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钱之母,吉金之祖——泥土也能造出钱?!

 闻道山人 2017-11-28

小时候见女孩儿们玩的鸡毛毽子,一枚铜钱、一根鸡毛和一块布。不过我只对铜钱感情兴趣哈哈!黯淡的光泽,放在手心里沉甸甸的,圆圆的一圈中间一个方孔,规规矩矩的很好看。有时候禁不住想:它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中国人用钱的历史悠久,大概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开始了,而到了先秦时期,已经渐渐用贵重的金属——铜来制作货币了。

和古代外国钱币大多靠打制成型不同,中国的铜钱多为铸钱,这是与古代中国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分不开的。中国先秦货币的铸造,主要采用型范浇铸的工艺。

西周时期铜贝陶范


陶范亦称“印模”,是古代汉族铸造青铜器的陶制范模,流行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较早,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鬶的袋状足已用陶范加工。


起先,人们只是在一块泥板上由人工直接刻制用于浇铸的钱型(钱币的形状)和浇道,所刻的钱型往往也只有一至二枚,所以每次铸造的钱币数量非常有限。

山西侯马在春秋时期曾经是大诸侯晋国统治地,在那发现了大量用于铸造晋国钱币——耸肩尖足空首布的钱范和范芯,钱范上就只刻有一枚钱币。 


山西博物院藏 春秋晋时期耸肩尖足空首布陶范



春秋晋时期耸肩尖足空首布陶范

战国时期,虽然一副钱范也能铸造出多枚钱币,比如在河北灵寿中山国故城址、河北易县燕国遗址和山东临淄齐故国遗址等发现的战国时期钱币铸造范上刻有两枚以上钱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大刀”陶范上也刻有两枚钱币,但由于这种陶质的钱范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制作成本及所花的时间都比较多。

战国时期圆足布陶范



平山县博物馆藏



战国魏国公字布陶范


齐明刀陶范


青州博物馆藏有一套珍贵的齐刀币范,1965年出土于青州市王母宫乡前范王村。

范呈长方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子范和母范合厚5.7厘米。夹砂灰陶制作,钱模完整。

该范刻有三枚钱模,钱模顶部皆有模口。正面陶模刀币上刻有阴文反字“齐法化”,背面陶模阴刻很浅,刀币上部刻有三道横线。

当铸钱时,将钱范对合起来,铜液从总流道中灌入,通过分流道,灌入各个钱模里去。待铜液冷却后,打开钱范,现出铸成的齐刀币。

此刀币范的刀形和文字,刻得有浅有深。正面刀边深刻,文字浅刻,铸成后刀边高,能保护内部文字。背面三道横线刻得很浅。

另有一个深刻的“十”字形,铸成后呈一钉状,它能垫住刀背,免去背文的磨伤。另外在刀环正中,有一圆窝,应是在制范的时候,用一种古规划成刀环圆圈遗留下的痕迹。

据考古调查,前范王庄为一处西周到汉代的古遗址,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层近一米。从出土文物看,前范王庄为齐国一处制造钱范的作坊,其地名应是古地名沿用至今的。


我国现存的齐刀币范数量不多,而正背两扇完整保存的还未见其它报道。

目前,在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亦有类似的齐国刀币范展出。

国家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齐法化 三字刀陶范




山东省博物馆藏


陶范不易保存,历经千年后基本都已残破。




天眷堂微拍

196

1028 日 周五 19:30

8、9

“齐法化”陶范

8

【名称、年代】“齐法化”三字刀陶范一组两块·战国

【尺寸、重量】

276*136毫米,厚35.7毫米,重2350克(4.7斤);(左)

271*131毫米,厚35.4毫米,重2150克(4.3斤);(右)

【描述】极美品

【估价】80000-100000元

【起拍价】无底价 

三字刀陶范, 近年于山东地区发现,多为残破小块,完整者凤毛麟角,据传除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有收藏外,民间与其他博物馆尚无收藏记录,弥足珍贵。

该钱范正面字口极其深峻,刚毅有力,背面字口稍潜,符合三字刀多数流通品特徴,为研究战国时齐国货布文化提供了完整、宝贵的实物资料。


9

【名称、年代】“齐法化”正背陶范·战国

【尺寸、重量】269*135毫米,厚30毫米,重2000克(4斤)

【描述】极美品

【估价】80000-100000元

【起拍价】无底价 

当时为了提高货币生产力,该钱范正反刻于一块钱范之上,目前仅见此一块,任何博物馆与民间均无保存记录。钱范正面字口极其深峻,刚毅有力,背面字口稍潜,符合三字刀多数流通品特徴,为研究齐国货布文化提供了完整、宝贵的实物资料。


声明:

本文为天眷堂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