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临床使用之~吴茱萸汤方第八十八

 秦岭之尖 2017-11-18

吴茱萸汤方第八十八

【方义】

此为温中补虚,祛寒止呕之方。

【主治】

太阴、少阴、厥阴虚寒呕吐(包括干呕,吐涎沫,欲呕)、下利头痛(头顶痛)、烦躁等证。但必须兼有手足厥冷,不喜冷性饮食,脉沉、迟、弦、细、微、弱等现象。

【药品】

吴茱萸二至三钱 人参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吴萸、生姜温中散寒,以治吐利头痛;人参、大枣益气补中,以恢复肠胃之机能。

【禁忌证】

一切热证(如口苦、喜冷等证)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小柴胡汤:此少阳病头痛呕吐,兼有寒热往来口苦之方。

(2)茯苓四逆汤:此阳虚、气虚兼有水邪,四肢厥逆,烦躁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摘要】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本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按:“阳明”二字应作“太阴”;“上焦”二字应作“阳明”。因为阳明属肠胃之实热证,太阴属肠胃之虚寒证。

(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本汤主之。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本方主之。按:此头痛系厥阴寒邪上冲的证候,其痛部位当在巅顶,因厥阴之脉与督脉会于巅顶故也。

(4)呕而胸满者,吴茱萸主之。

(以上系仲景)

【医案选录】

张某,男,6岁。

1967年3月20日。患儿头痛恶心3天,自服止痛止呕药无效。继则出现呕吐3次,头重不能站立,速去市中心医院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脑膜炎?但必须化验脑脊髓方能确诊,家长害怕骨穿给孩子造成不良后果,欲请李老诊之。脉浮稍数,询之微恶寒,拟与吴茱萸汤加减治之。

吴茱萸0.1克 生姜1片 大枣3个 白芷3克 苏叶5克

二诊:药后身微汗,头痛已止,不再呕吐,因手心热现方加神曲6克。继服2付而愈。

按:李老认为此患儿系因春季外感,肝寒犯胃,寒邪上逆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