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史:东汉官印的“三金一银”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中国的印章发展到东汉时期,从东汉建武元年刘秀称帝到延康元年曹丕代汉称帝为止,经历十二帝,共历195年,刘秀立国,除三公之官不废莽制外,一切典章制度皆复西汉规矩,印章制也应莽制而复汉家旧仪,重梳妆打扮厘定百官印信,但整个东汉时期并没有像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太初元年(汉印里,这两个年份很重要)一样对印章做制度上的规定。

提到东汉印章,首先要提“三金一银”,所谓“三金”指的是1954年陕西阳平关出土的“朔宁王太后玺”龟钮金玺,1981年江苏邗江甘泉出土的“广陵王玺”龟钮金玺,1784年日本九州志贺岛出土的“汉委奴国王”蛇钮金印。所谓的“一银”指的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琅邪相印章”龟钮银印。

(朔宁王太后玺实物图)

(朔宁王太后玺)

朔宁王名隗嚣,是西汉末年反对王莽的义军首领之一,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被当时割据政权首脑公孙述封为朔宁王,建武九年(公元33年)病逝。“朔宁王太后玺”是隗嚣称王时为其母镌刻的。按《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载:建武十一年,公孙述为光武所灭,故此印当为公元31年至35年之遗物。此印制作精美,篆法纯正,布局得体,同新莽印风接近,秀丽典雅,足见汉时西南地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有较高的艺术制作水平。

(广陵王玺金印实物图)

(广陵王玺的印面)

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广陵王玺,由高纯度黄金浇铸而成,精巧玲珑。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四字的印面2.3厘米见方,印台上趴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身高”2厘米,身上錾着六角形的龟背纹和圈形的鱼子纹。广陵王玺不仅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刘姓诸侯王的印玺,还破解了日本延续近200年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真伪的悬案。

广陵王玺堪称汉印中的稀世珍品,它的重量只有100多克,但在中华文明史上却有很重要的价值。

从艺术价值来说,汉代是中国印章制度的鼎盛时期,而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可被视作文物断代的标准器物。印文是篆书,但隶书的意味明显,转折和收笔很方正,字迹苍劲古朴,端庄凝重。同时,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汉代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严格规定,广陵王玺的发现印证了典籍的记载。另外,它对“汉委奴国王”印的证实,以及作为中日交往最早的实物证据,起到了“证史”和“补史”的作用。

(汉委奴国王实物图)

(汉委奴国王)

汉委奴国王这方金印在日本出土,一直为人怀疑,但广陵王玺出土之后,配以相关文献,证实了两印的真实性,二印同为金质,大小相同,文字风格近似,连钮上的鳞状鱼子纹格亦十分相似,甚至有人认为是同一工匠所造,两印被称为“姊妹金印”。

(琅邪相印章实物图)

(琅邪相印章)

琅邪相印章为东汉初琅邪孝王亲的国相所用印,钮制极为精巧,龟腹下穿一环,以便佩带。印面2.2×2.6cm,印台厚1.3cm。印银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琅邪相印章”。印台较厚,龟纽覆圆甲,上施环级,龟首前伸,“相”字“目”旁上加一短竖划,为东汉时印文特点。与史籍所记之汉官印制相合。东汉时琅邪国为刘京封国,此印即刘京一系琅邪国之物。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三金一银”,是因为我们认为,如果学习东汉印风,临习这三方印,基本上代表了工稳一路的官印风格。在篆刻史上,这也是三方具有经典意义的汉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