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2017结束只剩一个月,你有想辞职吗?

 快读书馆 2017-11-26


大家好,我是青梅~


年底了,身边陆续有朋友开始工作上的异动,同公司的伙伴说「我要走了,你要加油哦」,微信上也有朋友问「准备换个环境了,有没有公司推荐」


类似的留言,我这个月已经收到 5 个了……



每每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走?得到的回答很类似,大概就是「没什么干劲」、「很疲惫」、「觉得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



讨论到后来,答案都指向:这份工作不是我喜欢的 / 不是我擅长的 / 我的发展方向,我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意义!



辞职的时候,你准备带着什么走?


你会不会也有一个瞬间觉得:这样工作下去好没意义啊...


接琐碎项目的时候,内心OS:琐碎的事情,根本没办法给我成就感啊!

无休止开会的时候,内心OS:不是我的项目,也要扯我开会,真的太 boring 了!

反复和人沟通,却仍旧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内心 OS:真是,太麻烦了啊……



可是,这些事情真的没有意义吗?


前辈 CC 和我说过一句话:「未来离开公司的时候,你要想着你会带着什么东西走,你的简历上写着什么,让你和现在不一样仔细想想,「简历上能体现的成长」不就是这份工作的意义吗?


所以,当你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意义的时候,别急着辞职,先问自己一句:辞职的时候,我准备带着什么走?


你要先找到能从这家公司学到什么,带走什么。否则,以没有意义为借口消磨时间,等辞职的时候就会发现:简历还是当初的模样,新工作也不过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我们都希望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工作,那要怎么找到工作的意义呢?


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寻找。




 维度一:工作本身有什么意义?


工作本身有什么意义呢?被问到的话,你一时间还真说不上来。


不如这么问自己:做这件事情,能为我带来哪些收益?并且从知识技能、人脉资源、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去评价工作的收益。


拿青梅来说吧,刚进公司,接了很多琐碎的项目,做着扫尾工作,事务很繁杂, peace 如我也会崩溃跳脚。


那这些琐碎的项目,能为我带来哪些收益呢?


知识技能:了解不同 case 中的专业知识,极大修炼了沟通技能,熟悉整个做事流程,还锻炼了项目管理的高级技能;

人脉资源:认识了需求方和程序方的负责人,这次合作给彼此留下了好印象;

❸ 职业规划:初步尝试比较成功,可以留意发展的方向:项目管理、产品经理。


虽然刚进去要跟很多小项目,而且都是半路接手,对很多人和事情都不熟悉,遇到了一大堆困难,但是看到这么多的收益,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事儿做得漂亮~


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让它更多地发生意义呢?



当你为这件事赋予更多意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有巨大的动力去实现你的目标。

这时候,工作不止是工作,而是在成就更好的自己。



维度二:我能给工作赋予什么意义?


怎么知道自己能给工作赋予什么意义呢?


首先你要找到你的优势,然后利用优势,创造出「差异化价值」。


也就是说,不是由工作带来了价值,而是因为「你」的优势,而给工作赋予了不一样的价值。


我有个前辈老蔡,是一个 App 功能模块的项目管理,每天和策划、程序沟通协调,确保功能准时更新上线。对于这一块,他简直是老司机了。


然而仅仅把事情做得优秀,他已经觉得无聊了。我问:那你要怎么办?

他说:当然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区,找到我能给工作赋予的意义啊~



于是老蔡利用下班时间把三年的项管经验做成微课,优化培养新人的方法。


老蔡的优势是什么?

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做微课知识和人脉资源的积累。如果他日复一日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恐怕迟早会觉得没什么意思,然后辞职吧~



雷军说「不要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不去思考如何产生差异化的价值,一心只想着完成工作,这就是就是战略上的懒惰。也许暂时看起来比别人优秀一点,但对于未来的你没有任何意义。



我能给工作赋予什么意义?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目标就不只是领导定的 KPI,而是要思考自己有什么优势,如何利用优势去做点有意义的事。


不是去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比别人多一分,而是去我如何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利用你的优势,创造你的价值,一切因你而不同。


当你觉得没有意义的时候,能做的就只能是和老东家说再见吗?

到了一个新环境,就真的会更好吗?

新工作对你而言,一定有意义吗?


如果答案都还是三个大大的问号,那你可能需要先找到当前工作的意义。




关于本文

作者:青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