原德文字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比多。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

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简单定义: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



E,《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武艺高强,具有火眼金睛,身兼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并且长生不老的神猴。比起,猪八戒,很多男性朋友会更喜欢孙悟空这样的形象,而女性则更喜欢猪八戒,那么,孙悟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孙悟空性格中的优点:

(一)、有责任心,敢作敢当

这是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在唐僧师徒四人中,我们看到,猪八戒并非真心想要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完全是因为被人强行赶着走,当然这不是孙悟空强迫他。在各种为难关头,总是有孙悟空站出来,唐僧被妖怪抓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是孙悟空跑到玉帝那里求助,也是孙悟空甘愿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却没有拂袖离去。

(二)、嫉恶如仇,不畏强权

在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的解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

我们说,《西游记》其实反映的是封建官僚主义的勾结,官官相护,而孙悟空则是人民的心愿,人们希望有这样一个人站出来解救百姓。

我们注意看,在《西游记》中大部分的妖怪都是天上仙人的属下,而每到最后,总有仙人来为他们开脱,这就好比无罪释放了。

(三)、善恶分明,做事谨慎

在遇到各种妖怪的时候,不管他们怎么瞒天过海,但骗不过孙悟空,每次遇到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仔细的观察,所以,很少会上妖怪的当。

(四)、意志坚定,敢于吃苦

我们说,孙悟空的形象就好比我们所知的王宝强形象,是从一开始的屌丝到最后的CEO。从一开始不闻一名,到最终家喻户晓,这一路上,离不开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敢于吃苦的精神。

当孙悟空被关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我们看到,差点被三味真火烧死,幸好太行老君故意在里面放了金丹,否则,孙悟空就此一命呜呼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经历过生死之后,孙悟空拥有了火眼金睛,这都是经历了艰难困苦才得来的。

(四)、不慕虚名,居安思危

孙悟空虽然非常想光宗耀祖,但绝不为功名利禄卑躬屈膝,甚至到嘴边的肉,都不吃。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到危险的信号,没有妖怪的地方也会防着妖怪的到来。

当师徒四人取经回到长安,唐太宗对师徒四人设立庆功宴,孙悟空却直接不参加,在他看来,这些荣华富贵都是徒有虚名,只有他的花果山才过的实在。

孙悟空性格的缺点:

(一)、争强好胜,不够谦虚

在孙悟空看来,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天王老子都不能那我怎么样,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屡屡得罪一干人,所以,孙悟空一开始的师傅才说,以后不准你说是我徒弟。

在古代,有种刑法叫做诛灭九族,“九族”,就是凡是和当事人有一丁点关系的全部算在内,邻居,远方亲戚,情人,朋友等等,所以,师傅也毫不例外。他师傅一开始就已经知道日后,孙悟空会惹祸,所以,才这样说。

(二)、直言不讳,不近人情

我们说,凡事做的不要太绝,但孙悟空就不一样,凡事都做绝了,他打妖怪,一定要全部打死,甚至妖怪变回了原型都不放过,一定要让他们死。

对什么人都是直言不讳,在玉帝面前不仅不跪,还拿着金箍棒,在如来佛祖面前也是一样,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领导总会不高兴的。

(三)、只知捉妖,不懂爱情

我们说,幸福的人生要有亲情,要有爱情,要有婚姻等等,但孙悟空对爱情直接一片空白,不知道怜香惜玉。在遇到蜘蛛精的时候,有一只蜘蛛喜欢上了他,结果,他硬是没给蜘蛛精一丁点希望。



F,《心理动力论》中的自我

心理学上的自我(ego)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

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则包括无意识。心理学上关于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复杂,并常牵涉到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简单定义: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G,《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人物性格复杂多样。他时而善良,时而胆小懦弱。他勇于招纳贤才、却又单纯老实,他的性格是多重的。但他的坚强毅力是令人叹服的,对于他来说既是严明律己的典型人物也是一被现实淘汰的人物,在当今的社会中他精神的现实意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层面,也许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唐僧的意志与精神:

(一)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毅力

唐僧不免是一个执着追求,顽强毅力的一位取经人。这在观音菩萨在寻求取经人时就表现的一个特点,当唐僧决定做取经人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艰险而停下来,更不会因为凡心,七情六欲而半途而废。神都有七情六欲,何况是人呢?一个成功的取经人需要成功的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金,作为一个本来就是佛门中人的僧人来说,他的追求不过是取得金身成佛,达到最高境界,所以他的追求是执着的永不言弃的。如在十三回合中唐僧初遇猛虎咆哮,长蛇盘绕。“又耐马腰软蹄弯,扶倒在地。打也打不起来牵也牵不动,真哟个万分凄楚,己自分必死,莫可奈何。”唐僧在这时候不但没有屈身放弃,反而毅然的继续前进,他不曾想过前面的路有多艰道、有险阻,他的毅力并非所有人都能与之相譬,对于他来说去西天取得真经就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也正是有这种信念才使得他磨练了这种意志。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否要成功的前提是拥有信念,而成功的基础就是因为拥有信念所以具有坚强毅力,这是一个所谓成功的人来说是一定要具有这个基本条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唐僧到西天是否取得真经,他都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人,因为在这过程中虽然他只是一个和尚,他也是值得被人学习、被人赞扬、被人当作榜样。

(二)严明律己

对于唐僧的严明律己,这段然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自己的徒弟、对于自己作为一个取经人,他从不掺杂一点马虎,那怕是一点小小的错误也是不容原谅的。在《西游记》中十三回合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中写道三藏在刘伯钦家时因为没有素斋只能吃大荤大肉,但三藏却很果断的说:“贫僧一直是吃素食长大,如果没有素斋,我就是饿上三天五日也绝不沾一点大荤破了斋戒。”所以从这里段可以看出三藏他的性格是这样的忠贞,对于美食的诱惑毫无半点动心,对自己要求是如此的严格。又如在《西游记》十六回合观音院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中写到孙悟空执意将宝贝袈裟拿出来炫耀,却不料宝贝被骗走。唐三藏如此的紧张着急,他说到:“我不管你!但是袈裟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叨念叨念。”其实对于一般出家人来说不过是一件袈裟,丢了就算了,但对唐僧来说却不是这样的,他觉得这是如来佛主赐的袈裟就应得到尊敬是神圣的,他觉得作为真正的取经人本应该是这样的。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合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就讲到四圣变作凡人去试探唐僧的禅心,但是四位圣者却没达到目的,对常人来说七情六欲那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但唐僧却不为之心动,可见他对自己这条取经路德决定是多么决绝。他忍饿也不破了斋戒,哪怕惩罚徒弟也不屈辱袈裟,宁愿让自己坚强的走完曲折的取经路,也不动凡心,所以说他严明律己一点也不为过。

唐僧的性格

如说在《西游记》中师徒几人来说,我觉得最胆小懦弱的就属唐三藏。有许多人都觉得唐三藏是一位勇敢善良的圣人,所谓人无完人,唐僧的胆小懦弱也是他性格特征之一。如在第三回合中唐僧因为看见前面有老虎只着身子动也不敢动,而且把三藏吓得跌下跟头去,而孙悟空迎上去当头一棒,那猛虎动也不动了,可以想象当时唐僧那惊恐害怕的表情,唐僧虽说能够忍饿不吃荤,但却不能忍饿不吃。在双叉岭他曾对刘伯钦说忍饿也不破了斋戒,但是在第二十七回合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美猴王中写到,在师徒在白虎岭,三藏叫孙悟空去化斋来吃,但悟空回答道:“师傅好聪明,叫往哪化斋,在半山之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而在这时候唐僧骂道:“你这猴子!在五指山下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便要念咒。由此可见三藏把谁都当好人但对自己的徒弟却高声怒骂不通人情事理,也不想想处境,在这里可以看出他的尊性高傲,不易违慢的性格,这同时也是他性格的弱点之一。在第二十七回合中,因为孙悟空去摘桃没回来,路上来个女妖精化成凡人给三藏“斋饭”吃,怎料三师徒却马上相信了,还以为是女菩萨要给他们饭吃,这被孙悟空识破了但却被冤枉了还被唐僧赶走,口言:“不要孙悟空做他徒弟了,一路平白无故伤人。”第二次妖精来时,还是被孙悟空识破,都被唐僧一古脑的将孙悟空赶走了。因为孙悟空打出生就是一性情顽劣的泼猴,哪里懂得什么是解释或者是用别的方法来揭穿妖精。但是唐三藏懂啊,他经过佛门教化知识渊博,可为什么就是不从另一角度看事情呢?倔强懦弱的性格在此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伦理道德、佛教圣经都没有发挥正能量。而是表现出一种令人觉得是顽固倔强的性格,第三次妖精变成老公公,可唐僧还是毅然的相信了,都说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儿,若说唐僧是单纯倒不如说是愚蠢。

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说,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但起码第三次会有所防备了吧!可为什么唐僧这么单纯没得到教训不说,还反而更加相信坏人。这同时也表现了当时时代的一种劣根性——想事情太简单。又如在第十五回合中蛇星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僵写到在白龙马吃掉三藏的白色马匹时,唐三藏因为没有马,万水千山无法走而泪如雨下!一个下定决心去取经的人就是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因为没有马匹而感到悲伤不是一个取经人应具的素质,如说是因为马匹失掉儿悲伤这是寻常的一种表现,所以说从在三叉岭拒荤到怒骂孙悟空去化斋这些方面足以见的西游记中唐僧也不是有多么的伟大,在这里表现唐僧另一种深沉的性格特点:懦弱胆小、虚伪、假清高。


H,《心理动力论》中的超我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有三个作用:

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

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

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阉割情结(castration anxiety),进而转为认同父亲。

简单定义: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罪恶感)。



I,《西游记》中三位主人翁的关系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多是亦妖、亦仙、亦人、亦兽。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人性、兽性、魔性、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独特,迥然有别其他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之同类神魔小说如《封神榜》,尽管也体现将神魔人性化,但没有像《西游记》所刻画人物形象细腻逼真、出神入化,塑造一群小说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

孙悟空是只猴子,却有七十二般变化(神性)。被唐僧救出五指山后,“赤条条拐步而行”,带有猴性行走特征。保唐僧取经路上,第一件事是谋取虎皮遮羞,又穿上唐僧的衣服,这种行为潜意识里流露出人性知羞耻特点。在他言行举止不时地表现了猴性机敏好动和人性诙谐幽默结合特点。如在观音院里撞钟,或紧或慢,撞了许久,直撞得寺庙大小和尚都出来围观。而且戏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猪八戒是银河天蓬元帅出身,被贬下界,投错胎,为妖为魔,也吃人,具有魔性。他外形似猪,个性中有猪的懒、馋特点,也有老实憨厚的一面,而他身上又最集中了“好色”、“贪财”、“重利”、“畏事”等人性中的弱点。

小说中主要人物唐僧,身上固然体现人性许多特点,可他是如来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历经多劫,从小就做和尚,并且是一位十分虔诚的佛教徒,一心秉善,劝善止恶,不被名利、美色引诱,一心一意取经。他的一切言行举止无不受佛家教义支配,待人温良、宽厚,对自己徒弟也是如此。在取经路上,悟空、八戒时时拿师傅“开涮”一番,不满唐僧,便直接溢于言行,徒有师徒之义,而无师徒之礼。例如第37回鬼王夜谒唐僧情节里,唐僧被鬼魂惊醒,忙唤徒弟,惊扰了八戒美梦,八戒醒来就说:“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做和尚,如今又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做甚?”夹枪带棒说落一通。唐僧也无言回应,小说中唐僧除了不会神通,以及带点凡人的弱点,我看唐僧其实与佛无二,是具有佛心人性的高僧。

唐僧因为是人,人性中弱点也在他身上得到体现,今天人们一说起唐僧便有胆小、迂腐之感,甚至成为令人头疼的“上司”的代名词,像一些上司自己无能,又总处处牵制别人。在小说中,他时时落泪,一路撒泪到西天,为口渴肚饥而落泪,为路途艰险而落泪,为身陷魔掌而落泪,为何时报王恩而落泪,确实算不上坚强的人,但他最终未停止取经的步伐,笃志不移,西行取经。若真是胆小之徒,恐怕早已逃之夭夭,寻得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了。

说他迂腐,确实,每每不听悟空之言,落入魔掌之手。若不是悟空等竭尽全力营救,早已命丧妖怪腹中了。他两次驱逐悟空,被人们指责是“迂”到极点。金圣叹老先生在第一次驱逐悟空时说他“糊涂”,第二次则干脆骂他“甚是腐气,可厌,可厌”。实际上师徒矛盾最根本在于唐僧一向秉诚的教义是“千百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而悟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所以对悟空乱诛草寇,乱伤生灵行为自然极为不满。最后为驱逐惩罚悟空不得不念起“咒”来,他并不是动不动对悟空念咒,取经路上十四载,历经多劫,念“咒”也是廖廖几次,第一次是“试”,看这咒灵不灵,第二、三次才是为管束悟空而念“咒”,其他两次是为了辨妖驱魔,不得不念。而在驱逐的过程中,唐僧表现得相当忍耐克制,而不是草率过程。例如因看不透尸魔使诈法,又是“一而再,再而三”,加上八戒挑唆,相信八戒之言,才决心逐悟空。而在第二次逐悟空时,悟空又忘了“前科”,不听劝阻,乱诛草寇,唐僧掩尸祷告,悟空气不过唐僧最后一句话:“冤有头,债有主,寻仇找悟空。”马上跳起来,也祷告起来,言语尖酸、刻薄、愤懑,气得唐僧也只是“念嗔”上马,直到悟空骗杀曾经盛情款待他们的贼父之子,又故意将人头送与唐僧,此时唐僧才下了决心驱逐悟空。秉公而论,这次悟空的做法确实目无尊师,行为太过偏激,唐僧在义愤中逐悟空在情理之中,而且佛家时时告诫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悟空的“有恶必除”的行为自然与这佛理相悖。唐僧对悟空相当宽容、忍耐,只是他有个度,这个度便是“事不过三”,如果没这度,那便是放纵,而不是宽容了。

如果说唐僧真的“迂”,倒是有点冤枉了。因此在唐僧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物中性格的对立性,胆小而坚强,似迂非迂。这种对立性又是在一定情理中展开的,没有在一定的情理中,就可能是怪诞和滑稽。唐僧从一个普通僧人变为取经者、探险者,经历的是完全陌生的空间,接触的尽是妖魔恶兽,他时常表现怯弱自然在情理之中,而他偏又是虔诚的佛教徒,西天取经,笃志不移,又表现人物性格坚强一面,这也在情在理。唐僧的“迂”固然因为他是肉眼凡胎的人,识不得真面目,但他偏屡受骗屡不吸取教训,这确实有点迂。可是这一切又与佛理又密切相关,所以深山野林中有呼救之声,他总施于救助,不管他是否妖魔。如来佛祖对惨死在悟空棒下的六耳猕猴心存悲悯之心,对“恶大滔天”的悟空也只是将他压在五指山下,并未取其性命。如果说唐僧迂,我看如来佛祖也是“迂”人。

在佛性、人性、兽性之中,人性最复杂多变,也最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特色,因此作者在刻画不同人物,尽量展示人物复杂多变一面,这种复杂性又随着不同环境、经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并且向立体、多面发展变化,即性格流动性。

取经路上八戒不断暴露身上固有的人性弱点:好色、贪吃、贪利等,他并未在取经路上真的做到“八戒”,实际上他是“不敢不戒”,如来佛祖就说他“顽心不改”,封他个净坛使者,不枉他取经路上辛苦保唐僧修来的这个“正果”。

倒是唐僧的个性在取经路上得到一定历炼变化,比如取经初始,总是一惊一乍,十分窝囊相,最典型是见坐骑不见了,便挥泪如雨,又要马骑,却不许悟空寻马,令悟空左右为难,气得呱呱大叫起来。但后来一旦落入魔掌,能和悟空配合默契,共同对魔,而且心思缜密,变得机警些,能时时提醒悟空担心妖怪,而且有时假戏真做,连悟空也会误以为真,怕师父乱了真性,赶忙现原形(在琵琶精章节),唐僧身上的人性弱点倒在取经路上历炼中磨灭一些。

作者最精心塑造的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性格也得到不断发展、丰富,人性更是得到彰显。取经前,他无拘无束、无所畏惧、逍遥自在,凡事率性而发,不理天上清规戒律,不采凡间俗务,与各种群魔、各类神仙都相处溶洽,偷蟠桃前可称得上逍遥妖仙。这种无拘无束、无所畏惧、率真任性主导性格另一面就是不容他人轻视、蔑视,或是耍弄自己,受不得半点气。当玉帝的招贤不过是封他个弼马温,是不入品的小品官,他便反下天庭;当醒悟到玉帝封个“齐天大圣”,不过是虚名,并未真的将他当神仙看待,便索性大闹蟠桃宴,让王母娘娘开不成蟠桃宴;当被玉帝捉伏企图用炉子烧死他,他索性大闹天宫,让你皇帝宝座坐不得。即使对观音、如来佛祖,他也是敬而不畏,但若观音、如来有半点侮辱轻慢之意,悟空照样造他们的反。这种人性在取经路样照样得到张扬。唐僧见观音伏地便拜,悟空却不拜,说道:“老孙自小当好汉,不晓得拜人。”而且观音、如来也成了他调侃对象,说观世音一世无夫,如来是妖怪的外甥,天底下神魔妖怪就孙悟空一人敢如此对观音、佛祖这样“开涮”,所以对唐僧,若他有半点不是,也是直言指责,甚至言语尖酸刻薄;对妖魔,更是无所畏惧,勇猛机智,所以被封个“斗战胜佛”,确也名副其实。在主体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的同时,悟空身上魔性也伴有发作,如两次狂诛草寇,以及血洗花果山,更是杀人无数,这似乎暗示要铲除身上魔性是何其难也。而魔性与佛性区别正如观世音一信道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这“一念”就是魔性与佛性的区别,简单说是否向善、向恶;为妖、为佛,就在于这一念之差。纵观书中的许多妖魔大半都是上界仙眷、星宿下凡,他们为妖为魔恐怕就是这么“一念”之差的缘故。悟空取经路上除了主体个性、魔性得到表现外,我们看到孙悟空身上的人性更显得丰富多彩,是更人性化的猴子,人性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情世故在悟空身上得到进一步表现。最突出来是孙悟空的“哭”。取经前,孙悟空有一哭:“忽然堕下泪来”,这落泪是怕死后有阎王管束,不能久生天人之内,为不能长生而哭,于是便有寻仙访道,拜师学艺之举。而他大闹天宫被困在炉中生死未卜,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却都未见其哭。取经路上,孙悟空却总是为唐僧而哭泣。

第一次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而哭,“噙泪叩头辞长老”,见到东海,“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良久方去”,这一哭固有因唐僧救他脱天灾而大恩未报而哭,同时在与凡人打交道过程中,日久生情,钢铁做的汉子也会不忍别离而哭。

第二次“哭”也是为唐僧驱除他而哭。悟空跑到南海见观世音,“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哭的原因是“唐僧负了我心”,为负心而哭,自然此感恩义伤别离的哭进了一层,哭得更伤心。揣摸悟空心理:取经路上,历经多劫,一心一意保唐僧你取经,流血流汗且不提,想不到为了诛草寇之事,再次被逐,这真是辜负了我一片真心。这就是人性中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此时悟空就凡人无异。

第三次“哭”是误以为唐僧已死。这时哭,则是痛失亲人而哭。“心如刀枪,泪似水流”放声大哭,叫道:“师父啊!”这时悟空不再是猴子、神仙,而是一个彻彻底底与常人无异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了。

取经路上我们看到悟空的人性味道更浓,更丰富了;其魔性、猴性退而其次了。而且悟空身上也不断被凡间“社会化”了,再也不是个逍遥神仙,变成了好管人间不平事,倒有点侠士风范,如朱紫国、比丘国等章节。也懂起人情世故,如在与神仙打交道,不似先前硬闯硬打,如风仙郡求雨章节。与玉帝打交道也懂得知进知退。在第92回降伏犀牛怪,在捕获犀牛角时,你看悟空如处置:四只犀牛角进贡玉帝,以报玉帝助降妖魔,一只留守府库作为镇宝之物,一只去献灵山佛祖,这样处置,天上、人间、西天佛祖都高兴,真是一个人情世故历炼到一定程度的高人了。

取经前,悟空算得是一个妖仙,取经后变成了一个和尚,耳边常有唐僧唠叨,又加上观世音时常点化,加之本来就心性通慧,自然很快悟性明理了。身上也具有佛性特点,比如唐僧取经路上难免多愁善感,神思不宁,这时悟空总以佛理劝戒唐僧。徒弟三人中能和唐僧谈禅讲佛的就只有悟空一人。

总之,取经路上除了体现孙悟空身上具有猴性、魔性、佛性特点外,我们看到的是更具有人情味,弥漫着人性气息的孙行者形象了。

不仅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以及众妖魔神也是如此。难怪鲁迅会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J,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关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人们或许可以把自我与本我之间的关系与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作个比较。马提供牵引能量,而骑手有决定目标的权利,并引导这匹有力的马向着目标移动。

但是在自我与本我的关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太理想的情况,骑手被迫带着马朝着他想去的地方去。 (骑手:自我;马匹:本我;行进的实际方向:超我)

总而言之,弗洛依德的自我是有逻辑性的,有理性的,能够忍受紧张的,是人格的执行者,但它也是骑在本我这匹迅速的马匹上可怜的骑手,并且还被三个主人所控制。



丁俊贵

2017年10月2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