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亮了,一张模型图看懂培训课程的定位

 昵称39863659 2017-11-23

培训课程在演进,而整个趋势是越来越向工作情境以及实战性演进。

关键情境教学理论,有这样一些观点和您分享:

·       每个人的思维是适应于环境的,也就是说,是情境化的,因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他们想象其活动的方式,他们身体上所做的,是结合在一起发展的。(Clancy)

·       许多传统的教学实践逐渐导致了惰性知识,或者学生不能将其所知的运用到相关情境中。知识、思维和学习的境脉紧密联系并且都存在于实践中(Brown等)

·       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推崇包含知识运用的真实实践,而不是把知识当做孤立内容进行处理,推敲和检索。(Sawyer)

而近两年在企业学习项目设计和课程开发中越来越注重情境化设计,而这里的情境其实就是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情境。

基于工作情境的关联度和课程内容的实战度我们将课程分成了四个类别。


一、职场素养类

这类课程解决基本的职场素养,基本上属于态度类课程,比如执行力、积极主动、责任心、团队配合等等,很能迎合上级对于员工的要求,然而里面鸡汤内容较多,实战性偏弱。到底通过这样的课程能否解决员工态度问题,不好说。而关于态度类问题的解决,很多人认为其实是需要通过招聘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人而不是培训成想要的人。

所以,这类课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现在可能是越来越低,当然经典的课程还是有其强劲的生命力。在企业引进该类课程时需要慎重,研究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员工的态度问题?如果是老板执意要引进此类课程,那你要慎重,和老板就课程目标和期望达成共识。同时,也不建议内部开发此类课程。

二、职场工具类

将素养类课程向实战走,就逐步演化成工具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PPT、Excel、思维导图、时间管理等。由于是强工具类课程,对于解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技能非常有帮助,而且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讲这类课程的老师很多,但是市场需求也很大,所以很多老师讲一个课也可以做到经久不衰。这类课程的演进方向时向“实战技巧类”课程转型。其路径就是能够将职场工具与员工的某一类工作情境相结合,聚焦某一领域,真正解决员工痛点问题。比如,有人专门研究工作型PPT,有人研究汇报型PPT,有人研究Excel在财务报表制作中的应用。这样的课程市场受众面没那么广,但是由于其在一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反而未来会越来越受欢迎。

内部培训经理可以引进这样的课程,但是建议二次开发,结合企业员工情境开发更加定制化的课程。

三、学院理论类

学院派课程的典型特点:都和企业员工工作情境相关,理论多,实战性偏弱。当然,未必高校老师的课程才是学院理论类课程,所有符合这些特点的课程都可以称之为学院理论类。

比如,高校里的老师讲《战略管理》,听名字就是企业里管理者尤其是高管的典型工作情境,每年要制定战略,每隔一段时间还得评估战略执行进度进行调整优化。但是高校老师讲这个课程的话会讲各种战略管理的理论,包括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等,然而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到底如何制定战略,高管们听了后可能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不可否认,这类课程对于普及知识理论启发员工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能够理论结合实践,课程效果会更好。所以,企业内部进行课程开发的话,建议在外部理论框架下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工具方法,提升课程实战性。

四、实战技巧类

这类课程越来越吃香,其特点就是围绕着学员的工作情境,基于大量成功的实战经验,提炼总结成方法论,市面上这样的课程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整个培训行业发展的大的趋势。

有些课程市场会聚焦具体的行业,如银行业,软件业等等,在这些老师眼里行业特点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其工作方法的差异性。未来,企业内训师在这个领域将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们长期在实战一线摸爬滚打,可以保持方法论的新鲜度。

所以,企业培训负责人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内训师,辅导内训师萃取实战工作经验,打造组织内部的实战课程库。

 

综合以上四类课程,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家企业所上的培训课程里,如果职场素养类和职场工具类课程偏多,那说明该公司在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上还需要提升,需要加大右边两类课程的比例。一家成熟型企业应该是“实战技巧类”课程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三类课程。这也正是企业培训的价值所在。

好了,好好对照下自己的公司吧,看看每类课程的比例有多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