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学会“忍”

 退休工程师 2017-11-24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意思是说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不要逞一时之勇而蛮干,应该分析形势,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忍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忍,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坚强意志的象征,是智慧的表现。适当的忍就是一种自制力,也就是“忍”。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成名人物都是靠“忍”而成就大业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打败了吴国,活捉夫差。

  三国时期,青年时代的韩信是一个布衣百姓,寄人篱下。从小曾受“胯下之辱”并传言韩信是一个胆小鬼。随着秦末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先投奔项梁、项羽而未被重用;后投奔刘邦,于是就有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最后,他被刘邦设坛拜为大将军,率领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创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采取了封城休战、不予理睬的作法来对付诸葛亮。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必定不足,只要拖延即日,消耗蜀军的实力,一定能抓住良机,消灭敌人。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沉默战术的厉害,几次派兵到城下骂阵,企图激怒魏兵,引诱司马懿率兵出城决战,但司马懿却按兵不动。诸葛亮于是就采取激将法,派人给送来一套女人衣裳,并修书一封说:“仲达不敢出战,跟妇女有什么两样?你若是一个知耻的男儿,就出来和蜀军决战,若不然,你就穿上这件女人的衣服。”“士可杀不可辱。”这封充满悔辱轻视的信,虽然激怒了司马懿,但并没有使这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改变主意,他强压怒火,稳住军心,耐心等待。相持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如果司马懿不能忍耐一时之气,出城应战,那么或许历史将会重写。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不能“如果”或者“假设”的。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纷繁多彩的生活元素给了人们更多的空间和想象。但要享受这些“自由”,实现这些“想象”就必须学会“忍”,就必须有很好的自制力。否则,就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偏离成功的轨道。

  做事业是这样,维护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也是这样。家庭的美满和幸福取决于夫妻两个人是否和睦相处,是否相互尊重,是否相互理解,是否保持沟通。当遇到矛盾时,双方都能有效地控制情绪,忍耐一下,就不会使矛盾激化。我认为:在家庭中没有“原则是非”,也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夫妻双方只有客观的看待自己,真诚的尊重对方,不要太自我,相互包容,就会调动对方善的部分,这个家庭就会其乐融融。人一生十之八九不如意,但你要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情,始终把家庭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力而为,尽心经营,尽职尽责,尽量保持好一颗平常心。珍惜时间、珍惜拥有、要让快乐伴终生。这就是我的体会。

  一个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人,就会把本来可以做好、办成的事情做不好、办不成。这是成大事者的一大戒。

  在《论语》中,孔子告诫子路:“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忘。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凡成大事者,他们的习惯是:先控制自己,再控制别人。有那么一句话说得好,“你播种了宽厚,就会赢得别人的宽恕;你播种了忍让,就会赢得更广阔的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