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才子的味蕾人生,美食须排第一 | 袁枚

 怡心斋YXZ 2020-03-13

清·尤诏、汪恭《随园湖楼请业图》局部

清代大才子袁枚的仕途本可以称得上顺风顺水,20出头时他就入了翰林院,后来又当了7年县令。既然为官,那就免不了官场往来,拜谒长官时必须行的跪拜之礼在当时是常礼,但袁枚就是难以接受,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早早有了那么一点儿“现代意识”。要知道文人的内心都是高傲的,向人低头都难,更何况下跪乎?

于是这个大才子在乾隆13年,也就是他33岁时做了一个影响其后半生的重要决定——弃官

清·袁枚《致西崖书札》

部分袁枚著作

恢复“自由之身”的袁枚开始寻找人生真谛,逍遥自在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他将世上真正的快乐列为5类:

清·尤诏、汪恭《随园湖楼请业图》局部

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也就是看好看的,听好听的,吃好吃的,追求五感的至臻享受;

是“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邂舄,烛气熏天,珠翠委地。”也就是男欢女爱,纵情声色

是“读书交友,成一家之言。”到这里终于有了点传统文人的风范;

是“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用现在的眼光来理解,那就是香车美女环游世界了;

如果上述四条已经让你对“文人”形象有所颠覆,那第条可得坐稳了再看。若按前四条那么潇洒生活,老了没钱了怎么办?袁枚的答案是端个破碗去妓院门口讨饭呗。

清·尤诏、汪恭《随园湖楼请业图》局部

上述五条中,袁枚最感兴趣的当属第一条,尤以“”为重,信奉“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的他还亲自编写了一本《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翻开《随园食单》,那个研究食材,讲究菜品顺序,甚至对食客都做出要求的人,仿佛带着食物的馨香,从氤氲的烟火气中慢慢走到我们面前,讲述着穿越时空的南北菜肴饭点、美酒名茶。

袁枚爱吃、会吃,所以网罗了众多好厨师,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小余,两人可谓饮食上的知己。王小余做菜有自己章法,一定会自己买菜、切菜、掌勺。

因为手艺好,很多人都想挖走王小余,但王小余一直坚定地不走,他说:“知己难,知味更难。”在王小余心中,袁枚是个晓得食物美味、懂得珍惜佳肴的人,这才配得上他做的菜。后来王小余因病去世,袁枚每次吃饭时都会想起他而落泪,于是就写了篇《厨者王小余传》,王小余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传记的厨师。

袁枚虽写下了《随园食单》这样的古代烹饪著作,但他本人其实并不会做菜,美食家与烹饪家本也不是一体的。他的生活充满了对美食的热爱,真实且自在,甚至可以为了美食不要面子,这才有了“为豆腐三折腰”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袁枚在某户人家吃到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色如白玉,嫩若凉粉,且有淡淡清香。得知是一家小店出品后他就跑去想问清楚做法。店主是位退休的官吏,看到大才子袁枚前来便存心刁难道,这技艺赛过千金,怎可随便告诉别人?

这把袁枚急坏了,忙称不管要多少钱自己都一定出。老人家便说,“此秘方乃金不换,当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你今天可愿意为这豆腐三折腰?”

谁料这个因不肯行官场礼仪而罢官的袁枚二话不说就连鞠了三躬。这下子老人家也不得不把秘方告诉了袁枚。

这道豆腐到底什么味道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袁枚在《随园食单》也确实记载了不少豆腐做法,在此列举2例:

冻豆腐

这道菜并非我们常吃的冻豆腐,实际上它远比听上去的精致富贵:首先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加鸡汤汁、火腿汁、肉汁煨之。上桌时,撤去鸡火腿之类。“豆腐煨久则松,面起蜂窝,如冻腐矣。故炒腐宜嫩,煨者宜老。家致华分司,用蘑菇煮豆腐,虽夏月亦照冻腐之法,甚佳。切不可加荤汤,致失清味。”烹饪过程中又是高汤,又是荤菜的,味道定是不差。

蒋侍郎豆腐

这道豆腐更为夸张,先把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锅里冒清烟时下豆腐片,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加入上等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所用虾米还需提前滚泡一个时辰,接着加入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然后加糖一撮 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袁枚自然不是“吃素”的人,随性的他更爱吃肉,《随园食单》里头就记录了一种看起来绝对好吃的“红煨肉”。

红煨肉

“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早起锅则黄,当可则红,过迟则红色变紫,而精肉转硬。常起锅盖,则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大抵割肉虽方,以烂到不见锋棱,上口而精肉俱化为妙。全以火候为主。”

用热爱的方式过好一生,把自己活成最好的作品。袁枚对美食的热爱,对美味的孜孜追求,本质上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认真态度。这世上美味万千,若你我都能细细咀嚼,慢慢体会,就算做不成美食家,也能多活出些真味吧?

怪诞高傲下的孤独光芒 | 八大山人

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秋季养生秘诀

启功砚拓: 康熙,雍正用砚,师友铭文砚一样珍爱

微博:上海怡心斋

以心斋接物,怡心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