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教深度融合:为何与何为

 芳芳r0lala2emd 2017-11-26


作者:张健

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12期

“产教深度融合”是《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新的目标诉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决定》中还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奉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目标诉求和改革创新的关键词,值得人们深思。 “产教融合”的提法类似于“工学结合”,“产”可以理解为产业、生产,“教”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由此可以形成两个不同层面的融合,即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深度融合是实质的、深入的、紧密的融合,它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和境界。强调产教深度融合的机理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和企业生产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互动性还不强。一方面是由于产业的转型升级融合滞后、跟进不力。随着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尤其是高新技术植入传统产业(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些升级版的新的服务业态,如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但融合后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跟进滞后,没能培养出应对和支撑产业升级转型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性、创新型人才。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趋势必然呼唤与职业教育的深度整合与融合。另一方面,生产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办学没有解决产教“两张皮”问题,所谓融合也是“虚融合”和“浅融合”而非深度融合。这一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质量。如何才能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呢?

学校与企业紧密融合。产教深度融合,没有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融合,只能是无法实现的存在。因为校企融合(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基础,二者的关系具有先后、轻重、高低、大小之别。从先和后看,校企合作在先,它是打基础、搭平台和创条件的。产教融合在后,它是基础之上的建筑,平台之上的施展,条件之上的作为。从轻和重看,校企合作是大局、根本,决定办学走向;产教融合是局部、次生的,是被决定的、跟进性的。从高和低看,校企合作是顶层架构,是“骨骼”,是处于上位的东西,产教融合是填充的内容,是“血肉”,处于下位的层面。从大和小看,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培养过程的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包含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体现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载体和亚模式,因而产教深度融合,倘若没有校企紧密融合的给力和支撑,是万万不行的。

专业与产业深度契合。专业是学校为人才培养提供的学业平台或课业载体,理想化的专业设置要求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高度匹配、深度契合,这样培养出的人才适销对路,培养效率和就业率才高。做到这一点:一要加强市场调研、产业研判,对接产业升级的动向、趋势设置专业。二要呼应区域发展支柱产业的需要设置专业。任何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都是直接面向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因而必须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把握当地重点规划发展的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形成区域性产教融合的匹配态势。三要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脱节、错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