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HR靠不靠谱,看他如何招人?解读腾讯、滴滴、阿里的人才策略

 边城酒 2017-12-06




大公司招人不仅仅是依靠知名度,品牌的背后更多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思考。本文节选了三家知名企业内部人士的分享,看看他们是怎么做招聘的?


腾讯:“精兵”策略


几年前,腾讯在招聘过程中察觉出两个现象:


1、有些应该由中层管理干部面试的岗位,并未被他们面试,而是一线的Leader面试后,就决定录用了。这种流程绕过的现象,可能会带来录用标准的降低和人才质量的下降。


2、高端候选人(比如专家或者是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面试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让人很担心这些核心人才的质量。


为了提升招聘质量,腾讯推动实施了“精兵项目”


一、广开源

想要选出优秀人才,首先得要有足够多的候选人可选。


二、精甄选

强调八个字


(1)精益求精

包括两个标准:

a. 新增招聘:招聘的标准不能低于团队的平均水平。

b. 离职替补招聘:应该不低于离职这位员工的职级水平。


(2)亲力亲为

招聘是最不能授权的事情。


如果过度地往一线授权的话,会导致什么结果?

越是一线的人去招聘,很可能招回来的是“神经末梢”的执行单元,只会把目前所看到的一亩三分地干完就完了。广泛层层往一线授权,会大多招回来的是只能够干好眼下活的人。


腾讯招聘强调亲力亲为:部门第一负责人一定要面试。即使你管理幅度太宽、很忙,要授权给总监,这位总监也一定是被认可有能力做好高标准人才把关的人。


通过制度要求和激励手段,使得人才质量不断提升。


三、严需求


比如说腾讯的官网上面常年挂着两、三千个招聘需求,但这么多需求都是真需求吗?


没有编制了,但把需求挂在那里,想“收一收简历”,通过人才交流保持跟市场的接触,以及了解外部候选人的想法,这个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太多水分了就比较坏了,会引起什么效果呢?


伯乐(内部员工)推荐是腾讯的第一大招聘渠道,每年伯乐推荐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


但不真实的招聘需求挂在官网上,如果处理不积极或者面试得很随意,会伤害伯乐的感情和体验,使伯乐们推荐候选人的积极性降低,伤害渠道,也会使外部候选人对腾讯招聘产生质疑。


今年腾讯把需求做一个严格的对比关系,剩余编制:发布需求量=1:1.2



滴滴:尽量选聪明人


最近两年,招聘越来越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才愈发难找;同时创业的大环境非常好,国家给了很多扶植政,很多人自己创业去了,一个好的人才特别难找,甚至90后都不太容易找到,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你想要的特别优秀的人。


1、塑造精英文化


一个人的情商可以提升,而智商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招聘的时候,尽量选高智商的人,说白了就是聪明人。


精英是指复合型人才:对商务的敏感度、对市场的感觉、对自身业务的要求,对上下游关系的处理,还能做一些你想不到的业务,如果能找到这样一波优秀的人,哪怕是一两个,之后再去吸引好的人才是很容易的。


我们把人才分为A、B、C、D四种等级,最优秀的精英是A类人员,往下有B、C、D。我们宁愿招一个优秀的A,哪怕花两个B的价钱,也不要招两个B。


为什么?


因为B类员工会增加其他的负担,而一个A类员工的工作能力远远超过两个B的员工,可以帮老大减轻很多负担,很多你没有想到的地方,他能想到,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公司是否有精英文化,取决于老板的心态。如果你想成为谷歌那样优秀的公司,就一定要招最优秀的员工。


2、优秀人才的聚群效应


今天你要招一个A类员工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A类员工都自己创业去了,你能否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们,并且留住他们是非常大的考验。


A类的员工更愿意和A类的员工在一起工作,优秀的人会吸引优秀的人,而B类的人可能不会找B类的人,他会招聘C类和D类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A类的人有足够的自信,希望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交流,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而不用担心被抢了风头,因为他足够自信,就像谷歌、百度最初的那一批员工。


相反,B类的员工会有不安全感,你来之后会不会挤掉我?或者让我的工作很难做?所以他往往会招聘C类和D类的员工,一旦招了C类和D类的员工他就会不断提出需求,说他的工作干不完,需要招更多的人,这个时候,招聘要判断几件事:


第一,他的产能是不是足够?有些人没有100%饱和,如果没饱和他还在要人,就要考量一下;


第二,如果他不停要人,你可以看一下他招的人都是什么人,是不是能力很一般?



阿里铁军:要又傻又天真


1、阿里巴巴选销售的标准是什么?

 

蔡宇先生曾介绍说,阿里选择一线销售人员的标准是“又傻又天真,又猛又持久”。

 

“又傻又天真”并不像字面上理解的这样,事实上“傻” 和“天真”背后其实是智慧:面对眼前的挑战和困难,内心依然对未知世界保持乐观且充满憧憬,这样的员工是阿里当时最喜欢的员工。

 

马云自己也讲过,其实阿里99%的聪明人都陆续走了,最后留下来的就是那1%比较“傻”和“天真”的,但这背后反而是大智慧。

 

阿里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发现,一些出身三、四线城市,甚至是来自农村家境相对比较贫寒的销售,往往会比在一、二线城市的销售人员做得更好。

 

因为他们自我证明、赚钱、成长的意愿非常强。因而他们的动力和冲劲也特别足。

 

2、面试中如何考察候选人的“要性”?


动力足是销售人员成功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这就是阿里一直强调的“要性”。

 

阿里从面试开始,就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去考核候选人对目标的忠诚和对成功的渴望。


比如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随手拿起桌边的一个东西,请候选人把自己视作目标客户,给他们一分钟的考虑时间,把这个产品卖给自己。

 

事实上在一分钟的考虑时间内,销售候选人多半不会想到很好的方法,但这种情况下恰恰正好能考量出候选人的“要性”

 

有的人就会特别坚持,虽然他没有很好的办法,但是不愿意放弃,愿意坚持、坚持、再坚持,要把这个东西卖给“客户”。

 

另一个阿里常用的方法,是会从桌上拿一摞名片出来,请候选人去对面的写字楼,在半小时内拿四张名片回来。


这种情况下,通常十个面试者里面,可能会有接近一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也会有三、四个回来的时候手里边会拿着三五张名片。

 

其实去写字楼里要名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能坚持出去扫楼的人,还能在不了解公司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要回名片的人,阿里就会认为这些候选人的“要性”比较强。

 

在企业里,执行力就是在很多的规则都不清晰的情况下,还能以结果为导向,想尽办法去做好这件事,拿出结果。这也是企业和老板们所期望的。


3、招聘中对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视


在阿里的面试中,HR的比重如此之重,还是源于阿里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重视。

 

蔡宇先生介绍,政委事实上是把关和衡量这个候选人是否具有“阿里味”,是否具备阿里要求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为什么阿里要如此重视,并将价值观放在销售团队招募中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对于很多销售团队管理者都认为业务是第一位的,销售最重要的是要出结果、出业绩。但阿里坚持认为,除了能力以外,价值观非常重要。

 

一方面,因为其实在阿里当年B2B的销售产品的复杂程度没那么强的情况下,员工的状态和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大程度上决定销售的业绩。不同于卖一个上千万的、特别复杂的一套系统或者一个设备的销售。因此,阿里会非常重视员工的性格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阿里认为,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能够保证组织更加长远的发展。所以公司不太会为短期业绩的压力和要求,而放弃对组织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要求。

 

举两个例子:


通常阿里销售技能培训完之后都会有考试。这个考试看似很简单,但它的要求和严格程度甚至不亚于高考。在阿里,哪怕是任何一个小小的业务技能的通关考试,一旦被发现有人照抄或者作弊,就立刻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团队。

 

另外,销售日常所有与客户的电话记录、纪要,以及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输入的每一个沟通记录、拜访记录,都绝对不能作假。一旦被风控部门查出来作假的话,就需要马上离职。

 

销售这个职业,最容易被认为结果导向。只看结果而忽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和动力,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