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矛盾管理理论之哲学特质

 快读书馆 2017-11-27

一、管理学丛林中的第十三种方法

     

管理学界习惯按照管理研究的方法来划分管理理论学派。最著名的可能是孔茨等人提出的“管理理论的丛林”说。为了给丛林般盘根错节、纵横交织的管理理论流派分别贴上一个比较适当的标签,孔茨将到他为止的管理学,按研究方法的不同分成了十二大类,为人们指点了进出丛林的标识,这是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这十二种方法包括:


(1)经验方法;(2)人际关系方法;(3)组织行为方法;(4)社会协作系统方法;(5)社会技术系统方法;(6)决策方法;(7)系统方法;(8)数理方法;(9)权变方法;(10)角色方法;(11)7S方法;(12)管理过程方法。

     

创新了一种方法,就创新了一个学派。李占祥教授主导的矛盾管理学研究,就是使用矛盾方法展开管理现象研究的。矛盾思维,是古代和当代中国人习惯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用在管理学研究上,是一大创新,可以解释以上十二种方法所不能清晰解释的某些管理问题。因此,矛盾方法是管理丛林中应有的十三种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和研究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一切事物都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前进的。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按这种方法论去思考我们所讲的企业成长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就会了解,企业管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始终充满着矛盾的运动,而且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主要矛盾,管理行为及管理理论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与缓和这些矛盾。但在解决和缓和某些矛盾的同时,又会产生或激化某些新的矛盾,因而,企业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就呈现出了阶段性。

     

矛盾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是重视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的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本质上是在对围绕企业的各种矛盾进行识别、判断、处理和创造的过程中,寻找、控制和利用成长原动力的行为。矛盾管理理论认为由于环境的持续变化,人的不断学习,甚至企业过往的成功等原因,都会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新的不平衡,解决矛盾同时就是制造矛盾,如果管理者不对矛盾的本质及其规律有一个清醒的理解,势必会产生方法和心态上的问题。

     

矛盾管理理论不仅针对企业实际,还针对企业管理理论本身发展提出了辩证思考。在以往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相互对立的概念,往往使学习者无所适从。比如,同样是经营战略,有计划式战略和随机应变战略;比如组织,有突出个人的单兵组织和突出集体的团队组织;比如系统,有命令式系统和自主式系统;比如领导行为,有权威型领导和民主型领导;比如成果评价,有硬性指标和柔性指标;比如竞争力,有超强能力和最灵活能力,等等,如果研究者或学习者各执其词,就会陷入无谓的理论或概念论争,如果说两者兼顾,但实际上又确实有很多经营问题是不可调和的两难和必须解决的麻烦。从矛盾管理的观点来看,理论上矛盾的东西,来自于研究者所持有的研究角度、价值理念甚至是嗜好的区别,也正是这些区别、冲突和矛盾,促进了人们对企业管理的多方面观察,促进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一个学派对另一个学派的批评,学者对管理者行为的批评,以及管理者对学者的批评,在矛盾管理理论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都是推动企业成长和管理学研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动力。

     

现实的管理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各种管理理论也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认知问题的方式也是对立统一的,分析这三个对立统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理论和解决问题。应该注意的是,矛盾管理理论所用的对立统一方法或者说辩证分析方法,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维二分法,而是更复杂的三分法,和两维四分法、三维八分法,以及加入了时间的四维动态法。

     

引入矛盾方法的矛盾管理理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基本观点——现代企业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组织实体,管理者就是在对企业内外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矛盾的管理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职业使命。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是矛盾管理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基础。矛盾管理理论就是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和矛盾动力学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企业的矛盾运动,来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和长寿。

     

对比管理学主流学派——法约尔的职能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法和基本观点来看,矛盾管理理论确实是有特色概念、有独有方法和有体系的管理理论,它一改过去企业管理以追求利润和效率为终极目标的宗旨,提出现代企业要为可持续成长而管理,为企业整体效能最优化而管理,为企业长寿而管理。从各方面看,都是区别于职能管理理论,又对职能管理理论有着重大补充和发展,自成一家的新管理学派,所以被称为第一次将矛盾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引进现代管理学中的新学派——矛盾管理学派。矛盾管理理论应该是中国管理学界对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因为其抓住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现代企业的共同课题,也利用了普遍性极高的哲学层次的方法论。由于矛盾方法的自然严谨性,和企业追求长寿的现实需要,相信矛盾管理理论会在未来的管理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矛盾管理理论的哲学特质

     

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进步可以说是从宗教开始,再进入哲学,然后进入科学的。如下图所示。


1.宗教阶段的崇拜与想象认知

在上古时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还未普遍发达,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要想寻求某些复杂问题的根本答案,只有投向某种神话或迷信解释,所以有人说,人类最早的职业研究者或者说思想工作者就是巫师。后来,又开始投向宗教解释和宗教信仰,把心灵托付于坚定的信念而不必再求深究。这种不必再深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那就是使人们能够得到心灵上的一种解脱和平静。各种宗教信仰也好,崇拜权威和现代的“追星族”也好,世间所说的“迷信”也好,其功能大都是能使人有个心灵的港湾,在大风大浪来临时有个退避之所,平和之地。

     

但是,信念大体是偏重于情感的作用,求知毕竟是来源于理智的要求。情感和理智,在人类的心理中往往互相碰撞,理智的求知常常会怀疑情感信念的可靠性。因此,运用思想、智慧以求知的要求,在人类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如脱缰之马,奋力跳出宗教的领域,运用自己的体系和方法去探求宇宙和人生奥秘。这就进入了人类认知的哲学阶段。


2.哲学阶段的解释与思辨认知

哲学使人类由“托付”于信念、信仰转向“解释”宇宙、人生,借用王国维等人的思想来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目的是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所以哲学的价值必定是非实用的,也不可能是符合当世之用的。这不说明哲学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哲学满足的是人的灵魂的需要。从这一点看来,哲学知识确实是接续宗教知识而促进人类知识进步的。其二,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德的手段。推而广之,发生于哲学基础的一切学术或科学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功利性手段。哲学便是由此而建立起它的权威,以至于宗教的教义,也需要运用哲学的解释来增加它的真实,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模式、人生观、伦理观、生活意义等,也靠哲学来确定它的善恶标准。

     

矛盾管理理论的基本特质是偏向哲学层面的。矛盾管理学具有辩证法特质,而辩证法是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唯物辩证法认同的三大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道家思想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等名言,则是对立统一思想的原型。世界十大军事经典之首的《孙子兵法》中,更是具有丰富的辩证法。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勇怯、劳逸、动静、迂直、利患、死生等等。书中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因敌而制胜”,代表了朴素的“主观要符合客观”的唯物思想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易经的阴阳相互转化,儒家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型。

     

逻辑方法和因明方法可能过于形式化和严谨,而辩证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有时过于膨胀,从而排斥了严密的概念系统和固定的逻辑关系。善于用“周易”思维模式绕来绕去地辩证,什么事情都要去用实践或事实去验证一番,忽视了纯形式和纯学理的极端重要性,也贻害不少。

  

3.科学阶段的实验与质疑认知

推崇思想、思考、思辨久了,人们对于哲学本身的可靠性又发生了怀疑。因此,人们开始缩小范围,研究思想本身和运用思想方法的逻辑学、伦理学等,由此便产生了哲学中的专门学问。可是宇宙与人生的种种奥秘,并不因为有了逻辑的运用而求得了明确的答案,所以,科学便从哲学的怀抱里脱颖而出,到自然的物理世界与现有实际的物质中,去探求究竟。

     

科学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各门科学和宗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医学起源于巫术,天文学起源于占星术,化学起源于炼丹术等等。这说明了科学本身有个发展过程,有的理论观点不甚科学,大部分是受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局限。一些古老的理论,像炼丹术、占星术、八卦、气功、各种巫术等现代仍有存在,主要原因是有一部分人的信念和知识还停留在该水平,不知道它是陈旧过时的东西,你也没什么办法。好比你看到的阳光不是今天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一样(是8分19秒之前的),你看到的某些人也不是活在今天的人,从信念和知识看,他(她)可能是一百年前的人,也可能是一千年以前的人。你非要和他理论一番现代科学知识,就有些像“关公战秦琼”了。

     

到目前为止的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使人们懂得了关于自然、物理世界和人自身的大量知识,而且可以部分把握、运用和创造物质。但是,理解和重视科学,不是仅仅向人们大量灌输科学结论,首先是让人们知道科学的严格定义是什么,然后是让人们知道科学是用什么方法探求真理的,最后也可能是更重要的,那就是让人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本质之一就是任何东西都可以质疑,包括科学方法得出的任何结论。

     

宗教在于管理,相当于组织的文化信仰;哲学在于管理,相当于组织的管理方法论;科学在于管理,相当于组织的管理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因果关系,不是排他关系。管理科学不排斥管理哲学,两者也不排斥管理信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