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肺癌日】全程管理,让肺癌患者获益最大化

 真问 2017-11-17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肺癌转化医学研究室主任,CFDA上海市胸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肺癌临床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委员。


肺癌全程管理之筛查关

肺癌的高危人群,如年龄在55~74岁、吸烟≥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且戒烟不足15年;年龄在50岁以上、吸烟≥20包年者,需要定期进行肺癌筛查。由于常规X线胸片不能发现直径1厘米以下的病灶,故不宜作为肺癌的主要筛查方法。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高,能发现直径5毫米以上、常规胸片和胸透无法看到的可疑病变,可减少20%的肺癌死亡率,且放射剂量低,仅为CT的十分之一,更安全。

 

肺癌全程管理之诊断关

肺癌的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手术活检等。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肺癌的诊断已经从传统的组织病理(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发展到了更为精准的分子病理诊断(EGFR、ALK、ROS-1、C-Met)阶段。

 

肺癌全程管理之治疗关

通常,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病理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决定治疗策略,如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

小细胞肺癌进展迅速,且没有确定的驱动基因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和放疗。非小细胞肺癌(如鳞癌、腺癌、大细胞癌)患者,能手术的应争取手术,术后再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和化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需要根据分子病理诊断结果,选择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

   

肺癌全程管理之随访关

随访是肺癌全程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发现问题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术后患者若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可疑病灶,如果确诊为局部复发,可采用放疗、局部介入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如果确诊为全身广泛复发,则可采用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


专家提醒:肺部小结节一切了之不可取

专家简介

方文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纵隔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食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肺癌、食管癌、食管良性疾病,以及纵隔、气管等胸部组织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手术及综合治疗。

近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患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随着健康体检中胸部CT检查的普及,被查出肺小结节的人也越来越多。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研究曾对53452名年龄在55~74岁、吸烟30包年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胸部CT筛查,结果发现:胸部CT检查使肺癌死亡率下降了20%,但也因此导致18%的过度诊治,25%的手术切除病例为肺部良性结节。

肺小结节有良恶性之分。常见的肺部良性病变包括:腺瘤、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炎症、结核等。一般地说,肺小结节的大小与恶性概率有一定关系。目前认为,结节直径≤5毫米,恶性概率仅为1%;结节直径介于11~20毫米,恶性概率为33%~64%;结节直径>20毫米,恶性概率为64%~82%。

首次发现的肺小结节不必急于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是最佳处理方法。直径6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在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直径大于8毫米且PET-CT怀疑恶性;直径在10毫米以上的纯磨玻璃结节,随访过程中增大或变实性;直径在10毫米以上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直径在6毫米以上,且随访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者,可以考虑手术探查。 

购买《大众医学》出品图书、电子书,请进入微书城(点击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