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知识点网络课堂初二课程

 步行d天涯 2017-11-27
初中数学知识点网络课堂
初中数学知识点网络课堂

初中数学知识点网络课堂

  • 课程分类:初二课程
  • 主讲:
  • 更新时间:2017-03-25 20:47
  • 播放量:104
  • 分享到:
    • 播放列表
  • 第1讲. 第1讲正数和负数
  • 第2讲. 第2讲有理数
  • 第3讲. 第3讲数轴
  • 第4讲. 第4讲相反数
  • 第5讲. 第5讲绝对值
  • 第6讲. 第6讲有理数的加法
  • 第7讲. 第7讲有理数的减法
  • 第8讲. 第8讲有理数的乘法
  • 第9讲. 第9讲有理数的除法
  • 第10讲. 第10讲有理数的乘方
  • 第11讲. 第11讲科学记数法
  • 第12讲. 第12讲近似数
  • 第13讲. 第13讲整式单项式
  • 第14讲. 第13讲整式多项式
  • 第15讲. 第14讲整式的加减
  • 第16讲. 第15讲一元一次方程
  • 第17讲. 第15讲一元一次方程
  • 第18讲. 第16讲等式的性质
  • 第19讲. 第16讲等式的性质
  • 第20讲. 第17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与合并
  • 第21讲. 第17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和合并
  • 第22讲. 第18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 第23讲. 第18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 第24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 第25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 第26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 第27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 第28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 第29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 第30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 第31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 第32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
  • 第33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5
  • 第34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6
  • 第35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6
  • 第36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
  • 第37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
  • 第38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8
  • 第39讲. 第19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8
  • 第40讲. 第20讲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 第41讲. 第20讲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 第42讲. 第21讲点线面体
  • 第43讲. 第21讲点线面体
  • 第44讲. 第22讲直线射线线段1
  • 第45讲. 第22讲直线射线线段1
  • 第46讲. 第22讲直线射线线段2
  • 第47讲. 第22讲直线射线线段2
  • 第48讲. 第23讲角
  • 第49讲. 第23讲角
  • 第50讲. 第24讲角的比较与运算
  • 第51讲. 第24讲角的比较与运算
  • 第52讲. 第25讲余角和补角
  • 第53讲. 第25讲余角和补角
  • 第54讲. 第26讲相交线
  • 第55讲. 第26讲相交线
  • 第56讲. 第27讲垂线
  • 第57讲. 第27讲垂线
  • 第58讲. 第28讲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第59讲. 第28讲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第60讲. 第29讲平行线
  • 第61讲. 第29讲平行线
  • 第62讲. 第30讲平行线的判定
  • 第63讲. 第30讲平行线的判定
  • 第64讲. 第31讲平行线的性质
  • 第65讲. 第31讲平行线的性质
  • 第66讲. 第32讲命题定理证明
  • 第67讲. 第32讲命题定理证明
  • 第68讲. 第33讲平移
  • 第69讲. 第33讲平移
  • 第70讲. 第34讲平方根
  • 第71讲. 第34讲平方根
  • 第72讲. 第34讲平方根2
  • 第73讲. 第34讲平方根2
  • 第74讲. 第35讲立方根
  • 第75讲. 第35讲立方根
  • 第76讲. 第36讲实数1
  • 第77讲. 第36讲实数1
  • 第78讲. 第36讲实数2
  • 第79讲. 第36讲实数2
  • 第80讲. 第37讲有序数对
  • 第81讲. 第37讲有序数对
  • 第82讲. 第38讲平面直角坐标系1
  • 第83讲. 第38讲平面直角坐标系1
  • 第84讲. 第38讲平面直角坐标系2
  • 第85讲. 第38讲平面直角坐标系2
  • 第86讲. 第39讲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 第87讲. 第39讲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 第88讲. 第40讲用坐标表示平移1
  • 第89讲. 第40讲用坐标表示平移1
  • 第90讲. 第40讲用坐标表示平移2
  • 第91讲. 第40讲用坐标表示平移2
  • 第92讲. 第52讲三角形的边
  • 第93讲. 第52讲三角形的边
  • 第94讲. 第53讲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
  • 第95讲. 第53讲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
  • 第96讲. 第53讲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
  • 第97讲. 第53讲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
  • 第98讲. 第54讲三角形的稳定性
  • 第99讲. 第54讲三角形的稳定性
  • 第100讲. 第55讲三角形的内角
  • 第101讲. 第55讲三角形的内角
  • 第102讲. 第56讲三角形的外角
  • 第103讲. 第56讲三角形的外角
  • 第104讲. 第57讲多边形
  • 第105讲. 第57讲多边形
  • 第106讲. 第58讲多边形的内角和
  • 第107讲. 第58讲多边形的内角和
  • 第108讲. 第59讲全等三角形
  • 第109讲. 第59讲全等三角形
  • 第110讲. 第60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 第111讲. 第60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 第112讲. 第60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 第113讲. 第60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 第114讲. 第61讲角平分线的性质
  • 第115讲. 第61讲角平分线的性质
  • 初中数学知识点网络课堂介绍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a)0a(0)
    0a(aa或)0a(a)0a(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a
    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知识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
    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 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