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都熬成主任了,又回社区搞全科,到底咋想的啊……

 hghhphf 2017-11-27



从一名「主任医师、教授级」的专科医生转到全科,放弃到手的北京户口南下深圳试水,若只看这两点,那不奇怪尹朝霞被人讥讽「脑子进水」。


多数人坚信她肯定受了挫折委屈了,她坦言,的确受了挫折,只是这个挫折来自一个患者的问题。


在 TED 演讲的尹朝霞


站在 TED 的演讲台中央,她叙述起这些年收获「委屈」和「成就」的心路历程。




一个「简单」的问题

有一次,我在出专家门诊的时候,一位高血压患者问我到底应该看哪个科,我听后感到非常震惊。


可能各位觉得高血压患者当然是看心内科?


可如果这位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如脑卒中,应该看哪个科呢?


如果除了并发症又合并了肾功能不全,又该看哪个科呢?


实话说,我当时真的无法回答他,作为专科医生,我想很多医生可能和我当时的想法一样——



但这三个科之间并没沟通,信息也不通畅,所以造成很多患者的治疗会有重复和冲突。


这件事让我陷入深思,对于此类患者,综合性的管理应该是最佳方案,而全科医学恰恰能提供这样的方案,这就是全科医学的一个优势。


但这又怎样呢?




对全科的偏见

大家可能都有感受,一旦提到全科医学、全科医生时,可能很多人脑子里面都会浮现这样的情景:


全科医生是一个门诊的医生,在不大的诊室里,在没有太多现行设备的情况下,给病人看什么病呢?就是全科。


而且全科医生都应该会看内外妇儿的病,如果哪个病不会看,那就不是全科,也不是一个好的全科医生。


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现实给全科医生的定位就是:看一些头疼脑热的一些小病。而且大家都知道,一个大夫如果什么病都会看,那也就意味着什么病也不会看,哪个病都不精。


所以,尽管现在国家对全科医学宣传力度越来越大,也使很多专科医生开始关注、认识全科医学,但无论是百姓还是医生群体内部对全科都有偏见。


偏见 1

缺少设备,很难看好病


在做全科医生后,我再看大家的观点,就会发现有些是对的,有些绝对是偏见。


首先,我承认很多基层医院确实没有先进的设备,在现有的体制下甚至有些药品都还是匮乏的,我也听了很多的全科医生在抱怨:



但我认为这是错的。


当初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时,同样接触学习过全科医学,那里的全科医生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只有血压计,听诊器,尿常规。但他们却解决了英国居民 80% 的健康问题。


所以,先进设备并不是制约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偏见 2

全科只是看小病


确实,全科多看常见病、多发病,一些疑难病例并不是全科医学的范畴。


但需要纠正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并不等于小病。


全科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它能够提供连续性、可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


正因为全科的这些特色,所以慢性病的管理特别适合在社区管理,比如说,慢性心衰的平稳期、做完支架的患者、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就特别适合在社区管理,但回过头来看,这些病是小病吗?


偏见 3

全科医生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更严重的偏见是认为全科医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现在很缺全科医生,很多医生都转型来做全科医生,学历背景也很杂,让人觉得是人就能做全科医生。


我想说,这也是个很严重的偏见。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偏见,是因为现在给全科医生的定位,就是「看小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等,所以感觉全科医生不太受人尊重,更不得到各位专家、专科医生的认可。




并非人人能做全科医生

我在心内科工作二十年,在全科工作七年。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全科医学很有技术挑战性。


首先,我原来在心内科时,可能只要知道心血管知识就可以了。但作为全科医生,我的知识面必须很广,不得不坦言:刚从专科医生转到全科医生的第一个月,我近乎都不会看病了!


为什么?因为甲患者告诉我,感冒吃了很多药还不见好,乙患者告诉我他便秘了,用了开塞露和通便药还是不见好。


这些问题若放在专科上都不叫病,即使患者有诉求,我们可以请其他科来会诊。但是,若是全科医生,我就必须要擅长处理这些问题。


有这种体会的不是我一人。曾经在外出开会时,一位呼吸科专家走过来跟我说,他下社区时就遇到「自己不会看病」的情况,「没有血常规,没有胸片,我都不知道怎么去看病」这位专家说。


所以,我觉得不是人人都能当全科医生,因为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有几个点,是成为全科医生前必须具备的:


能力 1

从小细节看出大问题


全科医生还有个能力,就是能在处理很多日常小病中,发现意想不到的大学问。


尹朝霞工作照(左一)


曾经有位睡眠不好的患者来找我开药,彼时我刚接受过失眠相关的培训,所以对这位患者比较留心,想把我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于是,我就用所学的问他:


你是睡不着还是容易早醒?

你有没有心理上的问题?

......


果不其然,这位患者家里出了情况,所以睡不着觉。我对他做了心理干预和沟通解释后,患者很满意。


但就在我准备开舒乐安定的一刹那,突然想起,老师培训时说过一定要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如果有,是不能开舒乐安定的。


当时我就留意地看了下他,发现这位患者有大脖子,然后我就按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来处理,结果知道这位患者晚上打鼾打得很厉害,而且还有一段的间歇,还发现了他有高血压。


就在我高度怀疑他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时候,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晚上睡着时,自己的血压有没有测量过?


当时,这位患者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说大晚上睡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测血压呢?我一想也是。但因为我是全科医生,再加上我原来是搞心血管的,知道夜间血压高和脑卒中发生是有线性关系的。


所以,当时我就让他背了一个动态的二十四小时血压仪,果不其然,他打鼾的时候血压是高的。之后,我又调整了高血压的用药。


可见,对这么一位开安定的患者,问诊时就涉及了神经科、呼吸科、高血压等心血管的问题。


不管是全科还是专科,此类患者比比皆是,正是因为全科医学的独特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现和管理,这位患者后来还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这些事情让我越来越认识到全科医学的价值!


能力 2

将患者当整体治疗


全科医学和专科医学的区别还有一点是,全科有更多人文关怀:专科看病会将患者当成一个生物体、器官而全科会将患者看成一个人。


我是从专科出来的,深知专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可能最多只能处理患者某一个器官:心内科专家不太会治呼吸科的病,呼吸科专家不太擅长治消化科的病,所以,专科必然会把患者当成一个分割体。


全科医学则不同,会将患者当整体来治疗,这也是它最大的魅力。



能力 3

换位思考地治疗


人不是因病而病,他所患的疾病与其所处的环境、家庭是联系的。


我原来碰到一个糖尿病患者,他在北京看的病,平时血糖特别好,但是他要经常去出差。


一出差血糖就控制不好,为什么?因为他是领导,一出差饮食就不规律了,而且经常被请吃喝,当时我也问过很多医生,若碰到此类患者,你怎么办?他们给我的回答都是:那就教育患者,你是要健康还是要钱?



可从我 27 年的工作生涯来看,如果医生问这句话,患者肯定会说「我又要健康又要钱」。


所以,我现在都是从对如何「又要治好病又要钱」的角度出发,思考应该如何给患者治疗。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这些细小的地方也能看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不一样。




偶有「失落感」

曾有人问我选择全科医生这条路是否正确?


实话说,我到现在内心也是「波动」的,时而觉得选对了,时而心生困惑。


坦率地讲,每一位全科医生的内心都或多或少会有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来源于大环境——医疗环境确实不好:上一轮的医改把我们的基层都「吸空」了,某些行业人才紧缺,全科算其中一个。


但我觉得全科医学也迎来了很多曙光:一个是去年领导人在全国健康大会上强调的「全民健康首先要有全民,全民的小康就要有全民的健康。」如果要想提高全民的健康,只有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机构。所以,这也给我们注入了兴奋剂。


尹朝霞(右三)及其团队


另外,各行各业对全科医学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此次曾益兴教授当选卫生部副主任,他也是这一任的全科医学主委(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更是让我们倍受鼓舞。




每个医生都要拥抱变化

对于专科医生来讲,做全科医学的经历有什么意义呢?


我说的只是抛砖引玉,在不久的将来,我想可能在坐的每一位医生都不会这么平稳了,大家都会面临选择,而且将来的医生之路会更多元化。


而我的经历,也给大家去思考未来之路怎么发展。这并非说一定要做全科医学,而是想告诉大家,其实还有更多的路可走。


每一次的选择,其实都是蜕变的过程,不可否认是很痛苦挣扎的过程,但我觉得只要有梦想,只要努力去做,每个人都会成功的!(责任编辑:深小卫,任悠悠)


尹朝霞,现任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常务副主任、东门社康中心主任,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血管执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