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认识针灸

 中医太美vq3dom 2021-03-27


重新认识针灸




编辑/搁浅

很多人谈针变色,因为会比较痛,为了避开这个问题,现代的我们改进了针具,使得针变的很细,如此进针便不痛,使得大众可以接受。

我买过不同型号的针,也做过比较,比如0.180.6,以及1.52.0 的,效果似乎不在针的粗细上,更多的在针灸穴位的手法。

有个女患者,膝盖痛了30多年,30多年没有下蹲过,连上厕所,以前的蹲便都不能用,感觉跟绣住了一样,可以弯腰,就是不能下蹲。

最开始我针灸膝五针,起来之后觉得感觉似乎松开了,第一次能够下蹲,很兴奋

第二次又针灸一次,第三天她觉得自己累得跟跑了800米一样的,疲乏的浑身酸软无力,其中有个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收拾好从针灸床上下来的时候,突然抽筋了,她说是大腿抽筋。

她说别人都是小腿抽筋,我是大腿抽筋,特别痛,这个也是很多年了。

我看了一下她比划的抽筋的位置,是胃经。我于是明白了,她的膝盖痛,还有抽筋很可能就是胃经的气血不足造成的,于是调整了针灸的方向。

针灸:足三里。

手法:烧山火。

她比较恨病,也能忍受一定的胀痛,每次针灸完,她就浑身发热,包括肠胃都是热的,时间到了她说别起针,我在躺会,浑身热乎乎的真舒服。

总之每次针灸,她的要求就是要浑身热起来,之后针灸了6次,那个膝盖好了9成以上,我想要是不用手法的话,我真的不确定会好起来,另外,大腿抽筋好了。并且我用的都是0.25的小针,我现在觉得跟针的粗细可能有关系但是关系似乎不是很大,手法一定要给力,好像练功一样,不光一招一式的会比划,还一定要有力道才行,针灸通经过关的力量真是非常棒!

男,60多,肩周炎。

右侧肩周痛的不能穿衣服,晚上睡觉不能翻身。

我已经针灸过3次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首先是局部的肩髃透极泉穴,然后是对侧的曲池穴 中渚穴 后溪穴,都是母穴,补一下气血。

每次针灸完了都会稍微好点,但是过一天又开始痛。

最近一次的时候,我也是如此针灸先补母穴,之后起针后,在患侧的局部臂臑穴用了烧山火,这个胳膊先憋胀难受,之后呼呼的热起来,15分钟后凉了出针,让他动一下胳膊,做各种动作,看上去还是很费劲。

那就逐条经逐条经的补吧,我最开始针灸三焦经的的外关和清冷渊,用了烧山火的2个回合,患侧的胳膊一下就抬起来了,抬高到一定程度后,他说感觉到胳膊不痛了,但是外关穴很很憋胀。之后是小肠经的养老穴和支正穴,开始大补。(实际上母穴和原穴是最好了,但是那个后溪穴和腕骨穴穴位太痛了,就取了郄穴和络穴。)

针灸结束后,我问:

局部针灸和远端取穴,您觉得哪个穴位对于肩膀痛更有效呢?

我觉得是远端取穴,虽然局部有热,但是效果不如针灸另外一侧有效。(所以,也并不是哪里痛就针灸哪里,因为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这里痛不针灸这里呢?

关于针灸的手法,详细说明一下,飞经走气:过关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4种手法。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或作为催气手法,应用于在关节附近针刺而不得气者,使针感通经过节而达病所。

(一)  青龙摆尾  

方法: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如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  

(二)  白虎摇头 

方法: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地部),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一样,边摇边提针。同时用左手指按压所针的一端,使经气沿经脉向另一端传导运行,直达病所。

(三)  苍龟探穴 

方法:针刺入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渐加深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或加大刺激量以增强得气感,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  

(四)  赤凤迎源  

方法: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以达通行经气的作用。 


治病八法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泻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

  (一)烧山火法

  方法:依穴位可刺深度分浅、中、深三层或浅、深两层操作。针刺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法九数,然后退针至浅层,称为一度。反复施术数度,使之产生温热感,一旦产生了温热感,仍将针下插留针,不可马上出针。

操作要点:提、按用力轻重分明,紧按(用力插针)、慢提(轻轻上提),重在紧按插针,使阳气入深,而产生热感。

  《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金针赋》:“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气有准。”

  《针灸大成》:“烧山火,能除寒,三时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拈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法再施。”

  (二)透天凉法

  方法:针刺入后直插深层,依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或浅、深两层操作。先深后浅,依次各施紧提慢按(或捻转)六数(一进三退两次,或一进二退三次),称为一度。反复施术数度,使之产生凉感。

  操作要点:按、提用力轻、重分明,紧提(用力上提)、慢按(轻轻下按),重在紧提,以使邪气外出,达到泻热生凉的作用。

  《素问·针解篇》:“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金针赋》:“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针灸问对》:“透天凉,先深后浅,约入一寸,用六阴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退出五分。令地气入(口吸气),天气出(鼻呼气),热可退也。又云:一飞二退,如此三次,为三进六退,即六阴之数也。其法: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提至天,故疾按慢提。”

  《针灸大成》:“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凡用针时,进针一寸内,行六阴之数……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三)阳中隐阴法

  方法:视穴位可刺深度分浅(五分)、深(一寸)两层操作。先在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九数),再入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阳中隐阴是一种先补后泻的方法,用于治疗先寒后热病症。

  《金针赋》:“阳中之阴,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

  《针灸大成》:“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证,先补后泻也”。

  (四)阴中隐阳法

  方法:进针后先在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行六数),再退到浅层行补法(紧按慢提行九数),是一种先泻后补的方法。

  《金针赋》:“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

  《针灸大成》:“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

  (五)子午捣臼法

  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

  方法: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作用:导引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又有消肿利水作用,可用于水肿,气胀等证。

  《金针赋》:“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

  (六)龙虎交战法

  龙,指左转;虎,指右转;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交战”。

  方法:进针得气后,先以大指向前用力捻转九数;再以大指向后用力捻转六数,反复多次。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

  《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针灸大成》:“龙虎交战手掌地,三部俱一补一泻。……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拈,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拈,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乃得返复之道,号曰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

  (七)进气与留气法

  进气法

  方法:主要在深层施行补法。进针后刺入深层(九分),得气后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卧倒,针尖向上(向心)令针感上行。

  《金针赋》:“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行”。

  留气法

  方法:由徐疾和提插法组合而成。进针后刺入中层(七分),得气后施行补法,如紧按慢提九数,然后将针直插至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消积聚。

  《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瘕癖癥,针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乃停。”

  《针灸大成》:“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癥瘕消溶气块匀。凡用针之时,先运入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气块之疾。”

  (八)抽添法

  抽,指上提;添,指按纳。浅、深、上、下提插搜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故名“抽添法”。

  方法:进针后先提插或捻转九数以促使得气,再向周围作多向提插,然后再向下直刺按纳。

  《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

  《针灸问对》:“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数推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