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说汉史:“精兵简政”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用在何时

 金色年华554 2017-11-19

光武帝刘秀是一位传奇皇帝,他以豪强起家,光复刘氏基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结了王莽之后军阀混战的局面,重新带来统一。刘秀在位时施行了很多改革都效果显著,其中“精兵简政”这项举措就一直为后世所称道。今天小王就与大家聊一聊刘秀实施的精兵简政为什么能够成功。

趣说汉史:“精兵简政”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用在何时

光武帝建武五年,也就是公元30年,刘秀下令各郡、国、县大力削减官吏,一举撤并四百多个县,减少了数万名官吏,仅保留了当时官吏数量的十分之一。如此有魄力的改革让人拍手称赞。第二年,光武帝又大量裁减军队,使得军中年轻力壮之人回家务农。

趣说汉史:“精兵简政”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用在何时

精兵简政是一项关系重大的改革措施,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地方可以利国利民,减少国家开支与人民负担;但用错了时候就会造成国家的人才紧缺,政令不畅,世风日下。同样的举措,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要看能否因时制宜。

在战乱刚刚恢复的时候,精兵简政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个时候国家不需要百姓去追名逐利,而是更希望百姓能够安定下来恢复生产。而没有了功名的诱惑,正好合了百姓的心意,百姓可以一心一意靠着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不会被欲望冲昏了头脑,民风回归质朴,社会道德也就可以重新树立起来。

趣说汉史:“精兵简政”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用在何时

况且在百废待兴之际,大家都忙于耕作,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相对很少,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即使大量裁撤官吏,对于社会管理也是绰绰有余。这个时候顺应民意,精兵简政减少百姓的负担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到了天下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国家对官吏的需求就开始日益增多了。安定的社会实则潜藏着很多隐患。一方面,人民生活衣食无忧,往往就失去了进取心,这时候需要增加官吏的名额,拓宽平民百姓入仕的渠道,才能让整个社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百姓纷纷达到温饱,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增多,无论是礼仪教化还是社会治安都有下降的风险,这些现象都需要国家增设更多的官吏去治理。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豪强势力的日益发展。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提高,必然使得贫富差距逐步增大,豪强势力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形成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称霸一方,可以无视法律,独断专行,这个时候如果缺乏官吏的监管,豪强的势力将得不到控制从而对国家和社会都构成威胁。

趣说汉史:“精兵简政”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用在何时

所以说“理有定而法无定”,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才是正确的。光武帝实行精兵简政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呢?那时候河北、江淮地区刚刚平定,关中地区也刚刚恢复安宁。动乱中侥幸功名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没有人愿意安心耕作,只想着一步登天的捷径。光武帝在这个时候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量裁撤官吏,断了大家的贪念,使得农人重新回到田地耕作,社会重新回归安宁。这无疑是一个英明帝王作出的睿智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