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汤证探析

 荆无命 2022-05-29 发布于河南
赖海标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涉及的原文共有四条,分列《伤寒论》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厥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
《伤寒论》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以上四条条文均提及呕吐症状,可见呕吐为吴茱萸汤主症。此外,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头痛,胸满等症也可见于吴茱萸汤证。
243条之“食谷欲呕”,胃热胃寒皆可见,而以胃热多见,如为胃寒者,可用吴茱萸汤,胃热则不能用。
309条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其中的“吐利,手足逆冷”为少阴病见症,烦躁欲死是患者自觉症状,为寒气上冲所致,可用吴茱萸汤治疗。与本条非常相似的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以下利为主证,而309条则以呕吐为主证。296条的“躁烦”,以不自觉的躁动为主,阳气衰微欲绝所致,多死证;309条的“烦躁欲死”,则以自觉心烦为主,属肝寒上逆,非死证,可用吴茱萸汤。
378条之“干呕,吐涎沫,头痛”,其特点为干呕,呕而有声,但没有食物吐出;口水多,头痛,为肝寒上冲所致,可用吴茱萸汤。
《金匮要略》所述之“呕而胸满”,并非呕吐胸满皆可用吴茱萸汤,寒证之“呕而胸满”方可用吴茱萸汤,热证则不可用。
吴茱萸汤证的病机为肝胃虚寒,寒浊上逆,对此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议》有精到论述:“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
吴茱萸汤原方由吴茱萸、人参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止呕。生姜既温胃散寒,又和胃止呕,用量最大;人参、大枣益胃健脾,固护中气。
现代经方大师胡希恕教授擅用吴茱萸汤,用治胃炎、结肠炎,有呕吐清水、肠鸣、完谷不化而下利者,常以吴茱萸汤合生姜泻心汤;治妊娠恶阻呕吐频作者,常以吴茱萸汤合小柴胡汤;治青光眼之头痛属阴、虚、寒者,常以吴茱萸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慢性青光眼头痛血虚微有浮肿者,常以吴茱萸汤合当归芍药散。胡老认为吴茱萸降浊阴而能通便,降而不升,并不大辛大热,常用于青光眼头痛。用吴茱萸治肝寒上逆偏头痛甚效,治顽固性头痛亦有效,吴茱萸用量二至四钱。
吴茱萸汤临证可适当加味,如本方加当归可气血同治,温散肝寒而不耗肝血;加良姜、香附可治胃脘疼痛;加厚朴、半夏可治胁脘胀闷;合苓桂枣甘汤可治气窜气逆;合苓桂术甘汤可治头目眩晕、心下逆满。

郭洁浩医案:

成人睡觉流口涎
高某,男,35岁。睡觉后流口水两年于1999年8月12日就诊。患者两年前无故睡觉后口中流涎沫,醒后枕头弄湿一大片,很尴尬,自此以后每晚都流口水,甚为所苦。多方求治,CT、核磁检查了个遍,没查出确切病因,效果无从谈起,1999年4月8日求我治疗。查其舌脉无特异变化,苦思无良策。忽忆起《伤寒论》吴茱萸汤,即欣然一试:吴茱萸6克、党参15克、生姜5片、大枣5枚。服药5剂睡觉流口水减轻,继服15剂,睡觉流口水消失。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