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词训解之四:良知大定

 昵称5262476 2017-12-08

 

 
 

佛教有楞严大定。楞严是佛心、佛首,楞严定境,定于本性真心,是明心见性究竟圆满之境。

 

良知大定,定于良知,是仁者安仁的圣境。颜回“三月不违仁”,庶几近之;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此境界。如果说《大学》“静而后能定”是初级定,良知大定就是高级定,终极定。良知即道心仁性,故良知大定亦可称仁定。

 

定则不退。君子而立,建立了基本人格,立定了道德脚跟,立足于仁,就是定于仁。圣贤君子,仁德不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不移,大德不退。程颐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为学不进则退,故君子于学,不可以已,必日新日进,必至圣人而后已。君子于学,有进无退;圣人之学之德,无所进退。因为圣人文化登峰,道德造极,率性而行都在道上。
 
注意,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不能理解为道德停滞和不求进取。君子日新日进,进乎圣境,身与道俱,自然自强不息,至诚无息,欲退不可得,率性大自由,永远不逾矩。
 
未到圣境的君子和贤者,德性就不圆满,言行难免有漏。但漏洞只是过失,与罪恶不同。君子贤者不会蜕化为小人恶人。
 

仁德不退,又可以分为三种不退:一是信仰不退,中道信仰坚定,永远不会动摇迁移;二是言论不退,思想言论中正,永远不会胡言乱语;三是行为不退,行为善良正义,永远不会胡作非为。

 

良知定,定于内,最高境界是圣境,表现为“从心所欲不逾矩”;定于外,政治追求是王道,落实为仁政德治礼乐制度。最高政治追求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理想。

 

东海有诗自题《大良知学》曰:十年风雨不寻常,不赶潮流气自昂。魔难几经成铁汉,士心一立胜金刚。这里的士心,即士君子之心,士心一立,就是良知定,仁定。

 

人定胜天,未必;仁定胜天,必然,仁性之天高于自然之天故。“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反过来说也成立:天之美者在于仁。仁,天也。仁性就是天心天性,天之本质。

 

良知大定的近义词有:止于中道。本章可与《儒词训解之九:止于中道》参看。2017-12-5首发于儒家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