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砚滴,文房用具,滴水于砚的器具,故名。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宋、元时较为盛行,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为丰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卧牛飞蟾诸式,器身附流和小孔。明代以景德镇窑制品为佳,器形有桃注飞石榴注、双瓜注飞双鸳注等。 水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宋、元时期水注较为盛行,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为丰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罗汉骑兽、双鸳卧牛飞蟾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