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我的百年南北朝》一、拓跋濬与少年储君

 金色年华554 2017-11-16

穿过各种纷乱复杂,回到一场葬礼,公元465年北魏皇帝拓跋濬的葬礼。

拓跋濬是北魏后王朝的第五任皇帝,这个皇帝勤于政事,死的前一段时间都还在西域各个地方巡视,死的那天都是在正殿太华殿。

他的葬礼是按照鲜卑的礼仪来,并不是特别隆重,按当时的习惯,需要全国举哀三天,三天以后,皇帝用过的衣服器物再一以烧焚(烧三故事),在烧三阶段,内外百官都要面对皇帝梓官大哭,自己如果实在哭不出的,花钱买人来哭也可以。

当时,已故的拓跋濬的皇后冯氏,更是显得尤其悲伤,他当场哭着哭着居然冲着烧着丈夫衣物的熊熊大火跳进去,寻死觅活,这举动让当场许多人都惊讶,左右立马施救,她本人很久后才从大火烟熏中苏醒过来。

这个跳火的皇后将是北魏后面三十年的核心和关键人物,这年她27岁,他和刚去世的26岁的拓跋濬两小无猜,婚后更是恩爱,除了没有生儿育女,他们算顶尖模范。历史记载,这个冯皇后在为妇期间,尽心按照典范媳妇的要求,全身心成为丈夫的贤内助、婆婆的乖媳妇,甚至发挥国母的应有作用,亲自到军队中中间去犒劳兵将,鼓励士气。

解释一下,冯皇后之所以能做到上述一些行为与她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她父亲是北燕国王子,北燕是属于高丽和汉族的混合割据政权,是当时黄河以北少见的汉族政权,她作为汉人家养出来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是可以说通的;北燕后被灭,冯氏父母投降北魏,冯氏入平城归自己的姑妈、拓跋珪的昭仪养育,混迹在太祖拓跋珪身边,见识了这位老人家对民族关系的处理,对大好河山的打拼,对整个朝政的管理,这一些耳濡目染的经历对她影响很大;再后来,因为投降的父亲牵涉到有关谋反之类的案件被抄家,她披罪从北方馆被发配到了后宫为工,但世事弄巧,她碰上了从小一起玩耍的皇子拓跋濬,两人互生情愫,最后缘定终生。

冯氏夫君拓跋濬后成为了北魏的皇帝,他当朝期间,对汉族、鲜卑都比较看重,在拓跋濬和冯氏相互影响下,北魏帝国政治趋向于“以民为本”,大力教导卖剑买牛,帝国内部趋于和谐,人口数目快速增长,儒家礼教也逐步广为推行。

但是,拓跋濬死于盛年,十分可惜,冯氏突然失去了自己内心最坚强的支柱,郎君的去世也带走了她所有青春的回忆,万念俱灰的她有跳火之行为,可以理解。

经历过这一次跳火之后的冯皇后,清纯的爱情已死。


葬礼过去,按照鲜卑旧制,八大臣举起黑毡,拥新皇帝拓跋弘登基,拓跋弘战战兢兢上了黑毡,眼神中还夹杂了一些迷茫和恐惧,毕竟他还是一个11岁的少年,放现在不过是小学五年级的年纪,他更不理解当前朝政是如何一个水深火热的局面。

本人相信,拓跋濬死前还是为这个太子考虑了一套辅政班子的,加上太子东宫本来的一班人马,只要肱骨大臣们按照拓跋濬原先所设计的以内政为主,逐步推进儒化的步子,应该不至于有大事发生。

但事实是拓跋弘一登基,就有两个强人横在天子面前,一个是皇太后冯氏,威望较高,在前朝拥有部分人心;二个是贪权欲望强,十分想欺负孤儿寡母的权臣乙浑。


冯太后上面已经略有概括,再来看乙浑,据历史说,他当前是侍中、车骑大将军的职位,是一位快速提拔的人物。拓跋濬有一个妃子乙弗氏,拓跋濬姑姑、姐姐嫁给了当朝大臣乙瑰和他儿子,联想起来,这个乙浑有可能是高级皇亲,乙弗姓是属于铁弗一族,而铁弗与贺兰都是鲜卑皇室的传统后族,乙浑两夫妻也住在了中书省内,所以他也极有可能是前朝在内宫走动较多的国舅,也只有这样,才有影响大局的可能。

拓跋弘生母姓李,生完他的第二年就死了(这是当初太祖皇帝的一个陋习演变而成的习惯,子贵母死,所以必须死),拓跋弘在宫中和以上两位权力人物也不知道怎么有效沟通,当前拓跋弘最开始能够依仗的,也只有东宫的那套平时接触得较多的人马。

但是,东宫的那套人马又是否在政务处理上可靠而又让人放心呢?

但想想也知道,一个11岁的孩子边上,正是天真无邪的年纪,他能够和些什么人玩到一起去?查一下历史书,拓跋弘在东宫团里面,比较喜欢的人有以下几个:尉多侯,奚买奴、万安国、王树、高者儿、王五升、山强,这些人都是拓跋弘当了皇帝之后特亲宠之的人物,他们名不见经传,前期根本没有什么建树,受用的方式也和邓通、韩嫣、董贤一般,根本没有什么权威可言,甚至有个别根本就是以一技之长获得任用,如王树就是以会射箭受宠的,除此以外,这人搞政治就玩残,笔者认为,拓跋弘在东宫基本自由,父亲拓跋濬突然去世,他才初临三宝,对现实情况了解不足,对掌政大臣也不认识几个,视野就基本掌握在东宫团手中。

(图片均来自网络,文章部分已在天涯、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