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五行拳之虎拳 太极八卦掌* 形意拳 八极拳
五行拳之虎拳武当五行功 武当五行功,取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合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相生之意,按属性取意,衍生劈、崩、钻、炮、横五势爆发之劲,是习练内家功夫的筑基功,其式虽简功势尤悍,演练此功,仅上百日,内功外力俱增,脏腑功能强壮,气血活畅,可为习练其它拳械奠定厚实基础。 正宗五行拳之虎拳 少林正宗五行拳之虎拳 古谱曰:虎拳运练之法,须鼓实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整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努目强项,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 00全段虎拳练骨 虎爪手形。(如下图) 一、黑虎落地生根 1. 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自然呼吸。目视前方。(如下图) 2. 身体立正不变;两掌屈指用力握拳(握固),拳面向下。(如下图) 3. 两拳自体侧用力上收,抱于腋前,拳心向上,挺胸收腹,正头颈。目视前方。(如下图) 4. 两拳翻转,拳心向下,用暗力沿体侧向下伸,至小腹侧髂骨部位,肘部屈曲含劲。目视前方。(如下图) 5. 左脚向左侧旁开一步,屈膝蹲成马步桩;两拳成掌下落按于两大腿上,虎口向内,肘尖分别向左右分开。调匀呼吸,吸气时,十趾抓地有如生根。(如下图) 6. 吸气,两掌抬起向前用劲伸出,至臂直,掌心相对,掌尖向前。目视前方。(如下图) 7. 闭息,两掌用劲向左右分开,至与肩平,虎口向上,掌尖向外。然后,将气徐徐呼出。(如下图) 8. 吸气,两掌变虎爪,右爪向胸前推移,至胸前停住,爪心向左,虎口向里;左爪向腹前推移,至右裆前停住,爪心向下。在运爪时,二目怒睁,头缓缓右转,注视右侧方。(如下图) 9. 将气徐徐呼出,再吸气;两爪如抱球一般运力,至右爪在下、左爪在上,同时,头缓缓向左转。目视左方。(如下图) 10. 将气徐徐呼出后再吸气,同时,右爪自前向左、向上弧形移举左爪自胸前向右、向上形移举。两臂交叉于头上方后,左右分开,举头顶两侧,爪心向前,右转。目视右侧方。(如下图) 11. 闭息,全身聚力;两爪用力缓慢向下,拉至肩前时呼气。接着,吸气,两爪聚力向正前方推出;至臂直时,闭息,两爪扣指握拳运腕劲收至两乳下,拳心向上,二目怒视前方。(如下图) 12. 将气呼出后,再吸气,两拳运劲缓缓上举至臂直,闭息,两拳下拉,至屈肘时前臂与上臂的夹角为90 °,拳心向后。目视前方。(如下图) 13. 呼气,两拳松劲成掌缓缓下落,按掌于两大腿上,虎口向里,平心静气。目视前方。(如下图) 二、黑虎试爪 1. 吸气,右掌握拳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左掌经腹前向右侧方用力缓缓推移,左肘尖至右拳前时止,掌尖向上,掌心向右。目视左掌。(如下图) 2. 全身蓄力,口呼“哈”字音,左掌扣指成爪,向左拉至左胸前,爪心向里,虎口向上,同时,右拳向右侧前方冲出(力劲爆发)。随后,伸指转腕成爪,配合鼻吸气用劲以慢力收回;至屈肘,爪与双目同高,爪心向前,虎口向面。目视右爪。(如下图) 3. 待右爪收至面前之时,猛向左肩前一扫,继闭息收回至右肩前立爪;左爪右推至右肩前,爪心向外,虎口向下。目视右侧方。然后将气徐徐呼出。(如下图) 三、撕折手 1. 吸气,右爪向右前方推出,随即捻拳收回至肩前,复将左爪向右侧一推,也捻拳收至左胸前。然后闭息,将上身转正,两拳变爪,右爪外崩,左爪抬至左肩平向左后崩,两爪犹如拉弓。目视右爪。至息闭不住时,用鼻将气徐徐呼出。(如下图) 2. 吸气,两爪握拳,用力向胸前下压,至胃脘部时,转腕将两拳收置乳下,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如下图) 3. 两拳伸指成掌,配合口发“哈”字音,猛力向头顶上方插出,掌心向后。然后,配合鼻吸气,两掌成虎爪,用慢力下拉;至与眉齐时,扣指握拳,拳心向里。目视前方。(如下图) 4. 随后用鼻徐徐将气呼出,放松身体,平心静气,两拳松指成爪下落,置于两大腿上方,虎口向里。目视两爪。(如下图) 四、白虎推山 1. 上体右转,左腿蹬力,成右弓步;吸气,两爪收抬立于肩前,两肘用劲后收,使胸前挺。目视前方。(如下图) 2. 闭息,双爪向前用缓力推出,直至臂直。目视双爪。(如下图) 3. 待气闭不住时,用鼻徐徐将气呼出,同时,两爪握拳下收,两肘尽量后拉,两拳拉至臀部外侧(环跳穴)时,用暗力松指成爪,爪心向下。目视前方。(如下图) 五、子午黑虎膀 1. 右弓步不变;吸气,以右肘、膀用力向右后方旋劲,上体右旋约90 °,直至气吸满。(如下图) 2. 呼气,左转体180 °,成左弓步,同时,以右肩膀、臂为力点向左方滚靠发劲,右爪置于右臀侧,爪心向后;左爪置于左臀侧。目视前方。(如下图) 3. 闭息,左肘向前横扫,左爪变拳置于左胸前,拳心向下;右爪横护于胸前,虎口向下。目视前方。(如下图) 4. 吸气,左肘向左后收,同时,右肘向前扫出,两拳面(右爪变拳)相对于胸前。目视前方。(如下图) 5. 右转身180 °,成右弓步,同时,左肘随转身之势向右前扫出,高与胸平。目视前方。(如下图) 6. 右弓步不变;右肘向左横扫出,高与胸平,同时,左肘向左摆,左掌置于左乳下,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如下图) 注意:此“黑虎膀”的练习,不可照一般拳术那么练,而是周身聚力,沉雄发劲,气注两膀,以劲贯肘膊之法发抖劲。 六、黑虎坐洞 吸气,左掌成爪自胸前上举于头顶左侧上方,爪心向上,同时,右拳成爪用力向左推移至左乳前,爪心向下;上体随手上动作缓缓左移下沉,成低马步,重心移于左腿,头微右仰。目视右侧上方。然后将气徐徐呼出。(如下图) 七、猛虎献爪 1. 吸气,左腿蹬力,重心移至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左爪下落至左腹侧下方,爪心向下;右爪上翻,用腕力外旋,屈肘立于右前方,爪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目视右爪。然后,将气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图) 2. 吸气,右爪慢力下压,继向腹内收至左肋侧立爪,掌心向左;左爪内旋腕至爪心向下时,慢力上抬屈肘举于头顶左侧方,爪心向上,同时,身体随双爪动作缓缓左移成右仆步状,昂头目视右上方。然后,将气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图) 3. 吸气,左脚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左爪下收至腹侧左下方,爪心向下;右爪旋腕用“狮子贯顶力”向右前上托,屈肘立于右前方,爪心斜向上,高与额平。目视右爪。(如下图) 4. 闭息,将右爪下沉至与肩高时,向左侧方推移,身体随着向左移动成马步桩,全身贯力至右臂向左方伸直,爪心向左,同时,左爪握拳收置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爪。然后,用鼻将气徐徐呼出。(如下图) 八、天踏手 1. 吸气,右爪随右转正身体时上移至头额前成掌,随即运劲从体前下沉掌至裆前,掌心向下,掌尖向左,臂伸直,同时,左拳上移,臂肘夹紧,至左肩前变掌立贴于肩前,肘尖下垂,掌心向前,掌尖向上。目视前方。(如下图) 2. 配合鼻徐徐呼气,同时,右掌前抬向右侧方慢力划移,至手臂与肩展平,掌尖向上,掌心向外。目视右掌。(如下图) 九、白虎献爪 1. 吸气,重心左移,左掌上翻划移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掌尖向右;右掌内收,至肩前时再向下按压至小腹前,掌尖向左;至此两腿成右仆步。目视右侧方。然后,将气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图) 2. 吸气,左脚蹬力,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左掌下收于腰际成虎爪,爪心向下;右掌扣指成爪旋腕用“狮子贯顶力”向右前上托,肘略屈,立爪于右前方,爪心向斜上方,高与头平。然后,将气用鼻徐徐呼出。(如下图) 3. 吸气,右爪扣指屈握,极力用劲,转腕成拳心对面;左爪握拳成拳面向下,两拳有上下分崩之意,直至气吸满为止。然后用鼻徐徐将气呼出。(如下图) 十、猛虎直拳 1. 右弓步不变,吸气,右拳迅速转腕划一圆弧提拳,聚全身之力将右拳收拉;左拳沿左肋上收至左胸前,拳心向下。待右拳立肘收至眼前约5 寸时,气刚好吸满。(如下图) 2. 左拳右移至右肩前,同时,右拳内收至右肩上方,配合呼“哈”字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如下图) 十一、收势 1. 左脚向右脚内侧收步,成立正势,同时,两拳沿体侧下按至腰际,拳心向下。目视右侧方。(如下图) 2. 两拳松握成掌放下,垂于体侧,正头颈,放松身体。调匀呼吸,目视前方。(如下图) 三六、右脚一出子午马 【用法】 1.敌我对峙。(图2-133) 2.敌左垫步,右脚踹我左膝。我略收左脚,左掌千字手向下撇击敌右踝内侧,消去敌之攻击。(图2-134) 3.左脚前移,右掌向前横出,击打敌颈部。(图2-135) 4.两掌一收,向前切出,直击敌小腹,致敌跌地。(图2-136) 【要义】 1.此势又名双攻切膀手,为反制伏手之法。左撇右划千字势,再从又面向揸拳挂落,此名千字一企挂拳势。 2.马成左弓右箭步,臂膀如弓。 3.此势主练伏压之手劲。凡双攻伏手,一旦临敌,即可变双挂拳反击,简捷而实用。 三七、前弓后箭双切膀 【用法】 1.敌我对峙。(图2-137) 2.敌右脚移步,左鞭腿踢我右腰。我左膝前弓成左弓步,右臂下伸成膀手,用右掌拍格敌左脚背或踝内侧,阻截敌腿。(图2-138) 3.敌左脚落步,双爪齐出,左上右下,攻向我裆、面。我左弓步不变,双手变虎爪,上下一分,成破排手:右爪格住敌左爪,左爪压住敌右爪。(图2-139) 4.双手成蝶掌向前推出,把敌打翻。(图2-140) 【要义】 1.此势属拦路手法,只守不攻,专截来拳。 2.洪拳招势,多先守后攻,稳扎稳打,与他家猛打猛进之风格有所不同。故洪拳弟子,临敌多稳而不慌,后发制人。 三八、左上右落千字手 【用法】 1.敌我对峙。(图2-141) 2.敌左脚上前,右拳击打我胸部。我左脚后撤一步,右掌向内格住敌左小臂外侧。(图2-142) 3.右掌压住敌左小臂往下一撇,随即前滑步,右掌顺势横扫敌颈喉,将其打翻在地。(图2-143) 【要义】 1.此势又叫劈千字势,属强打手法。若敌进马出拳而来,我即右马一退,以此千字手破之。 2.此势为洪拳著名手法,习者好好练习,自可得其精义。 三九、拉马抽拳双挂落 【用法】 1.敌我对峙。(图2-144) 2.我右脚进敌中门,右拳向敌面门挂击。敌收退右步成左虚步,两臂一交上举,架住我右挂拳。(图2-145) 3.我收回右拳,随即双拳相并向敌胸部撞击。(图2-146) 4.我两拳外翻,向敌面部双拳挂落,将其击倒。(图2-147) 【要义】 1.此势由千字劈手变来,乃强攻上路(打头)手法。 2.此双挂拳势,一收手即可变双拳撞腰(别名双夹拳),十分犀利。所谓挂夹连环势即指此。 四十、进马兜肘双虎爪 【用法】 1.敌我对峙。(图2-148) 2.敌左脚上步,右劈拳击打我面部左侧。我左脚微收步,左手曲臂上架,阻截敌右小臂下侧。(图2-149) 3.左脚向左收摆一步,右脚向敌中门上进一步,右手虎爪向上撩起,击敌面部。敌退步,双拳相并压我右掌。(图2-150) 4.我前滑步,右虎爪一收,右肘猛顶敌胸口。(图2-151) 【要义】 1.此势打人上路,为洪拳有名肘法。临敌时,若出而不中,当立转猛虎下山势擒之。若仍相争不下,即可变右手牛角捶击手,左手通天拳撞腭。 2.此兜肘虎爪,非常凶猛。与挂拳合用,名洪拳挂肘手;若再变虎擒牛角捶,则可取人性命。 太极八卦掌![]() 十四、白蛇吐信(二) (1)重心后移,右脚尖翘起;左拳上托。眼看右掌(图80)。 (2)右脚内扣,向左后转身,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原地向外搬转,右脚跟随转体离地扭转,两腿交叉相迭,右膝接近左腿膝窝成歇步;左拳变掌经体前下落,收至腰间,掌心向上,右掌经耳侧向前推出,高与胸平,掌心向前。眼看右掌(图81)。 (3)重心前移,右脚提起向前上一步。脚尖外撇,上体右转,左脚跟随转体原地扭转,两腿交叉向迭成歇步;左掌向后、向上卷收兵经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胸平,右掌翻转,向下、向后收在腰间,掌心向上。眼看左掌(图82、83)。 原地:左脚向外搬转时,应原地提起,然后横落体前。转身和上步要保持上体正直,不要歪扭。歇步时,两腿半蹲,后膝贴近前膝窝处,重心略偏于前腿。 十五、拍脚伏虎(二) (1)重心前移,左脚向前垫步;左掌向左下方划弧,右掌向后、向上划弧停于头右侧(准备拍脚)。眼向前平视(图84)。 (2)左脚落实,左腿支撑,右脚向前、向上踢出,脚面自然伸直;右掌向前击拍右脚面,左掌向后向上划弧平举于身体左后方,掌心向外,高与肩平。眼看前掌(图85)。 (3)右脚向左前方盖步落下,左脚在右脚落地之际随之提起;同时两掌一齐向右平摆,掌心均向下。眼看右掌(图86)。 (4)左脚向左侧(正北)落步,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向北);两掌随上体左转经腹前向下、向左划弧,边划弧边握拳。眼看左拳(图87)。 (5)上式不停,左拳向右屈肘平贯,停于左额前,拳心斜向外,右拳向左平贯,停于左肋前,拳心斜向下。松腰、松胯。眼转看有前方(正东)(图88、88-1)。 (6)重心后移,左脚尖内扣,上体右转;同时两拳变掌,左掌收于胸前,掌心斜向上,右掌掌心斜向下,从左前臂上方穿出;眼平看前方(图89)。 (7)左脚落实,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提起经左脚内侧向前(正东)垫步;左掌向下、向后、向上划半个立圆(至头左侧),掌心向前,准备拍脚;右掌向前、向下划半个立圆,停于右胯旁。眼向前平视(图90、91)。 (8)右腿支撑,左腿向前、向上踢出,脚面伸平;左掌向前击拍左脚面,右掌向后、向上划弧平举于身体右后方,高与肩平,掌心向外。眼看左掌(图92)。 (9)左脚向右前方盖步落下,右脚在左脚落地之际随之提起;同时两掌一齐向左平摆,两掌心向下。眼看左掌(图93)。 (10)右脚向右侧(正南)落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向南),两掌经腹前向下、向右划弧,逐渐变握拳。眼看右拳(图94)。 (11)上式不停,右拳向左屈肘平贯,停于右额前,拳心斜向外,左拳向右平贯,停于右肋前,拳心斜向下。松腰、松胯,眼转看左前方(正东)(图95)。 要点:拍前脚,两臂动作要与上步协调配合,不可上下脱节,也不要挺胸直臂。拍脚时,支撑腿微屈站稳,拍脚高度因人而异,不可弯腰憋气强求高度。拍脚后,先折收小腿再盖步落地。落地要轻缓,不要故意腾空纵跳,落点不要太远。拍脚后,也可向身后插步落地,随之向体侧撤步转体,接做伏虎势。插步练法也要求落脚轻缓,移动平稳。 七二、提膝穿掌勾手 动作分解:①两腿立起,两脚掌碾地,上身右转,右掌随之从上向右下降平举,眼看右掌(图243)。 ②上动不停,上身继续右转,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右掌随之从右向下、向右腰侧弧形绕环屈肘挽起,掌心朝上;左勾手变掌,从左向前上方直臂弧形绕环摆动,拇指侧朝下;眼向身前平视(图244)。 ③上动不停,右腿挺膝伸直站立,左腿屈膝向身前提起,左脚脚面绷平,脚尖朝下;右掌同时从右腰侧由左掌上面仰掌向前上方直臂穿出,掌心朝上;左掌顺右臂下面屈肘收至右腋下,掌心朝下,掌指朝右,拇指侧靠身,左肘端平;眼看右掌(图245)。 ④上动不停,右臂内旋,五指撮拢成勾手,勾尖朝下;眼看右勾手(图246)。 要领说明:提膝和穿掌必须同时完成,右掌穿出后要立即变成勾手,整个动作要迅速、稳固,右勾手高与头平。 二六、 回身提膝按掌 动作分解:①两腿直起,右掌从上向右直臂降落成平举,掌心朝下;左拳随之变掌,从左向上举起,肘稍屈,眼看右掌(图84)。 ②上动不停,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脚掌碾地为轴使上身向右转,右腿随之在身前屈膝提起,右脚脚面绷平,脚尖朝下;左掌同时从头顶上方向前下方直臂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右;上身略前倾,眼看左掌(图85)。 要领说明:①转身、提膝、收拳、伸掌的动作,必须同时完成。②成独立步后,左腿要挺膝伸直,左脚前掌要用力抓地,右腿要屈膝高提,右脚脚底贴紧左腿前侧,左臂尽量前伸,左掌用劲屈腕张指,右肩后牵,右拳握紧,腰要向右拧劲,上身要向前探倾。 二七、弓步穿喉掌 动作分解:右脚向前落地,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变掌,直腕使掌心朝上,从右腰侧由左掌背上面向前平伸穿出;左掌则顺着右臂下面屈肘收于右腋下,掌心仍朝下;眼看右掌(图86)。 要领说明:穿掌要快而有力;穿出之后右肘要抬平,不要坠肘;两肩要平行,不要左后右前;弓步要领同前。 在诠释玉女穿梭势的名称时,拳家吴荫农说:穿梭是织布的动作,织机上的综盒把经线上下分开,绕有纬线的梭子从左穿到右,当综盒再次把经线分开后,梭子再从右穿到左,如此往返不绝。势中上手如综下手如梭,左右手相互穿插像穿梭般巧捷,故名玉女穿梭。 玉女穿梭共有四势, 按行拳顺序是一隅(西南角,左穿梭),二隅(东南角,右穿梭),三隅(东北角,左穿梭),四隅(西北角,右穿梭)。此势是85式传统套路中的精彩之笔,有的套路中将其减至二势,则感觉大为逊色。 玉女穿梭定势虽为四隅方,但整体的攻防含义和身法转换却全部蕴含于八个方位之中,即四正方主防,表现为闪展腾挪,封缠拿裹。四隅方主攻,表现为提滚托架,拗步击掌。 做玉女穿梭时,要体会起承转合的意味。四个穿梭中,一、三穿梭需转身90度,二、四穿梭需转身270度。举例说从第一穿梭定势开始做第二穿梭时,想要达到转身270度这样的大角度却要顺遂的效果,需要先扣左脚旋左胯(尽量内扣大于90度),然后右转身时,保持身体重心在左腿,拎起右腿开右胯右转身,继而弓步掤架,拗步击掌,左脚跟要同时碾转。双手掤架推掌时要有前拥的感觉,即手和身同时往前拥。由于旋转角度大,尤其要注意腰胯的虚实变换,才能做到上下相随,姿势平稳连贯。 综合形意拳将形意五行、十二形合理科学地组合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劲力顺达,美观大方的综合演练套路。三十多年来,综合形意拳已传播到神舟大地的大江南北和大洋彼岸,深受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为使这一优秀形意拳套路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满足众多形意拳爱好者学习的需求,现将综合形意拳的演练顺序说明如下。 1.左右鼍形 (1)两掌变鼍形掌(即拇指和食指外撑,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扣回),右脚后退一步,右掌从面前向右、向下、向左走一个户型至心口前时,内旋,向外滚拨横击,拇指斜向下,力达掌外轮和前臂内侧;在右掌运行的同时,左掌从心口处进胸前向左、向下、向右走一个弧形,停在胸左侧,掌心朝上;目视右手(图6-270)。 (2)上式不停。左脚向后退一步;同时,右手向下收至右复前;左手由胸左侧向右、向上、向左画弧至口前时,内旋,向外滚拨横击,拇指斜向下,力达掌外轮和前臂内侧;目视左手(图6-271)。 (3)接上式。右掌从心口处上提前伸,高与口平,掌心向上,右肩前顺,左掌下扣在心口处;同时,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稍内扣,右掌与左脚上下对齐,成拗步右鼍形;目视右手,呼气(图6-272)。 2.熊鹰合演 接上式。右掌内旋,掌心向下,成鹰把,高与口平;左掌从心口上提,到胸前成熊形,然后左掌内旋,成鹰把,从右掌背向前、向下扑击,高与心口平,由掌变拳,拳心向下;右掌在左掌向前扑击的同时,迅速向下、向后刁撅,至心口右侧成拳,拳心向下;在两手动作的同时,右脚向前进步,左膀前顺,左拳与右脚上下相对,目视左拳;呼气,力达筋梢(图6-273)。 3.鹞子翻身 (1)右脚前进半步,脚尖内扣,左脚随即上步插于右腿的后方,两腿成交叉步,身体向左转180度在两腿交叉的同时,右手从心口向上、向前穿出,掌心向上,力达指梢;在右掌前穿的同时,左掌手心向下,经右臂的下边,随着身体的左转,经腹前、左肋绕到身体左侧背后,掌背紧贴腰脊,此势头部有后仰之势;目视右掌(图6-274)。 (2)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左转225度。转动时,以右脚跟和左脚掌为轴,两腿要夹紧,不可松散,成左半马步(图6-275)。 4.左步钻拳 在身体转动的同时,右掌内旋,从右向左,经头顶上方和左肩外侧到心口右侧,握拳,拳心向下,肘护右肋;当右掌从左肩外侧向心口处运行时,左掌从背后到身前,握拳,经胸前出左钻拳,出拳时身向右转45度,拳心向上,高与口平,与左脚上下对齐,力达拳面;目视左拳,呼气(图6-276)。 5.右步劈拳 接上式。左脚垫步,右脚上步成右半马步;同时,左拳出熊形,右拳出劈拳,松肩塌腰,双膝里合,力达右拳;目视前方,呼气(图6-277)。 6.转身劈掌 接上式。以右脚跟为轴,身向左转180度,随即将左脚收回至右脚里侧,脚尖点地,重心在右腿;与此同时,右拳收回在心口,经胸前向上、向前出熊形,随即左脚上步,成左半马步;左手随即以掌上提,经胸向上、向前与右手交会,向前劈出,力达掌外沿;右拳在与左掌交会的瞬间,由拳变掌,刁撅至心口右侧,肘护右肋;双推微屈,松肩、塌腰,双膝相扣,脚趾抓地;目视前方,呼气(图6-278)。 形意拳一 则 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散乱,将视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两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能胜于人,亦是一时之侥幸耳。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神气,不使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 二 则 形意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好似箭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诚实如一也)。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也。此是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三 则 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虽空,乃至实至诚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无意即无火也),随彼意而应之。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也。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所用之法也。夫练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能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测。然能至是者,鲜矣。 第一套 连环捶 九套环与挨身炮,可以说是车派形意门中的代表作。其内容非常丰富,手法多变,深得广大形意拳同行的喜爱。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此拳是以连环捶、五花炮、滚翻捶、扯钻捶等九个套路连环组合而成,所以叫做“九套环”。在九套环套路中,甲乙双方互为上下,犹如九套连环,环环相扣,若能认真理解其中的手法和拳理拳法,并坚持经常操练和研究,必将使散手技击水平大为长进。 1.起势 双方均以右三体式搭把(图6-417)。 2.甲寸步挑手掏心捶,乙虚步扳手 甲左手挑开乙的右手,右脚上寸步,右手以立拳直击乙的心口,左手护在腹左侧,肘护左肋。 乙左脚先撤步并带右脚成虚步,左右两掌同时向前以阴掌下扳甲的右拳(图6-418)。 3.乙寸步扳手炮,甲虚步架手 乙右脚进寸步,左手扳甲的右拳,同时出右掌打甲的面部,掌心向下。 甲左脚先退步,带动右脚成虚步,以右手架开乙的右掌,目视对方的眼睛(图6-419)。 4.乙寸步挑手掏心捶,甲退步刁手 乙用左手挑开甲的右手,右脚向前进寸步,右手回抽并立即出立拳打击对方的心口。 甲右脚退步,身略向右,右手护在心口前,肘护右肋,左手以鹰把刁拿乙的右手腕(图6-420)。 5.乙寸步卡面捶,甲退步架手 乙右脚向前进寸步,左手上托甲的左手,右拳上翻,出卡面捶打击甲的鼻尖。 甲左脚退步,身略向左,左手以立拳护在心口前,肘护左肋,右拳向上架开乙的右拳(图6-421)。 6.乙寸步挑手卡面捶,甲虚步架手 乙右脚向前进寸步,左手向上挑开甲的右拳,右拳连环出击卡面捶(即卡面捶的动作重复两次)打击甲的鼻尖。 甲右脚提成虚步,右拳连环向上架开乙的右拳(图6-422)。 7.甲左步钓鱼捶,乙虚步挎肘 甲左脚进步,身微向右,左手出钓鱼捶打击乙的右肋,右拳上顾乙的右拳。 乙左脚向后撤步,右脚后带步,右手由拳变掌,右肘下沉,准备格压甲的左拳(图6-423)。 8.乙寸步掏心捶,甲虚步刁手 乙右脚向前进寸步,右臂前伸,以立拳出掏心捶直击甲的心口。 甲左脚后提成虚步,左手以鹰把下按乙的右前臂(图6-424)。 9.甲寸步卡面捶,乙退步托手 甲左脚向前进寸步,右手出卡面捶打乙的鼻尖(拳心向上)。 乙右脚退步,身略向右,用左手向上托架的右拳,右手握立拳护在心口前,肘护右肋(图6-425)。 “挨身炮”是形意门中最为复杂的对练套路之一,其内容丰富,手法多变,手脚并用,结构科学合理,非本门弟子不轻易外传。 由于该对练套路以贴身近打为显著特色,拳中用“炮”的地方较多,所以称为“挨身炮”。诸如捋手炮、扳手炮、滚手炮、翻手炮、搂手炮等等,还有堵门腿(七星点)、拘马拼等手法和腿法,更使该拳锦上添花。笔者多次目睹形意大师布学宽与气弟子、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和形意名家张永义,及其晚辈等演练此对练套路,真是精彩,实属高雅的艺术享受。 1.起势 甲乙双方对面站立,均以左三体式搭把(图6-379)。 2.甲左虚步,乙右挑手 甲左脚提成虚步。 乙右手向前,将甲的左手挑向右侧(图6-380)。 3.甲左步崩拳,乙虚步推手 甲左脚向前寸步,左手握拳收回至腹左侧,拳眼向上,肘靠左肋,右手出崩拳打乙的心口。 乙邮寄哦爱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左手从心口前向外推托甲的右拳(图6-381)。 4.乙左步崩拳,甲虚步搂手 乙左脚向前寸步,右手出崩拳打甲的心口。 甲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右手从心口前向右侧后搂乙的右拳(图6-382)。 5.甲左步贯耳,乙左步崩拳 甲左脚向前寸步,左掌上翻打乙的右耳(图6-383)。 乙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右手翻起向外拨架的左掌,随即左脚向前寸步,左手出崩拳打甲的心口(图6-384)。 6.甲搂手贯耳,乙虚步拨手 甲左手翻下,向外搂乙的左拳,右脚上步,身微向左,右掌上翻打乙的左耳。 乙左脚后提成虚步,左手翻起,向外拨甲的右臂(图6-385)。 7.乙右步贯耳,甲左步滚捶 乙邮寄哦爱上步,身微向左,右手上翻打甲的左耳。 甲右脚退步,左脚提成虚步,两手握拳向上,从头左侧向外滚打乙的右臂(图6-386)。 8.乙左步贯耳,甲右步滚捶 乙左脚上步,身微向右,左手上翻打甲右耳。 甲左脚退步,右脚成虚步,两手握拳向上,从头右侧向外滚打乙的左臂(图6-387)。 9.甲寸步滚手炮,乙虚步捋手 甲右脚寸步,右拳翻下用滚手炮打乙的心口。 乙左脚退步,带右脚成虚步,两手同时向前,捋甲的右拳(图6-388)。 10.乙虚步捋手炮,甲虚步扳手 乙右脚向前寸步,右捋手炮打甲的心口。 甲左脚撤步,带右脚成虚步,右手下扳乙的右拳,左手压在乙的右手腕上(图6-389)。 11.甲寸步扳手炮,乙虚步架手 甲右脚上步,右手握拳,出扳手炮打乙的面部。 乙左脚撤步,带右脚成虚步,右手上翻格挡甲的右拳(图6-390)。 12.甲右步崩拳,乙退步鹰把 甲左手向前挑开乙的右手,右脚上寸步,出右拳打乙的心口。 乙右脚退步,身微向右,左手出鹰把刁拿甲的右拳(图6-391)。 13.甲右步劈拳,乙虚步拨手 甲左手向外拨乙的左手,左脚垫步,右脚上步,身微向左,出右劈拳劈乙的左肩。 乙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左手翻起向外拨甲的右拳,右拳收回在心口前(图6-392)。 14.甲右步穿掌,乙退步虚步 甲左手向前刁拿乙的左手,右掌从乙的左掌上穿出,劈乙的左肩。 乙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图6-393)。 15.乙右步劈拳,甲虚步刁手 乙右脚上步,身微向左,左手从上边刁拿甲的右掌,右手以里劈拳劈甲的右肩。 甲左脚撤步,带右脚提成虚步,右手刁拿乙的右拳(图6-394)。 “挨身炮”是形意门中最为复杂的对练套路之一,其内容丰富,手法多变,手脚并用,结构科学合理,非本门弟子不轻易外传。 由于该对练套路以贴身近打为显著特色,拳中用“炮”的地方较多,所以称为“挨身炮”。诸如捋手炮、扳手炮、滚手炮、翻手炮、搂手炮等等,还有堵门腿(七星点)、拘马拼等手法和腿法,更使该拳锦上添花。笔者多次目睹形意大师布学宽与气弟子、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和形意名家张永义,及其晚辈等演练此对练套路,真是精彩,实属高雅的艺术享受。 16.甲左手反劈拳,乙虚步拨手 甲左脚上步,身微向右,以左拳劈乙的右肩。 乙左脚退步,带右脚成虚步,用右臂向外拨架的左拳(图-395)。 17.乙左步翻手炮,甲虚步架拳 乙左脚上步,以左手下压甲的做完,右手出翻手炮打甲的面部。 甲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右拳翻起上架乙的右拳(图6-396)。 18.甲右步撩阴,乙顺手牵羊 甲左手向前挑乙的右拳,由里向外下压,右脚上步,右手以撩阴掌打击乙的阴部。 乙右脚撤步,身微向右,左手以掌端甲的右肘,右手以掌扣押甲的右手腕,成反关节之势(图6-397)。 19.甲左步劈拳,乙虚步拨手 甲左脚上步,身微向右,以左拳劈乙的右肩。 乙左脚退步,带右脚成虚步,右手翻起向外拨架的左拳(图6-398)。 20.甲退步劈拳,乙巧姐纫针 甲左脚退步,身微向左,以右拳劈乙的左肩。 乙右掌向外拨甲的右拳,左脚进寸步,左手用立拳从甲的右臂下打甲的胸右侧(图6-399)。 21.甲右步扳手炮,乙虚步架手 甲左脚撤步,带有阿囧成虚步,左手在后,右手在前,两掌同时以阴掌下扳乙的左拳(图6-400)。随即,右脚进寸步,右掌迅速提起握拳打乙的面部。 乙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右手翻起,甲开甲的右拳(图6-401)。 22.甲左步拘马拼,乙左步滚捶 甲左脚上步,左手挑开乙的右手,向外翻压刁下,出右拘马拼劈挤乙的颈部左侧。 乙左脚后提成虚步,两手握拳向上,从头的左侧向外滚打甲的右前臂(图6-402)。 23.甲寸步劈拳,乙右步滚捶 甲左脚上寸步,右手抽回,在出左拳劈乙的右肩。 乙做阿囧退步,右脚带步,两手握拳向上,从头的右侧向外滚打甲的左前臂(图6-403)。 24.乙寸步滚手炮,甲推手堵门腿(七星点) 乙右脚向前上步,两拳翻下,左拳收在腹左侧,肘护左肋,右手出立拳打击甲的心口。 甲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左手向右推乙的右前臂,左脚支撑,迅速起右脚猛踢乙的右臁骨(图6-404)。 25.乙寸步崩拳,甲垫步扳手 乙右拳收回在心口,右脚后撤,随即上寸步,出右崩拳打击甲的心口。 甲右脚落下,左脚上步,身微向右,右手下扳乙的右拳,左手压乙的右腕(图6-405)。 26.甲寸步扳手炮,乙虚步架手 甲做阿囧上寸步,抽出右掌以扳手炮打乙的面部。 乙右脚后带步,右手上架甲的右拳(图6-406)。 27.甲寸步劈拳,乙虚步推手 甲左脚上UC拗步,左手挑开乙的左拳,用右手劈拳劈击乙的左肩。 乙右脚退步,带左脚成虚步,身体向下束身,用左臂上架甲的右前臂(图6-407)。 28.乙推窗望月,甲提步刁手 乙左脚寸步,左手用横掌推甲的右肋。 甲右腿撤步,左脚带步,右手用鹰把刁扣乙的左手腕,左手用掌向外推乙的左肩(图6-408)。 29.甲寸步拘马拼,乙左步滚捶 甲左脚上寸步,右手出拘马拼劈挤乙的左颈。 乙右脚退步,带左脚成虚步,两手握拳向上,从头的左侧向外滚打甲的右前臂(图6-409)。 30.甲寸步劈拳,乙右步滚捶 甲左脚上寸步,左手出劈拳劈乙的右肩。 乙左脚退步,右脚成虚步,身微向右,两手握拳向上,从头的右侧向外滚打甲的左前臂(图6-410)。 31.乙寸步滚手炮,甲虚步推手 乙右脚寸步,两拳翻到下边,左拳抱在心口,肘护左肋,右手出滚手炮打击甲的心口。 甲右脚撤步,左脚带步,左手向外推乙的右臂(图6-411)。 32.甲寸步崩拳,乙虚步拨手 甲左脚上寸步,右手以崩拳直击乙的心口。 乙右脚退步,带左脚成虚步,右手向右拨架的右拳(图6-412)。 33.乙寸步贯耳,甲虚步抽拳 乙左脚上寸步,左手上翻打甲的右耳。 甲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抽回右拳,左右手顾架乙的左拳(图6-413)。 34.甲寸步崩拳,乙虚步拨手 甲左脚上寸步,左手出崩拳直击乙的心口(图6-414)。 乙右脚撤步,带左脚成虚步,左手下翻,向左拨甲的左拳,右拳抽回在心口,肘护右肋(图6-415)。 35.收势 以上动作进行完之后,甲乙双方互换上下,即甲成为下方,乙成为上方,从头至尾将以上动作依次进行到原起势处。 甲右手抽至心口,肘护右肋,左手沿顺时针方向翻起,向前与乙的左手搭把,同时左脚上寸步,目视对方。 乙左脚上寸步,左手沿顺时针方向翻起,同甲的左手搭把,目视对方(图6-416)。 演练挨身炮的要领: 此对练套路以攻中有防、防中寓攻、顾打一体、快打猛攻为特色,所以再演练时必须循序渐进,注意体会各种手法的攻防要领,待非常熟练之后,方可在快打猛攻上下功夫。另外,该对练套路中,多是侧身调膀、吞吐化泄、引进落空的招法;步法方面寸步、虚步、前带步、后带步比比皆是,其各有妙用。寸步是在进攻时突发即至,而虚步、后带步则主要用于化泄对方的攻势。没有多变的步法,不但体现不出身法的灵活多变,同时也不符合实际散手的需要,所以要认真体会这些步法的含义。再如“拘马拼”“堵门腿”“巧姐纫针”“推窗望月”等诸多手法技法,只有反复演练,多用心体会,才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进而才能在演练中做到天衣无缝。 形意拳和其他拳种的区别在于步型、步法上,形意拳打破了武术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主的步型、步法,形成了两腿弯曲,前三后七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是武坛史上一种别具一格的步型、步法,从而独步武林。 可惜这一独特步法,却由于师承、理解的不同,对先辈的拳经和槐虫步多有曲解,使其失去其真意,真能理解并能掌握的又有几人!当然各派所传所练不同,各有千秋,在这里笔者并不说谁好谁坏的问题,我们既然朝夕磨炼,爱好它,就该知道形意拳被爱好的技艺精华所在。 练过拳脚的都知道,在实战中腿的威力要比手大得多,形意拳也是如此,除明腿外,所特有的槐虫步即脚打(趟步)也能体现出“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威力来。可惜这独特的绝艺频临失传,从网络和书店都能看到好多名家大师出的书和光盘,道理讲得非常到位,可一练却和说的拳经相反,体现不出“脚打七”这一威力来,当看到他人练的快点,好多人就说这是初级功夫,好像是越慢越柔,则成了高级功夫。假如你的腿被栏截或挨到敌方腿发不出劲时,怎么想。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对师传拳经多有曲解。不是学槐虫有曲到猛伸,即拳的后蹬前趟这一过程,而恰恰学了槐虫有伸变曲,即拳术的前脚落步,后脚跟进发劲,这又有何用呢,这样能体现“脚打七”吗?这样能前腿触人即让对方双脚离地吗?还有的练法,跟后脚跺脚,意思是逼催前脚垫步脚打,这样也与形意拳要求的“脚打七”,后蹬前趟相差甚远,我们理应细心体悟,找明白老师指点,才能做到。虽然槐虫走的整个过程,及后蹬前趟,落实跟进这一过程我们都要学,但最重要的是怎样像槐虫一样,练出后蹬前趟,具有卷地风的威力来,这才是先辈要求和我们所追求的真东西。如果失去“脚打七”那么形意拳技击灵魂的东西还有多少可贵之处呢!这显然不是先辈改练槐虫步的真正目的。 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挣崩摘豆角,犁周五趾顶”,“脚打七分手打三”这些拳经要义突出一点,就是要求形意拳的上步,即槐虫步,练出前趟后蹬之劲,这不仅要求上步快而远,而且如铁犁翻地,刚实而迅猛,触人即飞的特点,使对方拔根抛出的绝技。可惜此技法真正掌握的人甚稀,又大多对拳经要意多有曲解,失去真意。 如果真正理解掌握了槐虫的脚打,如此劲大而迅猛,用在技击上,那自然比手的威力大得多。因此才有“脚打七手打三”之要求,如错误理解或错误的练习槐虫步,那与先辈的要求相差太远,不能不叫人痛心。愿形意拳的传承人和爱好者,应对先辈和后人负责虚心学习,探索精微,不要让多少代前辈用心血汗水智慧修炼成的国术,这一独特的步型、步法丢失。 形意拳劈拳法有先练开展式,后练紧凑式之说。紧凑手法,是开展式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它重在内功,练成则可以身为拳,破解开展式有独到之处,特别适用于散手实战,现将此法的特点及我的练功体会介绍一二。 我习武至今六十余载,早年从傅润身先生习形意拳,练开展式劈拳达五年之久。后傅老师将我引荐给刘锡珍老师深造。 刘师要试试我的功夫。我站好劈拳式,刘师慢慢往下按我的手背,又猛然一抬手,我身子不由自主起空了,往后退出两米多远,依然保持劈拳的架式。当时我见被老师一按,飞出两米多远,以为功夫白练了。刘师说:“劈拳站桩有功夫弹力大,象皮球一拍就起,无功夫一拍就垮。”不过,我练的这种开展式劈拳,是形意拳的一般基础,是必须练的“假拳”,只相当于太极拳的摧僵阶段。 刘师进一步解释说:“形意拳法有练三劲之说------明劲、暗劲、化劲。”明劲即开展式。敞裆、顺胯、顺肩,两脚前三分劲、后七分劲;往后坐胯,臀部与脚跟齐;头身上下一条线;前手伸出,虎口张开;后手护小腹,松肩垂肘。也就是拳谱上讲的鸡腿、龙身、鹰爪、熊颈、虎抱头,成为三才式。这种开展式舒展筋骨,将全身练出相当大的力量,一拳劈出,带动风声,其势不可挡。然而,这只是形意拳的基础扎根阶段。 紧凑式则练的暗劲,也就是内劲。将开展式的力量收回积蓄。紧凑式的姿势主要是正身、两手缩短距离;前手掌上翻抱圆在胸前,后手跟在前手肘下,称为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腿法还是三七劲,变敞裆为扣裆,气沉丹田,全身放松。此站式总括十二形的要求。 由开展式改紧凑式非常别扭,我只好重新由站桩开始。这样足足练了七年,才觉出身上有了内劲。夜里在公园练拳,虽然全身放松,打出拳去,嗡嗡的震动声传出老远,惹得行人前来观看。我也逐渐体会到形意拳由外向内练的奥妙。 一九六四年,黑龙江省召开武术运动大会,我报了一项形意五行连环拳,心里没多大把握。但一上场刚打出几个式子,观众就热烈鼓掌。练毕下场,观众将我围起来,指着地上一步一个脚印说,把地面都震动了。这次比赛,我获得形意拳、太极拳两项金牌。 紧凑式把暗劲练到身上,方可以身为拳,遇到敌手时,可击出丈把远。并且十分符合“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脚踏中门抢地位,出洞入洞紧随身”的形意拳技击理论。 形意拳从外观上看,简单朴素。但要练好极难,光是掌握正确姿势,须要花费相当时间。形意拳功夫好的人,藏有极其可怕的杀伤力。在实战中,不管对手防守如何严密,或对手已攻上来,都要毫不迟疑地发挥技法,打倒对方。这是形意拳的真面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