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參同契》

 动力实体能 2017-12-07


 

雙延館主


           悟真篇有:

           「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和

「震龍汞出自離鄉,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以上前一篇是萬物生,後一篇是還原。圖一黃色是參同契左右二所,又是戊己土,又是坎離,所以這兩所或坎離要合一才能還原,戊己土是腹腔(左,右)神經節,在左右腹腹腔 (Celiac Ganglion)神經之下是腸系膜上叢 (Superior mesenteric ganglion– 橙紅色) ,注意,從這橙紅色地帶可以用圓規畫一圓圈,這圓圈剛好包括兩腎在內(綠色地帶)

 

交感干和其神經叢和節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一



真人潛深淵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二

 

               在未再進一步討論,我們先在參同契內抽出三段契文和其歷代註解如下:

 

v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旋曲以視聽,開闔皆合同,為已之樞轄,動靜不同竭窮。(圖二)

補註:此章言性命雙修之道。釋經文引內養性,配以伏食也。前二節,即所以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原本隱明,內照形軀也。〇前章言三物相含受,則真氣已入於中宮,從此當護持三寶,無使發洩,蓋外之耳目口,實通於內之精神氣,而為三寶也。閉塞耳關,則精聚於中;閉塞目關,則神斂於中;閉塞口關,則氣會於中。正以規中,乃真人深潛之所,當守其浮游之氣也。旋曲視聽者,抱一無舍,呼吸綿綿,其一開一闔,嘗與真人合同而居也。能合同,則可為己之樞轄,而動靜不失其時矣。動者行火,靜者凝神。〇經云:真人至妙,彷彿大淵。真人原在坎宮,傳雲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真人迎入離宮矣。〇陸註:指直人為真一之氣是也。但以規中為產藥之處,以浮游為爻動之時,以旋曲視聽為守候而偵察之,蓋謂持三寶,將以臨爐採藥也。說來轉折太多,不如直主得藥之謹後言。〇浮游守規中,守此浮游之氣於規中,即下文所謂順鴻濛蒙也。旋曲視聽,謂三寶皆內用耳。樞轄者,如戶之有樞,車之有轄,能關東而鈐制之也。動靜不竭窮者,內煉外交,朝朝暮暮,循環而不已也。〇陸註:《陰符經》云:九竅之邪,在乎三要。三要即三寶。戊土能制己土,故曰樞轄。己謂己土,而戊土者,即深淵之真人。」

 

v 「旁有垣闕,狀似蓬壺。環匝關閉,四通踟躕。守禦密固,閼絶奸邪。曲闔相通,以戒不虞。此條舊在巍巍尊高之下。(圖三,圖四)

 

補註:此言養鼎為求藥之地;鼎中藥候,按期而至,但恐行不順軌,以致真氣損虧,故須慎密以防之。丹室之旁,別營垣闕。丹房調鼎處也,既嚴關鍵,又謹守禦,所以杜同室之情竇。壺室之間,連延曲閣,所以備外侮之生心。李云:此即前章管括微密之意。蓬壺乃仙島,喻丹室之屹然中立耳。四通踟躕,凡隙穴相通處,皆須顧慮也。舊指垣闕為神室。夫神室止一下田,安有旁設者?或將蓬壺垣闕,比乾坤門戶,與下曲閣不符。或以垣闕曲閣,比八門九竅,意反涉於懸空。以戒不虞,見萃卦象傳,言當提防心意也。」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三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四

 

 

 

v 「性主處內,立置鄞鄂,情主營外,築完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受執之時,情合乾坤。(圖三)

補註, 此見煉已為採藥之本 。言魂魄而及性情者,魂魄屬兩家,性情在一身,若欲魂往朝魄,先要性能攝情。必煉已純熟,常靜常應,斯陰陽可與交會矣。陸註,惟其魂為魄之室也,故須內定其性,惟其魄為魂之宅也,故須外接以情,性處乎內者。安靜虛無,以養元神,立先天也,故曰立置鄞鄂。情營乎外者,關鍵三寶,以裕精氣,修後天也,故曰築完成郭。惟城郭完全,而人物安矣。然後可以配合乾坤,而行採藥之功。上陽註:性主實精物內,情主伏氣於外。〇陶註:此條性情就初關言,性至靜,立鄞鄂者,養性存神,憑玄牝以立根基也。情主動,築城郭者,保精裕氣,借藥物而固根基也。城郭完全,人物乃安者,築基須進氣,採藥煉己則烹汞成砂,國富民安,身心寂不動也。煉己之要,歸重情主營外一邊,故曰情合乾坤。又云營外之功,須一剛一柔,三年無間,斯時內藥堅凝,方可交合而行還丹之術。即道家養生《悟真》所云:民安國富方求戰也。

 

補註;性情有指兩家言者,推情合性,金木之辨也。有就一身言者,性內情外,動靜之分也。〇鄞鄂,經傳兩見。經言鄞鄂以元神之主宰為命脈,傳言鄞鄂以真氣之交結為命根。故陸氏解為命蒂。但字義須考來歷,鄂與萼同,承花之蒂。毛詩“鄂不可證。鄞與堇同,乾汞靈草,産於鄞邑之赤堇山。魏公上虞人,地接四明,當是親見此草,而筆之於書。」

 

           從以上討論已明白,戊己土的來由,這裡是二炁,那麼這二炁會合一嗎? 如果有素修練者明白張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內所說的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和五氣朝元等,那麼戊己土的兩炁便會合而為一,而由腹腔神經節(戊己兩土)遷移到腸系膜上叢(圖五 )

 

 

 

 

參同契 規中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五

 

 

           黃庭經說:「鄉泉幽闕高崔巍」,而《參同契》又說:「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從圖看腸系膜上叢,這神經叢不是像真人潛深淵嗎? 我們認為這腸系膜上叢就是古人所說的規中,因為從規中可以劃一圓()形,而這圓形可包括兩腎在圓規形內,這是古人內視而得的智慧嗎? 這不是可以說是浮守規中嗎? (圖六,圖七)

 

 

  

 

規中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六

 

 

 


 

規中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七

 

 

           另外圖三又可以看到《參同契》說:

           「旁有垣闕,狀似蓬壺(圖四像柳葉嗎?)。環匝關閉,四通踟躕。」又

「築完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

 

如果戊己土是坎離代表,那麼腹腔神經節就是坎代表,那麼悟真篇所述的:

「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裡陰,從些變成乾卦體,潛藏飛躍總由心」,這就是說腸系膜上神經節(規中)就是乾卦體了。古人言語的智慧和隱藏是何等巧妙呢?

 


《參同契》 <wbr>- <wbr>規中

圖八

 

元陳虛白撰的《規中指南》是我的妙訣名曰規中,所以守一子識如下:

「嘗考人之一身,心腎相去八寸二分,心以下三寸六分屬陽,腎以上三寸六分屬陰,中間一寸乃水火交媾之處,名曰規中」。以上所說,就是見人見智,讀者自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