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诊断误区] 涨知识,这是肾上腺“腺瘤”吗?真相在这里~~~

 zskyteacher 2017-11-25


肾上腺假性腺瘤
影像表现

肾上腺皮质正常生成类固醇的细胞富含细胞内脂肪,因为类固醇的基本构成为胆固醇分子。肾上腺腺瘤是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良性肿瘤,也含有相当量的细胞内脂肪。基于此,2个重要的影像表现可用于腺瘤的定性诊断:腺瘤在CT平扫上典型表现为低密度(低于10~18HU),与MRI同相位梯度回波相比,反相位梯度回波MRI肿瘤信号有衰减。虽然这些表现特异性较高,但也有一些例外。

·充盈液体的囊或坏死性肿瘤在CT平扫上可呈低密度(图1,图2)。

·其他肾上腺肿瘤偶可富含细胞内脂肪并在反相位MRI影像上呈信号衰减,包括肾上腺皮质癌,原发含细胞内脂肪肿瘤,如透明细胞癌或肝细胞癌(图3)与嗜铬细胞瘤的肾上腺转移。


重点

CT平扫或反相位梯度回波MRI对肾上腺腺瘤的无创性定性,为现代泌尿生殖放射学的一大进展,但因上述例外之一引起的腺瘤误诊,理论上可造成丧失具有临床重要意义病变的治疗机会,或造成在未能确定透明细胞癌或肝细胞癌转移播散时,对原发恶性肿瘤不恰当的治疗。

相关临床知识

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符合腺瘤的CT平扫密度或同、反相位MRI信号强度改变时,的确为腺瘤。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上述例外:

·有提示肾上腺皮质癌或嗜铬细胞瘤的全身症状时。

·多次随访腺瘤有明显进展或PET扫描FDG摄取有增高时。

·患者有肿瘤细胞可产生细胞内脂肪的原发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或肝细胞癌时。


鉴别诊断

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易于确定CT平扫与肾上腺腺瘤相似的囊性肿块,这一误区的主要重点,在于根据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做出腺瘤的诊断之前,要记住观察增强CT影像以确定肾上腺病变为实性。含脂的肿块,如肾上腺皮质癌、透明细胞癌或肝细胞癌及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转移在CT与MRI均可与肾上腺腺瘤相似。识别这些相似可能需要结合临床或其生化表现(如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全身健康状况不良,嗜铬细胞瘤患者产生过量儿茶酚胺相关的生化异常等),与以前的检查相对照(随访肾上腺腺瘤应基本保持稳定),或行PET或活检进一步检查。


教学要点

根据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而做出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之前,应观察增强CT影像以确定肾上腺病变为实性,因为肾上腺囊肿CT平扫也可表现为低密度。肾上腺实性病变CT或MRI表现为腺瘤时,如果有提示为肾上腺皮质癌或嗜铬细胞瘤的全身症状、多次随访腺瘤有明显进展、PET检查FDG摄取增高或患者有可产生细胞内脂肪的原发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或肝细胞癌时,应考虑与腺瘤相似病变的可能。


图1 A.男性,80岁,近期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轴位CT平扫示左肾上腺一低密度(5HU)肿块(白箭)。仅依CT平扫影像,病变可合理解释为有肾上腺腺瘤的可能。B.增强CT扫描相应层面,示肾上腺肿块实际上为一肾上腺囊肿,周围壁有强化,囊内充盈液体。2年前的检查显示肿瘤无变化,因而考虑为良性病变,未行组织学检查诊断


图2 A.男性,65岁,曾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与回肠代膀胱术。轴位CT平扫可见左肾上腺一低密度(12HU)肿块(白箭),有理由认为可能为肾上腺腺瘤。B.增强CT扫描相应层面示肾上腺肿块实际为囊性肿块,伴周围不规则的壁,有强化,中心囊腔充盈液体。1年前的CT并不存在该肿块,而且可见肿块相关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因而拟诊为肾上腺转移瘤


图3 A.女性,62岁,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3个月。轴位CT平扫示左侧肾上腺一低密度(14HU)肿块(白箭)。B.相应增强CT轴位扫描示肾上腺肿块为实性,有强化。C.轴位正相位梯度回波T1加权MRI示肾上腺肿块(白箭)呈中等信号强度。D.轴位反相位梯度回波MRI示肿块均匀信号衰减(白箭)。以上CT与MRI表现符合肾上腺腺瘤,但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治疗前的CT扫描未见该肿瘤。因此,患者接受了对肾上腺肿块的进一步检查。E.轴位PET影像示肿块内(白箭)FDG摄取中度增高,标准摄取值(SUV值)为4.6,提示有含脂转移瘤的可能,CT引导下经皮活检证实了这一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