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顶“博学宏词科”

 zqbxi 2017-12-01
刘禹锡的《秋词》可谓“博学宏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就是这位号称中山人,是贞元七年中进士,登顶博学宏词科,后和同样登顶的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失败后,都被贬官。
登顶“博学宏词科”
        博学宏词科,《辞海》上是“博学鸿词科”,意思为: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
       学而优则仕,对于读书人要想成才,或者入仕,最常见的途径便是科举考试,在考试中获取一定的分数。与宋以后各代不同的是,唐代科举及第(即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特指考中进士)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如需当官,还需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
       唐代进士及第以后,雁塔题名、曲江宴会、杏园探花,以至风流于平康里,确实是"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但因为尚未入仕,故也有人及第后发出"犹着褐衣何足羡"的慨叹。按一般情况,唐代进士及第后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获得官职。于是,不少进士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便面临寂寞的候选日子,或是奔走于权贵间求取官职,或长期沉浮于人间,有的甚至穷苦潦倒,郁郁寡欢,直至饮恨离去。
       为了科举出身后入仕,唐代就设置科目选,而“博学宏词科”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登科者地位崇高,因而唐后期不少进士及第者都纷纷参加此科考试,这有点类似“公务员考试”申论。
       据徐松《登科记考》记载:唐玄宗开元五年李蒙中“博学宏词科”,开元十九年萧昕登“博学宏词科”,唐德宗贞元七年刘禹锡中“博学宏词科”,贞元九年柳宗元登“博学宏词科”,唐敬宗宝历元年柳璟“擢第首冠诸生,当年宏词登科”。获此殊荣者寥寥无几,阳春白雪而已。
       宏词科的考试内容为“试文三篇”,包括诗、赋、议论各一,因此宏词科有时称为“三篇”。看似很简单,其实要求很高。顾名思义:“博学宏词”既要“博学”,又要有“宏词”。
      关于博学方面,李商隐《与陶进士书》说: 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王之道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此其可以当博学宏辞者邪?恐犹未也。设他日或朝廷或持权衡大臣宰相问一事、诘一物,小若毛甲,而时脱有尽不能知者,则号博学宏辞者,当其罪矣。
       关于宏词方面,《文苑英华》和《全唐文》保存下来的唐代博学宏词赋、论试卷,大多辞藻宏丽。与祖咏省试《终南望余雪》诗二韵便止的著名典故类似,《唐摭言》卷10也记载了一则应宏词不捷而声价益振的故事:乾符中,蒋凝应宏词,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信,逼请蒋凝完成全赋,凝如实告知情况。既而评卷,其试卷更佳,试官长久叹息,因不合规格而未能录取。此事顷刻之间,传遍京城,以致有人称道说:"臼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宏词科试诗也很严格,其对偶押韵必须合格,一般情况也不允许用字重复。大中十二年(858),中书舍人李藩知举。当时博学宏词科考定陈琬等三位前进士的名第,及将诗、赋、论试卷送给宣宗皇帝过目后,宣宗召李藩问道:"所赋诗中重用字,何如?"藩答道:"钱起《湘灵鼓瑟》诗,有重用字,乃是庶几?"宣宗说:"此诗似不及起。"于是三人都被落下(《唐会要》卷76《制科举》)。可见若非特别优秀,宏词试诗也不允许用字重复。
       终唐一世,在102名明经中,仅有玄宗朝李季卿1人考中,而且传说他"应制举,登博学宏词科",还并非后来科目选的博学宏词科。唐代应博学宏词科者多为进士出身,玄宗朝已有萧听、李华二人,而在唐后期的344名进士出身者中,有34名是以宏词登科入仕或宏词登科后再从辟署入仕的,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十,在唐后期进士入仕途径中已有相当的比例。应博学宏词科举者远比录取的人数多,唐后期此科每年仅录取数名,多者也不过十数名,经常只取三人,仅相当于后世科举殿试一甲之数。
       应当说唐代不少著名人士应宏词科试屡屡受挫。比如,韩愈四次拼搏后考中进士,也去吏部“应博学宏词选”,他认为宏词科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跟进士科考内容没有多大差别。结果,两次均失败。韩愈心中非常郁闷不平,认为宏词科考试"乃类于俳优者之辞"。诗人李商隐在应考后等待发榜,心理一直处于“私自恐惧,忧若囚械”的焦虑状态,可想“博学宏词科”的难度。
       宏词登科者也往往受到人们的企羡,喜悦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进士及第。何扶于太和九年及第后,次年宏词登科,因以一绝寄旧同年云:
"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得意欣悦之情溢于言表。唐代虽有不少著名人士应宏词科试一再受挫,如韩愈、欧阳詹等文学家皆失望而归,白居易因为避祖讳而不应宏词,但唐后期博学宏词科也选拔了不少人才,有许多还当上了卿相重臣,其中尤为知名的宰相如陆贽、裴度,文学家如刘禹锡、柳宗元等。因此,唐代的博学宏词科虽有过于严格等局限,然而设置此特殊科目还是对选拔和任用人才起过积极作用,为当朝统治者选拨和任用人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