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之极乐与极悲就是:在爱之痛苦中追忆曾经的甜蜜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1-28
音乐是最独特的人类语言,它不像文字语言这么概念明确化,但却能表现文字语言无法表现的东西。艺术家(包括音乐家)的作用就是用艺术去探索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去挖掘和表现存在于人类思想中和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独有的音乐语言,每个音乐诠释者(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都有自己诠释音乐的方式和思想,每个听众对不同的音乐或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时刻都有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解读。无所不能表达而又可以自由想象和联想,这正是音乐艺术的特点、魅力和永恒的生命所在。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民族浪漫主义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乐语言根植于俄罗斯文化,音乐表现的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爱与怨、伤与痛、甜蜜与忧伤、幸福与痛苦。柴科夫斯基音乐所表现的那种爱是一种充满了伤感和怨恨的爱,伤而甜蜜,怨而不怒,这些特点几乎可以作为对柴科夫斯基音乐特点的一个概括性描述。

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交响诗《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和交响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作品。但其知名度和流行程度又远不如他那些非常出名的作品。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交响诗《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明天欣赏交响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交响诗《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根据但丁的《神曲》第五章“炼狱”而创作的交响幻想曲)这样一部结构如此复杂,乐思如此缜密,规模如交响曲的作品,柴科夫斯基前后用了不到三周时间就写完了。此作创作于1876年秋天,柴科夫斯基造访德国拜罗伊特期间。这在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生涯中,是一部创作时间极其短的作品。柴科夫斯基将这部作品献给好友,也是自己曾经的学生,作曲家谢尔盖·塔涅耶夫。

柴可夫斯基原计划是将这部作品写成一出歌剧,但由于与剧作家关系不合,所以只将这个题材转化为一部管弦乐交响诗(如其副标题所示)。因此这部作品的形式以及透过这个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涵,都是典型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这是一部富于造型美和表现力的杰作,除了音乐本身具有惊人的音乐画意之外,它还达到了作曲家前所未有的热情、力量和悲壮境界。

柴可夫斯基生活的时代是沙皇专制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极其压抑。柴科夫斯基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里阅读了《神曲》,悲剧故事引起他强烈的共鸣,泉涌的乐思使作曲家很快写出这部在音乐史上唯一以弗兰切斯卡为题材的交响音乐作品。

《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作品赏析
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历史上确有其人,故事也是真的,但丁把这个真人真事写入了他的名著《神曲》中,柴科夫斯基用了《神曲》第五章“炼狱”中“地狱里的弗兰切斯卡”作为创作素材。故事讲述的是但丁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和地狱造访者,来到地狱的第二层与弗兰切斯卡见面,听她诉说自己的身世和不幸。地狱的第二层是专门惩罚那些在阳界做了违反伦理道德之人死后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将永远在这里被阴风狂吹不得安宁,正如他们在阳界被偷情之火燃烧一样。

弗兰切斯卡是古罗马拉韦纳省的统治者基多(Guido I da Polenta)的女儿,1275年嫁给了意大利里米尼省维奇奥的地主玛拉特斯塔的瘸腿儿子乔万尼·玛拉特斯塔。乔万尼虽然身残,但是非常勇猛而冷酷。弗兰切斯卡的这桩婚姻完全就是政治和权利交易的牺牲品,因为弗兰切斯卡的父亲和乔万尼的父亲当时正在为领土交战,弗兰切斯卡的父亲希望通过这桩婚姻和解双方的敌对。弗兰切斯卡嫁给里米尼的乔万尼后,却爱上了乔万尼的弟弟保罗,保罗当时已经成婚,但还是秘密与弗兰切斯卡偷情达十多年之久,直到1283年(有说1286年),乔万尼在弗兰切斯卡的床上捉到二人偷情并杀死了他们为止。弗兰切斯卡和保罗被杀的第二年,但丁就根据这个真实的悲剧构思他小说中的故事。据说,弗兰切斯卡的父亲怕女儿不愿意嫁给瘸腿的乔万尼,就让乔万尼的父亲安排他的弟弟保罗冒充乔万尼来说亲,弗兰切斯卡对保罗一见钟情,但结婚的当天早上她才知道自己中圈套,原来是嫁给一个长相难看而凶相满脸的乔万尼(保罗的哥哥)。也有人说这是后人编造的故事。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弗兰切斯卡这个人和她因为和丈夫的弟弟偷情被丈夫刺杀死这件事。

     by Dante Gabriel Rossetti(1867)

音乐一开始,铜管乐和弦声中升腾起一阵寒冷的雾云,深重的气氛把人们带到阴森可怖的地狱门口,举首望去,高悬铭文:“从我这里走进痛苦之城,从我这里步入罪恶之渊,从我这里迈向幽灵的世界……进来的人们,把你们生前的一切希望都抛在阳界吧!”与这段音乐并置的是,弦乐低音声部和低音大管在一个下行装饰音之后,匆忙奏出一个微弱的长音,它惊恐地聆听着铜管乐发出的地狱之声,随即化为但丁在狱界中的悲哀叹息,而后, 木管乐与弦乐断续奏出不协和的半音音阶,构成一个三连音与切分音交替的怪诞音型,散落在各个声部,营造出一种痛苦呻吟和绝望哀号的声音场面。接着,音乐移高八度重复地狱的惨景和诗人(随行的旁观者和叙事者)的哀怨。

正如原诗所写:“这里,叹息声、抱怨声、悲啼声,在没有星光的空气里面应和着。我一阵心酸,不觉泪下。空气里面骚扰不已,永无静寂,好比风卷尘沙,遮天蔽日。”在这段规模庞大的序奏中,柴可夫斯基用音乐描绘出了但丁走向幽冥之国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序奏之后,音乐进入了整个作品的主体。

第一部分:地狱的旋风
柴科夫斯基在阅读《神曲》时,看了十九世纪法国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所作的版画插图《地狱旋风》。图中裸露健美躯体的情人拥抱一起在旋风中腾飞,天上阴云中隐现出无数幽灵,地下是峰峦谷涧。但丁踞于图画的右下角,在峰巅上惊恐地望着这对痛苦的幽灵被旋风席卷而去,弗兰切斯卡的胸膛上淌着滴滴血泪……这幅插图引起作曲家广阔的想象。在弦乐轻微的震颤中,旋风骤起,飞掠到尖锐呼啸的长笛声部。这时,弦乐低音声部与大管重复一个咄咄逼人的动机,地狱主宰者引导但丁走入惨淡的狱界幽乡:旋风狂虐地席卷狱界。木管高音区遥遥传来痛苦的呼号: “地狱的风波永不停止,把许多幽魂飘荡着,播弄着,颠之倒之,有时挂在断崖绝壁上面,痛哭声四起。”

当柴可夫斯基读到但丁与美丽幽灵的对话时,他为这对真挚的情侣(弗兰切斯卡与恋人保罗)铺开了播种爱情之花的绿野,音乐进入了第二部分:对生前在阳界美好爱情的回忆。

          by Gustav Doré(1857)

第二部分:弗兰切斯卡的爱情之歌
这时,音乐转为平静的行板。木管乐和弦乐低声部用长音勾画出一缕明媚清澄的色彩,仿佛从苦海无涯的黑暗地狱回到春花烂漫的人间。这时,柔和的单簧管唱出里米尼小城少女弗兰切斯卡的爱情之歌,这个主题蕴含了一对恋人对幸福往事的回想。最大的悲剧与最刻骨的痛苦莫大于在不幸之日回忆欢乐之时,这种情感冲击力可以穷尽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想象力!弗兰切斯卡的语调中浸透着无限惆怅;而后,这个动人的主题又进行了三次变奏,表达出弗兰切斯卡和保罗的甜美爱情:时而柔情脉脉,时而热情奔放,正如少女所诉:“爱,一朝前起,就不容所受者离去”。在弗兰切斯卡的血泪泣诉中,柴可夫斯基用诗意的笔调刻画了这对情人共读朗塞罗爱情故事的动人图景。坚琴飞动的琶音,与弦乐、木管乐奇妙融出一派温馨气氛,勾画出情侣约会的幸福意境和激动的初恋心潮。接着,乐队爆发出热情的爱之欢歌。但是,圆号不安的合奏又泛起层层阴云,预示出不祥之兆!乐队用快板速度奏出暴烈的全奏和弦,丑陋的暴君马拉(弗兰切斯卡的丈夫,也是她的恋人保罗的哥哥)却斯特突然闯来——汇成紧张的旋流。在定音鼓强劲一击中,乐队粗暴地奏出一个强音,暴君刀下,倒下了一对美丽的恋人!低音号一声长长叹息引来悲哀的和声,轻微地消逝在死亡的静寂之中……弗兰切斯卡和保罗的美丽灵魂向诗人泣诉之后,又被旋风卷走,又回到那个“没有光明的地方,回到一个如黑云笼罩和狂风肆虐的大海上”。


第三部分:从美好的甜蜜回忆回到地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地狱的旋风”的再现,但在结构上更为紧凑简洁,像是作曲家目睹爱情悲剧后,不忍过久逗留于瞑暗的狱界。乐队以全奏的宏大音响将幽灵的痛哭嚎啕与但丁哀悯的叹息交融,以层层向上昂进的语调,发出强劲的控诉。

柴可夫斯基这部作品音乐上的“地狱篇”结尾与但丁的不同,他没有昏晕在地,而是以有力的和弦替一对怨魂猛击地狱大门,要给他们以幸福与自由。全曲在强烈的抗争声中结束。


翻开这部作品的总谱,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音符,而是一篇由作曲家亲手撰写的长文:“但丁由维吉尔的阴魂伴随,降临地狱深渊的第二层,这里充满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哀号。在坟墓般的黑暗中,暴风雨在奔腾、咆哮。地狱的旋风在永不停止地狂暴驰骋,那些在人世阳界陷入非理性淫欲之中的人们正受到惩罚,被席卷到风雨旋涡之中,在无数飞旋的灵魂中,两个拥抱着的灵魂引起但丁的特别注意。这就是美丽的幽灵弗兰切斯卡与恋人保罗。但丁为这一对情人的痛苦表情所震惊。他把年轻的幽灵唤住,请他们讲一讲犯下何种罪孽,要受如此可怕的惩罚。弗兰切斯卡的幽灵泪如雨下,叙述了他们悲惨的身世。弗兰切斯卡说:“没有比在苦难中回忆幸福更加痛苦的了。”我爱上了保罗,但又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违心迫嫁给自己情人的哥哥——里米尼世族的一个驼背、独眼、生性妒嫉的暴君马拉切斯特。强制的婚姻桎梏无情地夺走了弗兰切斯卡对保罗的爱情。一次,我们相聚一起,共读朗塞罗的爱情故事。我们两人一起毫无顾忌地读着小说。 有几次我们困惑的目光相遇,面色苍白。但让我们毁灭的却是一瞬间。当我们读到幸福的朗塞罗获得最初的爱情一吻时,从此再不会和我分离的保罗,把嘴唇贴在我的颤抖的唇上,而那本为我们揭示爱情奥秘的书,也从我们手中跌落……,这时,弗兰切斯卡的丈夫闯了进来,用匕首刺死了我和保罗”。一个幽灵诉说着,一个幽灵哭泣着。然后,弗兰切斯卡在保罗的怀抱中又被狂暴野蛮的旋风卷去。但丁心中充满无限哀悯。他感到全身乏力,失去知觉,像死去一样倒在地上……”

这是一段在中世纪广为流传的哀婉动人的悲剧故事。数百年以来,弗兰切斯卡的悲剧,就成为诗歌、戏剧、绘画、雕塑等各门类艺术形式中广泛反映的一个主题。在音乐领域,就有歌剧、舞剧、大合唱、交响音乐等多部作品以弗兰切斯卡为主人公。诗人但丁在这部广阔反映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中世纪史诗”中,热情地歌颂了弗兰切斯卡与保罗的纯真爱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和教会的暴政与罪恶。这是《神曲》一万四千行巨大建筑中的一个独具特色,凄切感人的篇章。

交响幻想曲《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以丰富的交响手法,将爱情与死亡,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作了尖锐的对比与刻画,表达出狱界般残酷的社会势力同理想中的爱情的激烈冲突与对立;深刻地结论——爱情悲剧的实质是人权丧失自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文:苏立华
                      校对/版面:苏铄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