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园食单 | 赴一场美食与人生的盛宴

 久铭公司 2017-11-21

《典论》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一代尊贵者,知道建筑舒适居处,三代尊贵者,才能真正掌握饮食之道。可见对饮食的领悟,需要长期的环境熏陶,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一定有所得。


袁枚,清代的大美食家,被后人奉之为“食圣”。他为人率真放达,曾说自己“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琏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将这“好味”放在“色”、“葺屋”等这些喜好之首,可见袁枚对饮食的痴迷与推崇。


袁枚在72 岁时,写下《随园食单》一书,详尽地介绍了327种南北菜肴饭点以及当时的美酒名茶。这小小的《随园食单》里,有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蕴含着广阔的社会人生。

一.《随园食单》中的家厨其人


在《随园食单》的《序》里,袁枚道出此书产生的缘由,“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可见袁枚的好学,同时他的家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家厨,可是一代名厨王小余,厨艺高深。他曾拒绝重金所聘,一心做袁枚的家厨,在王小余看来,“知己难,知味尤难”。在王小余去世后,袁枚悲痛万分,“每食必为之泣”,于是为他写了一篇悼文《厨者王小余传》,王小余也就成了我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王小余)

王小余,“工烹饪,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他对烹饪技艺也颇有研究,这些实践中的经验,对袁枚有很大的影响,《随园食单》中有很多内容都得力于王小余。

在《厨者王小余传》中,王小余曾说道:“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言简意赅地点名了食材的重要性。袁枚在《须知单》里的首篇《先天须知》中亦有所提及: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袁枚擅长运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烹饪理论。在这里,他将事物有不同的天性和每个人有不同的资质本性联系在一起,旨在说明食物原料的重要性。如果食材低劣,就算是名厨来烹饪,也回天乏术,难成一道美味。最后,袁枚将掌厨的功劳和食材买办的功劳六四分,可见食材选购者的重要,因为他需要掌握食物原料的选材知识和技巧,买到质量上乘的食材,才能让厨师得以施展自己的烹饪技能,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外,袁枚在《上菜须知》这一篇中写到:

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袁枚从咸淡、浓薄、干汤三方面,讲述了上菜的先后顺序,以及菜肴味型的变化对食欲的影响。人的味觉需要不同味道的菜肴来刺激,若是一直食用单一味道的食物,会引起味觉的审美疲劳,容易产生厌食的状况。所以,需要通过菜肴味道的适当转换,来刺激食客的食欲,使其保持一定的兴奋度。

这与王小余所说的“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原理相类似。由此可见,家厨王小余为袁枚的《随园食单》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烹饪方面的独到见解。

二.《随园食单》暗含的交友圈


四十年来,袁枚广泛收集各家的烹饪技法,将其汇集保存,编成《随园食单》。这一份食谱,其亮点在于有近半数的内容都标注了食谱的来源。在书中,常可以看到“某某家,制之精极”、“惟某家某某,颇得其法”等语句,这不仅表达了袁枚个人的仰慕之情,也从侧面体现出袁枚的交友圈。

在那些注明某家的美食里,提及的人名称谓甚多,有官僚权贵,如尹文端公、萨制军、杨中丞、冯观察、蒋侍郎等;还有一些文人雅士(如杭菫浦),僧侣道士(如定慧庵僧、朝天宫道士),市井人物(如陶大太),可见袁枚的交友范围之广,但主要还是以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城市为中心。


书中提及次数最多的人物,就是尹文端公和杨兰坡明府,在书中各出现过五次。

尹文端公,即尹继善,字元长,号望山,谥文端。雍正朝进士,曾任巡抚、总督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江鲜单?鲟鱼》、《特牲单?尹文端公家风肉》、《特牲单?蜜火腿》、《杂牲单?鹿尾》、《饭粥单?粥》中,尹文端公都有出现,说明袁枚和尹文端公经常往来,交情不浅。并且两人经常互赠食物,《随园诗话》中有记载:

除夕,公赐食物。枚以诗谢,末首云:“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公见之,大笑。

在《与随园主人书》中,尹继善还提及:

风肉一盘送上,谢代笔者之劳,兼谢在旁磨墨者之劳。

对此,袁枚答书,写下《答相国》:

蒙赐风肉一盘,古人所谓千里脯,注疏中所谓凉州乌翅者是也,公食大夫礼中最为珍贵,夫子频频颁来,且云以劳有功者,枚闻之瞿然。

                                    ——(《小仓山房尺牍》卷一)



至于出现次数最多的另一人,杨兰坡明府,即杨国霖,字兰坡。汉魏以来,对太守、牧尹,皆作明府。唐人则称县令为明府。杨国霖在《戒单?戒停顿》、《海鲜单?燕窝》、《特牲单?杨公圆》、《羽族单?卤鸭》、《水族无鳞单?剥壳蒸蟹》中有出现。杨国霖家的美食,现杀现烹、现熟现吃的鳝鱼羹,以柔配柔、以清入清的冬瓜燕窝,大如茶杯、细腻绝伦的杨公圆,以酒烹制的卤鸭,南瓜肉拌蟹,都让袁枚印象深刻,记入食单中。

袁枚的随园食单,不只在于讲述做菜的过程,更是以佳肴为中心,加之相关的趣事,从而显现作者周遭的交际圈子。

三.《随园食单》里的酒元素


《随园食单》的最后一篇是《茶酒单》,其中袁枚介绍了金坛于酒、德州卢酒、四川郫筒酒、绍兴酒、湖州南浔酒、常州兰陵酒、溧阳乌饭酒、苏州陈三白酒、金华酒、山西汾酒这10类酒。虽然他天性不近酒,但他擅长从酒的色泽、口味、酿制时间等来说明各类酒的特点。

在书中,他这样写到:

于文襄公家所造,有甜、涩二种,以涩者为佳。一清彻骨,色若松花。其味略似绍兴,而清冽过之。                              ——《金坛于酒》

卢雅雨转运家所造,色如于酒,而味略厚。        ——《德州卢酒》

 湖州南浔酒,味似绍兴,而清辣过之。亦以过三年者为佳。

                                             ——《湖州南浔酒》

金华酒,有绍兴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路水清之故。                                  ——《金华酒》   

每一道美食的特质,只有品尝过,才有所感知,美酒亦如此。袁枚自称一向不饮酒,但在这些美酒面前,他也为之倾倒。袁枚能够巧妙地运用几类酒的比较,即使读者不曾尝过这些酒,但在他的叙述中,每一类酒都具体可感,让人浮想联翩。

由于当时风行绍兴酒,大家对这酒的特点颇为熟悉。所以袁枚基于普通大众的想法,在描述一类酒的时候,常与绍兴酒作比较,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酒的特质,如上述列举的《金坛于酒》、《湖州南浔酒》、《金华酒》。

但是酒,除了在《茶酒单》里出现,还以佐料的身份,遍布食单的各个角落。烹饪用酒,已是《随园食单》的一个特色。《须知单·作料须知》中讲到,“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酒有酸甜之异……”在《须知单·调剂须知》中又提及:“有酒水兼用者,有专用酒不用水者,有专用水不用酒者。”从这里可以看出,酒和水在袁枚看来,都是重要的调剂品,两者在食物的烹饪中,地位不分上下。


据统计,加以酒作辅助的佳肴不在少数。虽说《江鲜单》只有六道菜,但每道都用到了酒,或将鱼以蜜酒酿,或烹饪时加酒,这时酒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除腥。《羽族单》共收有47道菜,其中有28道菜用到了酒。《特牲单》中有43道菜,其中亦有22道菜使用了酒作为佐料。可见这酒的使用,在菜肴制作中是十分的常见。

不过,在具体菜肴的烹饪中,使用的酒的类别也有所不同。以《羽族单》中的用酒菜肴为例,“鸡松”、“徐鸭”加的是百花酒,“蒸小鸡”、“蘑菇煨鸡”、“干蒸鸭”、“煨麻雀”用的是甜酒,“蒋鸡”用的是老酒,而“煨鹩鹑、黄雀”则加的是蜜酒,其他佐以酒的佳肴未提及酒的具体类别。

对于酒的具体使用,其方法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用酒煮,“捶鸡”便是将整只鸡捶碎,用酱油、酒烹煮。二是用酒煨,“灼八块”是将一只嫩鸡,斩成八块,在滚油里炸透,去干油滴,加清酱一杯、酒半斤,煨熟便起,无需加水。三是用酒焖,“鸭脯”这道菜选用肥鸭,将其斩成大方块,用半斤酒、一杯酱油、笋、香菇、葱花焖煮,收汁起锅。四是用酒蒸,杭州商人何星举家的干蒸鸭,将一只肥鸭洗净斩八块,加甜酒、秋油,淹满鸭面,放磁罐中封好,再放到干锅中,以文炭火蒸煮。五是采用酒、水一同煨煮,“栗子炒鸡”的做法就是将鸡斩成块,用菜油炸炒,加一碗酒、一小杯酱油,一碗水,煨七分熟,然后将栗子煮熟,和笋一齐下锅,再把鸡煨熟后起锅。

酒,既能解忧,亦可佐菜,妙哉!

袁枚,爱吃,讲究吃,还会写吃,南北美食,尽在笔下。他搜罗来这些名菜食单或是私家秘方,旨在让天下美食传之后代,让后人有章可循,但这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位老饕的饮食经验,更是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时也是一脉美食文化的传承。

图片:网络

编辑:许莹莹

责任编辑:陈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