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推手的正确锻炼方法

 杏林独者 2017-11-25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静动相随。--《打手歌》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通过推手,加深对拳架的理解和鉴别拳架的正确与否。拳架愈练愈精,推手功夫则愈推愈高,最后则功夫可臻上乘。那么太极拳家的推手功夫,是如何练成的呢?  

 

身如垂柳、臂如飘带

太极推手要求从虚实变化中稳定自己的重心,然后设法令对方失去重心而倾倒。所以推手不是斗力,以力取胜,而是要学会柔化,要“引进落空”,身体就要做到身如垂柳、臂如飘带,保持身体能够随时放松。静止的时候身体放松很容易做到,但要在移动中仍然保持两手、两臂、肩、胸以致整个上身肌肉的放松就困难得多。拳论里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说要锻炼出这种可以充分放松的轻灵功夫。盘架时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上肢要找到那种似空中漂浮的感觉。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拈连黏随不丢顶

拈:如两物互交,拈之使起。在太极拳术语,谓之拈劲。然非直接拈起之谓。实间接拈起之谓。而含有劲意。双兼之两义。譬如敌我两人推手或交手时,敌人体质强壮、气力充实、马步稳固,则势难将敌人掀动、或移其重心,则用拈劲,即能使敌人自动失其重心。其法先用意探之,使敌人气腾,精神向上注,则敌体上重而脚轻,其根自断。此即敌人之自动力所致。我则顺其势撒手以不丢顶之劲,引敌悬空,是谓拈劲,力劲柔和。

连:贯穿之谓。手法毋中断、毋脱离。接续绵绵,无停无止,无休无息,是谓连劲。

黏:即粘贴之谓,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浮我随,彼沉我松,丢之不开,投之不脱,如粘似贴,是谓黏劲。

随:随者,从也。缓急相随,进退相从,不即不离,不先不后,舍己从人,量敌而进,是谓随劲。锻炼太极拳的功夫,必须日渐将后天早已成为习惯的拙力和主观意识丢弃,丢弃又丢弃,直至完全没有,这样才能成为十分灵活而达到“从心所欲”的“神明”境地。 

不丢顶:丢者,离开也。顶者,抵抗也。即不脱离、不攘先、不落后之谓也。

拈连黏随不丢顶的功夫,本身就已经锻炼了敏锐的感觉力、洞察力和瞬间的调节功能。这亦就是太极拳家的所谓“听劲”和“懂劲”功能。 
这种功能,除了在盘架子中进行锻炼以外,还必须进行双人推手的训练。 沾粘连随的功夫是永无止境的。 


循序渐进

练推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首先学会平推手,把手上僵硬之力化掉,练成具有粘、沉、绵、柔、弹性的劲,切忌使气用力,蛮干去争取胜利。初学推手要慢,慢才能动脑筋去分析考虑对方的来力方向、大小、长短,是刚是柔,是迟是速,自己接应的劲道是否运用恰当,稍有不对就要纠正调整,而这种调整和纠正动作越小越好,练到外面没痕迹才好。要快时,快到使对方不能觉察,这就要听劲好。所以说推手是一种高级的神经运动,在整个过程中都要高度全神贯注。


运太极推手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运动。在锻炼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经常练习太极推手,可以锻炼人体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推手与太极拳配合练习,更可以收到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