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九俞与五十九刺考

 FranceLG 2017-12-05

灵素真要』第61


||| 本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任何人未经授权,禁止用作商业用途!


 素问五十俞¹ 


一、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素问·刺热》。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²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素问·水热穴论》

头上五行行五者:

督脉: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百会穴,后顶穴;

足太阳膀胱经: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

足少阳胆经: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注:

1、此为五十九俞实为五十八俞,髓空穴(腰俞穴)是一个穴位,并不是两个穴位。


皇普谧《针灸甲乙经》“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一名腰注。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热注、水穴注同。热穴注作二寸,《缪刺论》同。)”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和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均认为为腰俞一穴。清代张志聪则注为‘髓空即横骨穴,所谓股际骨空。’故先定为腰俞穴。


2、越:《说文解字》王伐切。解释:度也。


二、五十九俞的运用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素问·气穴论》

五十九俞属于孙络三百六十五会,根据《素问·水热穴论》泻其经络


 灵枢五十九刺


一、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囟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灵枢·热论》



表格中除了百会穴,囟会穴,廉泉穴,风池穴,天柱穴,都说的过于笼统,比如:两手外内侧各三,张介宾注‘两手外内侧,即太阳之少泽,少阳之关冲,阳明之商阳也。三阴俱在内侧,即太阴之少商,厥阴之中冲,少阴之少冲也。左右共十二穴。’五指间各一,张介宾注‘五指间者,总言手五指也。各一者,本节之后各一穴也。观上文第十五节云:取之于其腧及下诸指间。正谓此也。盖诸经腧穴,皆在指之本节后,如手经则太阳之后溪,少阳之中渚,阳明之三间;独少阴之在本节后者,则少府之荥也。手之六经,惟太阴、厥阴则本节后俱无穴,故左右四经凡八痏也。其在足经之腧,则太阳曰束骨,少阳曰临泣,阳明曰陷谷,太阴曰太白,皆在本节之后。其少阴之脉不行于指,厥阴之脉则本节后亦无穴。左右四经止共八穴,故曰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张介宾注‘头入发一寸,即督脉上星之次。其旁穴分而为三,则足太阳之五处、承光、通天也。左右各三,故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张介宾注‘更入发者,自上星之次向后也。三寸边五者,去中行三寸许,两边各五也。即足少阳之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左右二行凡十痏。’发际一,张介宾注‘前发际,神庭也,后发际,风府也,俱督脉穴,凡二痏。’其余按表格所载。


二、五十九刺的运用


1、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灵枢·热病》


在这说的是热病三日,人迎脉口一盛二盛三盛,看看是补还是泻,泻的话五十九刺里面的阳经上的穴位,补的话是五十九刺里面的阴经上的穴位。在这说的是人迎脉盛,泻五十九刺里面的阳经上的穴位,若是汗出过多,可以稍微补一下阴经上的穴位。证与脉相反者,若是可以针刺,可以急取之,反之,则不可刺之。


2、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弦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庸刺,喘甚者死。《灵枢·热病》


热病七八日,脉口脉大,病至阴分,脉喘而弦,当急取之,刺手大指端,注意需要浅刺。脉微小,是正气不足;尿血口干,伤阴是也;脉代的情况下,皆为死症。患者针刺完汗出,脉还是很躁动,不要再进行针刺,喘比较重,此为死症。


3、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刺;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刺;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刺;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热病数惊,瘈疭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热病头痛,颞颥,目瘈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灵枢·热病》


视其皮脉肉筋骨哪一个层次出现问题,选择合适的针具进行针刺。


 素问五十九俞与五十九刺异同


一、五十九俞与五十九刺除了头部18个穴位相同,其余41个穴位都不同。


二、

1、五十九俞是从络脉入手治疗这个热病。


《素问·气穴论》


A、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B、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2、五十九刺是从经脉入手治疗这个热病。


从《灵枢·热病》可知,都是以脉和证定病的虚实,根据经脉虚实进行针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