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EricZLaw 2017-12-05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古汉语的含义太丰富了,想要用现代汉语尽显其微奥处,有时极为困难。即便大家也会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手头有一本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里面对“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译注为“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愚以为不妥。

    “上达”,不仅通达于仁义,还可以指通达于道,通达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规律、事物的全貌,等等。“下达”,亦不仅通达于财利,应该更广泛地指小人遇事而着眼于琐琐屑屑或者表面现象,见事不明,甚至通于邪道、歪道。

    试举例说明。《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当了梁国的相之后,作为好友庄子前往探望,本应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是他却担心庄子是想来取代他做相,“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甚至可能还有加害之意。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惠子即是“小人下达”。而惠子的担心不仅仅是“财利”吧,还有权势、地位、声誉等等。就算这些都包含在“财利”之“利”中,还是不够准确,因为这个故事还表明惠子见事不明,至少他对好朋友庄子的认识不明,也是“小人下达”。庄子面对朋友的伤害正气凛然,显得志向远大,胸襟宽广,就是“君子上达”了。此类事例古代文献典籍中颇多,不用愚在此喋喋不休。

    再举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2009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民族成分作假,未被北京大学录取,给人深思。他的父亲何业大巫山县招生办主任,国家高招的相关政策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可是他通于歪道,更改自己儿子何川洋的民族成分,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害了儿子一生的前途。就其实质,何业大就是“小人下达”。在当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常会出现“小人下达”的情况。有些父母(也有爷爷奶奶)容不得小孩子吃一点亏,孩子在学校稍微受点委屈,即兴师动众到学校去“讨回公道”,动辄威胁、伤害其他孩子,甚至老师。表面上他“赢”了,“讨回公道”了,殊不知他们丢失“西瓜”,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扭曲了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能呵护孩子于未成年时,可是能荫庇他一辈子吗?人的一生要遇到多少的委屈与苦难啊!这样的家长见事不明,也是“小人下达”。

    当今社会缺乏诚信,究其原因,多由“小人下达”所致。与人初识,第一反应是抱防人之心;甚至对方表示友好时也会产生“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一系列阴暗的心理。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可谓君子上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