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夜啼食疗验方

 循天园 2017-11-27

婴儿日间安静,夜间啼哭,通宵达旦,天明方止,称之夜啼。多见于未满月的婴幼儿。产生夜啼的原因,常见的有:

1.心热:由于胎儿时期因孕妇心火旺盛,胎儿秉受母气,出生后有蕴热,以致烦躁啼哭。

2.脾寒:脾为至阴,夜属阴,脾脏之寒愈盛,则腹中作痛,亦致啼哭。

3.滞积:由于伤乳、停食,运化失常,腹中作痛。

4.禀赋不足:肝肾虚弱。

临床症状也由于病因的不同而各异:

1.心热:面赤唇红、多泪、烦躁、遍体发热,小便不利,见灯光则啼愈甚,熄灯则啼哭稍停。

2.脾寒:面青手冷,四肢躇屈,曲腰而啼,不欲饮乳,腹胀,大便色青。

[饮食原则]

夜啼常见于幼小婴儿,饮食当以乳类为主。夜啼属热者,可加用少量果汁,以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勿使乳食过量,忌生冷油腻。

[食疗验方]

1.脾寒:症状见上述,舌苔白、舌质淡,脉象细迟。治则:温中散寒。

1.姜糖饮:老姜10克,红糖15克。将老姜洗净,切成丝,放入大茶杯内,加开水,盖上杯盖,泡5分钟左右,再加红糖少许,搅匀即成。趁热服,汗出为佳。

2.葱白粥:连须葱白5~10根,洗净切细。粳米50克,生姜3片。先以常法加水煮粥,熟后加入葱白及生姜,再煮片刻。每日2次,趁热服食。

3.百合红枣饮:百合50克,红枣10枚,加水煮汤,趁热饮服。

2.心热:症状见上述。舌尖红,脉滑数。治则:清心导热。

1.竹叶煎:有露水之竹叶15~20片,水煎,稍凉饮服。或取其未放开之竹叶芯20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服。

2.赤小豆汤或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100克。赤小豆浸泡半日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

3.惊恐:症状见客杵所述,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滑。治法:宁心安神。

1.莲子饮:莲子20枚,水煎后饮服,1日可服两次。

2.枣仁粥:酸枣仁30克(捣碎),用纱布袋包扎。粳米50克,同放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去掉纱布袋,再加红糖适量,温热服食。睡前作晚餐食用则佳。

3.酸枣仁饮:酸枣仁10克,连核砸碎,加白糖煎水饮服。

4.蝉衣粥:蝉衣3个,去头足,研面,掺入粥中。

作者:陈长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