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专论 | 龙骨、山萸肉效用奇观(第228期)

 杉木轩 2017-12-05




谨将《百药效用奇观》一书献给海内外热爱中医的朋友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树生


龙骨主咳逆、疗中风

龙骨,味甘、涩,性平。功能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脱。常用于惊狂烦躁,心悸,多梦,遗精崩漏,泻利不止,外伤出血,疮溃不敛。《本经》“主咳逆”,医恐敛邪多不喜用,张锡纯用治中风,亦为多数中药学讲义所不载,故伸斯二用。

龙骨收敛当不足惧,是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因此伤寒邪气未尽者仲景亦用之。且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龙骨“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医学衷中参西录》)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若肝气上逆,挟痰犯肺,木火刑金,以致咳逆,龙骨敛火降逆,逐痰肃肺,咳逆润平。更有劳肾,阴阳乖离,水亏火旺,龙骨益肾镇心,潜火下归,启水上济,自可收功。

 中风多本虚标实,下不足而上有余也。此病多属肝肾。“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中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肝木,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临证用方举隅:

1.主治:哮喘(治肾不纳气作喘、倚息不得卧、吐黄粘痰,汗出如油,脉如水上之浮麻)

生龙骨五钱  生牡蛎五钱  生龟板五钱  生鳖甲五钱  生赭石三钱  生灵磁石三钱  山萸肉三钱  生山药八钱  生熟地各三钱  川贝母三钱  杭白芍四钱  甘枸杞二钱 蛤蚧尾一对(研末)

用法:前十二味水煎两次,分服。各送服蛤蚧末二分之一,(《红医手册》)


2.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睡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脉长有力者。

 怀牛膝一两  生赭石(轧细)一两  生龙骨(捣碎)五钱  生牡蛎(捣碎)五钱  生龟板(捣碎)五钱  生杭芍五钱  玄参五钱 天冬五钱  川楝子(捣碎)二钱  生麦芽二钱 茵陈二钱 甘草前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方剂学》)

此外,《金匮要略》之风引汤,《三因方》之雄朱丸治中风,涎潮,咽膈作声,目瞑不开,口眼㖞斜,手足不随,方中也都使用了龙骨。


验案举例:

1.怒则气喘,惊则气乱,若不归根,则神明散失。

都气丸  龙骨  牡蛎  绢包并煎,入沉香末。(《顾西畤域南诊治·喘》)

按:此病阴阳乖乱,故用都气丸以补阴养肺,用龙、牡益肾降逆,戢木肃肺,与牡蛎配合,为利痰主咳逆之神品,效尤佳。

      2.友人毛仙阁次男媳,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仙阁知医,自以为补敛元气之药,觉胸中窒碍不能容受,更他医以为外感,投以小青龙汤喘益甚,延愚诊视,其脉浮而微数,按之即无,知为阴阳两虚之证。盖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而肝肾又不能纳气,故其喘若是之剧也。遂用赭石、龙骨、牡蛎、萸肉各六钱,野台参、白芍各六钱,山药、芡实各五钱,苏子二钱,惟苏子炒熟,余皆生用。煎服后,未及复杯,病人曰:“吾有命矣”,询之,曰:“从前呼吸惟在喉间,今则转落丹田矣。”果一剂病愈强半,又服数剂全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此病阴阳两虚,拟补虚降纳为法,用药精切,其中龙骨固元气降逆气,逐痰肃肺,与牡蛎配合,为利痰主咳逆之神品,效尤佳。


山萸肉救脱、逐寒湿痹

山萸肉,性味酸、涩,微温。功能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常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自汗盗汗,小便频数,月经过多等。本品亦能救脱,并治寒湿痹症。然用之者少,故赘言。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萸肉酸涩,最易敛固正气,正脱于外,脱于上者,用之能收能回,脱于下者,能固能回。

《本经》云本品‘‘逐寒湿痹’’人以其酸、涩多不用,不知本品补肝肾,益肾则精充骨壮,补肝则疏泄、筋健,收涩之中兼有条畅之性,疏通血脉,其性又温,是以逐寒湿痹。因此,肝虚疏泄失职,又为寒湿所著之痹症,或久痹,用之为宜。山萸肉实为救脱及逐寒湿痹之佳品。


临证用方举隅:

1.治无论上脱、下脱、阴脱、阳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急用生净萸肉三两,急火煎浓汁一大碗,连连温饮之,其脱即止。(《医学衷中参西录》)

2.治遍身冷汗,心怔忡异常,自言气息将断,脉浮弱无根。

净萸肉二两煎数沸,急服之,心定汗止,气亦接续,又将人参切作小块,用所余萸肉煎浓汤,送下病若失。(《医学衷中参西录》)

3.鹿角胶(炙)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各半两  桂(去粗皮)三分  杜仲(去粗皮剉)一两一分  菟丝子(酒浸一宿炒干)一两  山茱萸  五味子各三分  熟干地黄(剉焙)肉苁蓉(酒浸切焙)巴戟天(去心)牛膝(酒浸切焙)  巴戟天(去心)牛膝(酒浸切焙)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不拒时候。(《普济方》)

此外,《卫生家宝方》之羊肾散治久患腰膝疼痛挛拳,行动不得,《普济方》之补肝汤治肝痹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疝瘕四逆等,都使用了茱萸。


验案举例:

1.一妊妇得霍乱证,吐泻约一昼夜,病稍退,胎忽滑下觉神气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迎愚诊视。既至,则病势大事,殓服在身,将舁诸床,病家欲竞不诊视。愚曰:“一息犹存,即可挽回。”诊之,脉若有若无,气息奄奄,呼之不应,取药无及。其东邻为愚表兄刘玉珍,家有购药二剂未服,亦系愚方,共有萸肉六钱,急拣出煎汤灌下,气息稍大,呼之能应。又购净萸肉、生山药各二两,煎汤一大盌,徐徐饮下,精神顿复(《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此益气健脾、养血活络以和为肝为法,脾得健,则运化正常,温煦四肢,寒湿无生;肝和则疏泄正常,营养筋脉,气通络畅,其痛虽剧而能止。惟萸肉善补肝肾,荣筋健骨,其性又兼温通,能逐寒湿痹痛,故能收此效。

2.邑友人丁翌仙之令堂,年近七旬,陡然腿疼,不能行动,夜间疼不能寐。翌仙驱车迎愚,且谓脉象有力,当是火郁作痛。及诊其脉,大而且弦,问其心中,亦无热意。愚曰:“此脉非有火之象,其大也,乃脾胃过虚,真气外泄也:其弦也,肝胆失和,木盛侮土也。

为疏方,用净萸肉、白术各六钱,人参、白芍各三钱,当归、陈皮各二钱,厚朴、乳香、没药各钱半,煎服数剂痊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此以益气健脾、养血活络以和肝为法,脾得健,则运化正常,温煦四肢,寒湿无主;肝和则疏泄正常,营养筋脉,气通络畅,其痛虽剧而能止。惟萸肉善补肝肾,荣筋健骨,其性又兼温通,能逐寒湿痹痛,故能收此效。


原载:张树生《百药效用奇观》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