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愚山试解《道德经》第一章

 恶猪王520 2017-11-26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浅释:


  什么是 “道”?


  老子告诉我们 “道” 是造化之主,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是万有产生的本源,是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蒂。


  这就是第一个字 “道” 的含义,老子说:为了对 “道” 加以理解和认知,我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对 “道” 加以论述,既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 “道” 加以剖析和理解,那就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论,但万变不离其宗,说的都是这个 “道”,也可以把它叫做 “可道”。所以,我说的这个 “道可道”,只是一种文字的描述,并不能代表真实存在恒常不变的 “道”,因此,就叫它 “非常道”。而我为 “道” 立的这个名,也是在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的范围之内,但语言和文字是有局限性的,而要用有局限性的语言和文字去描述无限的自然之道的真实含义,就显得很苍白。所以,我就用变通的方法,有时叫 “道”,有时叫 “天”,有时叫 “自然”  或者叫 “朴”、“常”、“谷神”、“一”、“夷”、“希”、“微”  等等,这些说辞就叫 “可名”。而这些 “可名” 之辞也是一种形容的说法,它和 “非常道” 一样,不能代表真实的存在,所以叫它  “非常名”。


  其实,真正的 “道”,不需要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当你心中没有念想的时候,当你放弃了内心的思考而返观内照,顺其自然时,你就回到了天地万物还没有产生的初始 ___ “道” 的状态,这就叫 “无名,天地之始”。


  当你内心追逐于外,想要探究万物的起因时,你的心就成了万物产生的本体,烦恼妄想就会从此而出,这就叫 “有名,万物之母”。


  所以,当你能常常保持内心的澄澈清明时,你就能感悟和体验到 “道” 交感于身心时的玄妙景象,这就叫 “常无欲,以观其妙”。


  当你内心妄念纷飞时,你的心就不静,心不静,则神不清,神不清,则无法看清和感知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象,这就叫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 代表事物的表象。


  “无欲” 和 “有欲”,“此两者”,同出于人的内心,但结果却截然不同,故 “同出而异名”。也可以说,无形的心,是 “无欲” 和 “有欲” 共同产生和演化的载体,这就是人心的玄妙作用,故而称其为 “同谓之玄”。


  “有欲” 会产生烦恼和痛苦,而烦恼和痛苦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惯性势能,而这种惯性势能会成为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常态固定下来,这种常态会使人失去往日的快乐,陷入长期的身心煎熬之中,这时疾病和灾难就会到来,而疾病与灾难会致人于死地。


  人若觉悟,就能回归内心的清静、自然、无为的 “无欲” 状态,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常态,而这种常态就是道之常态,这就是 “天人合一” 的境界,在这种 “天人合一” 的境界里,人心退位,道性当家,而道性一但当家,只要你一息尚存,你就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接命于将倾,续命于垂危,化腐朽为神奇,变一切不可能为可能。从而使你的生命发展趋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你悟道后你所能创造的生命奇迹。这种生命奇迹的出现,是因为你悟道后启动了你自身自然之道无所不为的造化能量,这种造化能量的启动,将会修复你身体的亏损,治愈你身心的疾患,并对你身体内的病气、毒气、浊气、虚火、寒气、湿气、阴气、邪气进行清理,疏通经络,消除淤结,从而使人能从病苦与灾难中解脱,恢复身心的健康,走向光明的未来。从此,天道佑之,吉神护之,灾难远之,你的人生将会步入一种无忧无虑,逍遥自在,与道合真,究竟圆满的生命永恒境界。


  所以,人生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你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也可能走向自我成就,这取决于你的心。取决于你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是合于 “道” 还是背离 “道”,“道” 在哪里?它不在漫无边际的天边,它只存在于你的内心!


  你的心就是这一切产生和变化的 “玄之又玄” 的 “众妙之门”。

 

愚山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