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洲钩虫(雄性)

 czjsywwj 2017-11-26

图片提供者:王军伟~浙江省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

整理:王迎~北京市丰台区医院

校审:顾剑飞~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病人在做胃镜时,发现此虫并在十二指肠处取出(图片如下所示)在胃镜下此虫还能活动。

夏万宝老师对图片的标注:有交合伞,应该是雄虫。

美洲钩虫形态特征:

1成虫:虫体细长线状,长约1cm,活体为淡红色,半透明,死后呈灰白色。前端较细,微向背侧仰曲,顶端有一发达的角质口囊。美洲钩虫口囊较小,呈椭圆形,腹侧前缘有一对半月形板齿。与口囊相连的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1/6,管壁肌肉发达,肌细胞的交替收缩与松弛有利于吸取宿主血液。肠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其内缘有许多微细绒毛,形成刷状缘,利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扩散和吸收。在虫体的前端有三组单细胞腺体,分别为:①头腺一对,位于虫体的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②咽管腺3个,包括背咽管腺1个,亚腹咽管腺2个。③排泄腺一对,长可达虫体后1/3~1/2处,该腺体与排泄系统相连,经排泄窦开口于虫体前侧的排泄孔。雄虫末端膨大,由角质皮层向后延伸形成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两侧叶和一个背叶组成,伞内有若干指状的肌性辐肋支持,依其分布称为:腹辐肋、侧辐肋和背辐肋。交合伞内还有两根从排泄腔伸出的细长可收缩的交合刺。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盘曲于肠道一侧。雌虫略大于雄虫,尾端呈圆锥状,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侧。

2幼虫:钩虫的幼虫统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3虫卵:美洲钩虫卵与十二指肠钩虫卵不易区别。均为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平均大小为(57~76)μm×(36~40)μm,卵内含2~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端,雌虫和雄虫交配,产出受精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0℃~30℃)、潮湿(含水量30%~50%)、荫蔽、含氧量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细胞不断分裂,经24~48小时的发育,第一期杆状蚴即可孵出,以土壤中的细菌和有机物为食,生长发育很快,48小时内蜕去体表角皮,成为第二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仍营自由生活,虫体继续增长,并能将营养物质贮存于肠细胞内,约经5~6天该幼虫停止摄食,口腔封闭,咽管变长,并进行第二次蜕皮,成为丝状蚴。感染期幼虫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和向湿性。当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受人体温度的刺激,丝状蚴的活动能力明显增强,依靠其机械的穿刺运动及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的化学作用,通过毛囊、汗腺或皮肤缺损处钻入人体,时间约为1/2~1小时。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发育成为成虫。

诊断:

(1)病原学检查:从粪便中检出钩虫卵或培养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常用的方法有: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饱和盐水浮聚法;③钩蚴培养法;④改良加藤法。

(2)免疫学检查:包括皮内实验(ID)、ELISA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

(3)其他:胃镜检查、痰液检查。

防治: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哒唑、甲苯哒唑、双羟萘酸噻嘧啶,三苯双脒。对有贫血症状的感染者,应积极纠正,一般口服硫酸亚铁或葡萄糖酸铁。另外,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革农业施肥和耕作方法,在钩虫感染季节不赤手赤足下地作业,或涂抹药膏,均可显著减少感染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