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分工对管理效率的提升非常 有帮助,但部门墙和隔热层的形式,组织机械化带来的隧道视野,对开放系统下的智能化时代的管理者,做好管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识地从管理系统化思维,恐怕管理的工作更难做!系统决定行为:没有系统化思维,别说自己是管理者! 没有系统化思维,别说自己是管理者!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系统 简单地说,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构成的有机整体。注意: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系统三要素就是指元素,结构关系和功能结果。管理者要通过组织做事,这个组织就是系统,当然,现在管理组织的平台化,开放化,动态化特点给传统管理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接着我们看看,什么是系统化思维? 系统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见树不见林、井底之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是否具备系统化思维的表达。大家熟知的《瞎子摸象》就是对非系统化思维的反面表达。 管理者不可瞎子摸象,整体不是部分之和 我们再看看,管理者是干什么的呢? 管理者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调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试想一下,管理者如果像《瞎子摸象》里面的瞎子(必须声明:这里对残疾朋友没有任何不尊,只是用于管理引申)一样去做事,那就真是瞎指挥了,但因为没有系统化思维,没有将员工和其其它其它资源结合起来,没有发现系统外部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等的变化,没有理清各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无法真正有效实现组织系统的功能目标和结果,管理者也就是失去了本该发挥的作用。 企业里,很多时候,管理者吵来吵去,其实就是像瞎子摸象一样,是没有系统化思维的结果,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弄得老大一声“嗨”,企业这个系统疼的要命,大家就越发像“俄罗斯矿山”一样,又赶紧自己先撇清了。 没有系统化思维,别说自己是管理者! 员工可以只为自己工作负责,管理者需要为大伙的绩效副总责;系统化思维会让管理者一叶知秋,窥管见豹,看问题跳的出来,解决问题深入进去,这样才会有庖丁解牛的效果。 管理者大显神威,不是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上瞎捉摸,没有系统化思维,别说自己是管理者! 系统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思维系统化,会减少些偏差,应该成为管理者的自觉视野!您同意吗,欢迎点评讨论,让实战管理更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