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贪不妄随时过,一日清净一日仙

 tjboyue 2017-12-07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之所以神秘且极富魅力,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与其他已中断的古文明不同,我们拥有着几千年不间断的文明。换言之,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是从上古就开始的,倚靠着祖先的智慧和勇气,我们抵挡住历史几次湍急洪流的冲击,固守住炎黄子孙的精神根本,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芸芸众生如过客一样旅居这个世界,但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如一根红线,从遥远的古代一路延展到现今尊德重道的你我手中。如果分析一下这根红线的成分,那么绝大部分都是可以称为“文化”的东西,只要我们还热爱并认同这种文化,就自然欣欣向荣、生生不已。


暂且不论外来文明的影响,中国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是道家和儒家,它们几乎构成了传统中国人思想的两个方面。但是,很多人往往更关注儒家思想,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最有影响的学派并陪伴着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致使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而道家思想天然就是“处下”的,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它没有那么“任重而道远”,而是如羽毛一样轻盈灵动,如云雾一样在我们的思想中若隐若现,引用《易经》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长地久”、“金玉满堂”、“无中生有”等等,皆源自道家经典之一的《道德经》。道家思想之于我们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影响,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性格。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JosephNeedham)博士曾评价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并进一步说,“中国人的性格中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自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传说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本不想留下任何文字,被守关的尹喜缠的没办法写下了一部5000字左右的著作,也就是《道德经》,如今这部经典漂洋过海,被译成近500种译本,涉及30多种语言,深刻影响了海外各界,老子如果知道了,会浅浅一笑吧?


道家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理念,并不仅仅形而上地坐而论道,而恰恰相反,它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学、医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许多方面,而其中最备受大众瞩目的大概就是道医和道家养生,因为这两项对提高生命质量是有着最直接、切实好处的。谈到道家思想在医学和养生方面的探索,就不得不提一下庄子,他创立了“至人、神人、真人”的人生境界标准,并描述神人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熟悉道家思想的人即会理解,道家认为:人这种生物有着无穷的潜能,如果实现了这些潜能,便可以“天地同修,日月同寿”了。我们姑且不论这种伟大而崇高的理想能否实现,单从其珍视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最大化理解每一个个体的潜力和存在价值这一方面,就让人感动、感激。后世道家以上述这些理论为根据,认为人身生命的规律是与天地运行不息的规律是相参同的,便建立了一种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并从物理、生理,化学药物,锻炼精神、颐养神气,祭祀、祈祷、净化思想信仰等多种角度出发,创立了一整套以“长生久视”为目标的养生体系,为后世所受益。


医学方面,过去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这种学术思想而来,因此,在魏、晋以后,医家不通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周易等道家学术的,便在医理学上大有欠缺。养生方面,道家不仅仅注重闻慧,更为重视修真,主张通过锻炼筋骨、导引吐纳、运气调神、茶养、食养、药养、道乐书画等多种途径达到怡养身心的目的。所以说,道家养生是很鲜活地存在于你我日常生活之中的,并非是玄之又玄的形而上的事物。举例来说,备受国人喜爱的太极拳就是以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中国传统内家拳术。另外,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也都是道家传统导引养生的重要功法,就更无须说辟谷和内丹功了。近年来,上述易筋经等功法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一(易)五六八”健身系列,加以全国推广。


道家医学和养生的好处不言而喻,但道家本身又是沉默而含蓄的,正如《道德经》所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它并不像其他文化那样乐于和善于表现自己,这就使得现代人失去了许多了解它的机会。因此,为了更多的国人能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受益,“尊生精舍”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雅集这种古朴的形式与朋友们完成了一次朴素的分享,之所以说“朴素”,是因为我们秉承一个理念“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所以雅集现场也并没有刻意追求奢华的视觉观感,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文人雅士畅所欲言、齐聚一堂。另外,适逢阴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个节日现今是一种文化符号,在此时举办祈福道场,就如同中秋、端午、重阳的节事一样,蕴含着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因此,我们恭请了全真龙门派的八位道长为我们还原了一场道家传承千年的祈福解厄仪式,在鼓乐齐鸣的祈福声中,开始了我们这次雅集活动。


祈福道场圆满结束以后,现场依旧沉浸在祈福仪式的美感和信仰的庄严所带来的震撼中,直到我们的太极拳、古琴和箫演奏的老师登台表演,大家才又活跃起来。

首先登台的是蒋逸老师,表演箫独奏《绿野仙踪》,悠幽的箫声如行云流水般流入每一位到场人的心中,若虚若幻,含蓄深沉,余音袅袅,我想美好的音乐是可以使心沉静的,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丝作为,而老子摄生养神的六字诀即是“致虚极,守静笃”,音乐即是通往这种“灵台无物,一念不起”境界的清净法门。

接下来登台的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海军老师和中央音乐学院西西老师,两位老师合作演出太极参琴香。现场,一曲古琴《流水》时而潺潺切切,时而澎湃浩荡,与太极拳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的拳法水乳交融。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以淳厚淡远之声,求得弦外之意、传达静虚之念,与袅袅缭绕的道家降真香共同营造了一种空灵清净的境界。

雅集现场,朋友们带来了自己的书画与刺绣作品展示,这真正体现了雅集的真义,每一个人的参与并乐在其中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

随后,大家分场地分别进行了太极拳、香道和古琴的互动活动,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方寸之间,共穷天地施化之理,同明身心运用之机。

咱们祖先传下来的悠久文明在几千年间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冲击,反而因兼容并蓄而越发强大。但现今与古时候的缓慢渗透不同,冲击波式的人文越迁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国人,尊德重道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内心选择。在这个不再尚古的当下,渔樵耕读,原养性明道之法门,今借以谋名利;衣食住行,原蔽体充饥之天物,今借以逞豪奢。然而,现有茅庐“尊生精舍”,被褐怀玉,与您“不贪不妄随时过,一日清净一日仙”。




5分钟在线测试中医体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