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脏腑观

 金凤蕙兰159 2017-11-30

古人看脏腑从天地观。

中医中可谓无人不知的一条就是五脏六腑说。为什么是脏为五,而腑为六?

为什么后来又加了心包?

同样,在针灸理论中,可以说最大的一对理论不清楚的地方

在内经中本输篇里的经络体系是十一经,而且十一经都是向心性流行。在经脉篇里的经络体系是十二经,而十二经是我们都熟悉如环无端的流行。

简单地说,古人观天地,天六地五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春秋时期很多书都有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的说法。

古人的天人相应观会很自然地把天六地五联系为地为五脏,天为六腑。

但为什么古人认为是天六地五,这就要从古人的天文学说起。

古人又认为天圆地方,天是圆球,地是平面的。这在古代的浑天说和盖天说里都是这样认为的。

如古人祭祀中还有方明一物,也是象征天地。方明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四方形,每一面颜色不同,象征天有六数。


有人以为浑天说张衡的经典描述“地如鸡子黄….”是在说地像圆球一样在中间,其实他想表明的是地像鸡子黄一样浮在中间,而不是地是球形。

其实有几个证据都可以说明:

张衡的另一书灵宪中“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

浑天学说在计算天地日高时一直用的是盖天说周髀的算法,只有在承认地是平的时候才可能这样算。

中国古人其实盖天说一直为主导地位,到了唐代还是官学,宋代司天管的讨论中还在让学生们讨论盖天浑天的优劣。

这些就说明,古人认为地是平的


说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为了说明地以五为数,五为五方,东南西北四方加中间就是五方。

而天以六为数之常

其实就是在地五的基础上把中间一方变成了上下两方。这样的天六地五也就成为先秦的普遍世界观。再天人相应,五脏六腑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而对天的上下,古人没有说明,但却与腑之里为什么有三焦一腑有关。天圆,地方,天比地多了上下两方,正是地相对于天的上下拉伸。

这样拉伸是天有“动力”而成就,也就是后来三焦通元气的引伸。当然,从三焦的字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简单的说就是焦从火,火主动,有了内在的动能,焦就可以主原气。而三焦历络各脏腑,也正是对应古人认为天是地的拉伸,而上下通历的表现。

有个这样的认识基础后,我们其实应该要看到一个相对比较隐藏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认识脏腑和其功能的?

内经里已经有明确的说明是腑象天,脏象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浊这里不是干净不干净的区别,而是有形无形为主的区别。地为阴,有形,所以古人在人体中找的是实心的脏腑对应浊阴为地;天为阳,无形,所以古人在人体中找的是空心的脏腑对应清阳为天。

也就是说,古人是先设定清了天地法则,后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去找人体中脏腑的对应。而不是按我们一般的想象,先从解剖定下脏腑,再对应天地。这一点其实也很重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古人说的脏腑功能与现代的脏腑功能几乎都对应不上。如仔细分析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几乎没有一个脏腑是与现代的内脏功能对应的。


也正是因为腑是从天对应,所以在难经里才说是腑,都为清净之腑。当然有点让人混淆的是,难经提出的问题已经是六腑中,只有胆才不与秽物合,是唯一的清净之腑。这明显是已经把古人的意象形下化到实际的脏腑功能,再讨论腑是否是清净之府了。

第二点,古人认识天地之气的交合,先秦的管子就有了 “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素问也说是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都是古人从天气变化中客观观察而来。天地二气相交融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其实虽然与现代科学的观察不符,但为了说明天地二气如何交接,也是一种现象上的直接描述。而对应到脏腑功能就是脏气升发,腑气下降。当然这一点与阴阳学说也有矛盾之处。天为阳,阳主升散,而不是天气降。

而且,这样的说法应该为早期的认识,当与后期五行理论结合到五脏六腑之后,暗暗地又多出了一些矛盾。比如胆,胆为甲木,从五行理论上来说,就是升发,而从天地气交来说,就是胆主降。这到底如何去区分,在临床上如何能运用到?其实这也涉及到本体的看法。本体之说,中医一直没有明显说清,直到叶天士才首先提出。而其本身是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影响。如果加入体用来考虑,可能是一个方向。

胆本体功能是从木,木气升发后,才可能出现胆气的功能。就如同在天之气能动的力量足了以后,才可能出现天气降为雨的客观现象。那么一个是现象,一个是本身能力,这样来看,会有助于区分。

当然,胆是否是下降,是大概是古人观察到胆汁苦,苦降的结果。而其它各腑也是以通为用,食物在各腑之中通行,让古人决定了腑气降的理论,而且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胆大小肠等都与消化有关,但只要记得这些都是腑气的运用,就不会用错。比如在治疗抑郁症时,加一些升散药象胆气升,就可以加强疗效。又温胆汤里的药没有说哪一个是直接归胆,为什么又叫温胆汤?不正是仿胆甲木之气的清净升发嘛!


对于五脏与五行相结合,这一点是相对后期五行理论的加入,每一脏因五行生成化收藏而功能不同这一点我们先放在一边不说。而且五行各分五行成二十五行,这是晋以后开始慢慢成熟的理论,这之前对五脏五行之间的作用还不能解释得太清楚,而二十五行加入后,又使五脏五行的理解深化了一步。这是后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