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粗浅感悟

 向着未来走起 2017-11-28

 

1110号,我们邢庄乡小语工作室举行了主题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听评课活动,从活动主题的确立,到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的反复磨合,工作室的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平时阅读的感悟,摸索着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之路。

我简单谈一下我在备课和课堂实践中的点滴感悟吧。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心得之一:内容的整合

当我们的阅读教学确定了以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后,我们就尝试着整合教学的内容,改变以前课堂上那种学生手中捧着书本,老师逐段逐句地分析解读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备课时候,需要挖掘出文本中有写作价值的内容,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品味赏析,感悟文本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和规律。就这样,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对文本内容有侧重,有取舍,整合文本。

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为了突出描写人物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引导,课堂伊始,我先向学生展现“记忆中的闰土”那美轮美奂、特点鲜明的画面,再结合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马上进入了“月亮下的西瓜地”里,看到了一位勇敢机智的少年闰土。特点鲜明的少年闰土呼之欲出,同时,这也给学生自己刻画人物以启发。

在接下来的课堂设计中,我又引导学生找出有关闰土外貌的描写和闰土讲述的反映他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四件趣事,进一步感受人物“可爱质朴、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等特点,初步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至于文本中关于“我”和闰土怎么相识的内容和“我”听了闰土讲述后的感受,以及后来两人的分别,则可以安排到以后的课堂来学习。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心得之二:以文本为例,寻找写作密码

我们课本中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就像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的范本。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学色彩,或语言凝练质朴,或结构层次清晰,都是学生习文写句的典范。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写作规律,再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是语文老师的分内之事。

还是以《少年闰土》为例,作者刻画出了闰土“聪明能干、知识丰富、勇敢机智”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就是通过对闰土讲的“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等四件农村孩子做的事情的描述,其间有典型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发现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确实感悟到并提炼出了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心得之三:榜样示范,激发写作兴趣

大家都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土壤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有待学生去发现和利用。同时,学生作文时如果有了身边人和事情的范例,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架起了写作和生活的桥梁,学生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就如源源不断的泉水,新鲜地流淌而出。

基于这个想法,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给学生出示了有关人物外貌描写和以事情反映人物特点的典型案例(《烧饼梅》、《馋同桌》),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兴味盎然地阅读中,学生们乐不可支,随即悟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有趣的人和事!我们也可以快快乐乐地写出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特点啊!这样,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物的教学目标自然落到了实处。

以上感悟是我对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粗浅认识,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再不断反思总结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