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一定要分阴虚阳虚体质!还不知道的赶紧戳进来测测!

 斐睿 2017-11-29

从中医理论来讲,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就人体而言,精、血、津液为阴,气为阳。艾灸也不例外,灸之前也要分清楚自己是阴虚体质还是阳虚体质,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



怎么区分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



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为:“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但热、冷等仅是个别现象,阴虚阳虚究竟有什么区别,我们仍要细讲开来。


阳虚:阳虚生外寒 



中医界把经常畏寒、手脚冰凉的一类人归为阳虚体质。阳虚应该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了肾阳、脾阳、心阳等。讲的通俗一点,就是人体的生命之火不够旺盛。其中,肾虚与阳虚的关系最为密切。

 

阳虚体质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睡乏力,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等。



请大家注意,身体内的阳气不足,生命之火便不够旺盛,身体就不能抵御自然界风寒湿冷的侵犯等。《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所以,阳虚体质的人主要以温补阳气为主,可常艾灸大椎穴、命门穴、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神阙穴。


大椎穴:称为“诸阳之会”,不仅有益气壮阳的作用,当阴阳相争的时候,还能够调节阴阳,使之平衡。



命门穴:为督脉上的阳穴,命门之火也是人体阳气,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艾灸本穴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部,可以补中气,消除中焦障碍,让火气往下焦走,主要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

气海穴:属于任脉,有“阴脉之海”之称,为足下六阴经交汇之处,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

关元穴:是足三阴、任脉之会,主要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作用。

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任脉气血会合处,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的作用。


阴虚:阴虚生内热



随着人们所摄取食物的偏颇,阴虚现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一些生理反应了。


阴虚之人不仅会在身体上出现手脚心发热、胸口烦热、口咽干燥等症状,在心理上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如烦躁、易怒等,往往还会导致生活、工作、婚姻方面的许多不适应和不正常。

 


可是说到阴虚,人们一般都不太了解,阴虚其实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不足而导致阴阳不平衡。


人体的津液属于“阴”的范畴,是有形的,并可以流动,能滋润和营养机体。除了津液,人体中的血液也属于“阴”的范畴,中医解释说“津血同源”,津液和血液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津液缺少了,会累及到血液。

 

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主要以滋阴为主,可常艾灸太溪穴、涌泉穴、三阴交穴、阴郄穴、照海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肾经的原穴。主要用于治疗人体先天不足,有清热生气的作用。

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主要有滋阴潜阳、宁心安神、强筋健骨的作用,有引火归元之妙,可以调和阴阳。

三阴交穴:主要有调和气血的作用,适用于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肾虚,主要作用于中下焦。《针灸大成》中记载:“经脉闭塞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穴位于腰部,可以补中气,主要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

阴郄穴:归属于手少阴心经,主要有滋阴养血、固表安神的作用,还可以缓解起夜,养护心肾。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肾经的水在此处蒸发,艾灸可激发肾脏阳气,促进体内水液的蒸腾气化,向上滋养口唇,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上火症状,主要有吸热生气的作用。

阴虚与阳虚除了表现上的不同,艾灸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相较于阳虚,阴虚更侧重于补中气,以引火下行为主,并且艾灸强度也要更低一些。


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盛,阳气就会受损;如果阳盛,阴液就会受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虚的源头往往就是阳虚,阴阳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因此,身体每一个部分的阴阳都必须保持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