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强CT虽好,奈何造影剂外渗太坏

 昵称41082923 2017-12-08


作者:一枚小护

来源:掌上医讯


强化扫描作为一种重要的CT 检查方式,对于疾病的CT 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某些病变的分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CT增强扫描要求碘造影剂注射压力大、流速快,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肿瘤晚期以及伴发血管病变的患者而言,更容易发生造影剂外渗。一旦发生,将会导致局部组织炎性水肿,可造成皮肤软组织溃疡及坏死,甚至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诱因之一。因此,在扫描检查前对患者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风险进行预估,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期减少血管外渗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造影剂外渗后护理人员液应积极处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造影剂外渗的表现


约0.1%-4%的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30min出现疼痛,平均持续3天(1-30天),可能系造影剂刺激血管内皮所致,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静脉炎。但是没有水肿和红斑出现。


外渗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外渗部位刺痛,烧灼痛,水肿、红斑、压痛,水疱,毛细血管反应迟缓,脉搏消失,感觉异常,感觉麻痹,指端苍白,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等。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1造影剂因素


(1)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造影剂流速可达到2~3 mL/s,给血管壁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造影剂穿破血管外渗到周围组织;


(2)造影剂黏稠度大,渗透压高,可达到500~700(mOsm/Kg.H2O。非离子型高渗造影剂,渗漏到皮下间隙后能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由于细胞外渗透压高,可使细胞内水分被吸收至组织间隙中,造成软组织肿胀,同时也造成细胞严重脱水。造影剂外渗性损伤也可使软组织液体积聚量增加,从而产生穿刺口周围红肿、疼痛后肿胀范围在原渗出范围2倍。


(3)血管穿破后,大量造影剂外渗产生机械压迫,严重者可致骨筋膜室综合征。


(4)造影剂对组织有一定的毒性。


2患者因素


中老年患者,神智不清的患者,虚弱的患者或者是长期接受放疗和化疗的患者,血管脆性强、通透性增加,致注射针头位置不容易固定,加之患者痛感降低,反应迟钝,这些不利因素均可导致外渗的发生 。


3护理人员因素


(1)    护理技术不过硬,穿刺不准确或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    血管选择不好,如穿刺的血管较细,位置不好或者胶布固定不牢固。注射部位为末梢小静脉及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如足背、手背等。文献指出足背发生率多于手背,前臂和肘窝发生率则较低。


(3)上行静脉造影时止血带未松开。


(4)留置静脉导管或穿刺针使用超过20h,多数输液呈微酸性,刺激血管痉挛,血管阻力增加而致外渗。


 (5)注射部位动脉功能不全或淋巴管引流不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血栓形成,局部放疗或血管手术后,淋巴结切除术后等。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


 (1)对于具有外渗损伤的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造影时,应格外小心,护士在延迟扫描时间内,观察药物注射时间尽可能长,避免造影剂大量外渗。


(2)选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


(3)尽量避免选用易致造影剂外渗的注射部位,如足背,手背等,而选择较粗、直而且弹性好的血管,如手臂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避开血管分又区域及关节区域。避免使用近期反复穿刺的血管,及有瘢痕、破损处的静脉,;


(4)不用超过24h的留置静脉导管。


(5)避免使用钢针穿刺。选择20-22 G留置针,套管在血管内潜行长度  >20 mm,高速注射造影剂时可以形成涡流,套管在血管内潜行长度不够可导致中途外渗。并且用胶布将针头固定牢固。观察静脉回血时,不用注射器回抽就可自行快速回血,说明套管在血管内通畅,穿刺时未损伤血管,这两点必须重视。避免使用留置时间超过20H的套管针注射。


 (6)避免在同一静脉多次穿刺。


(7)对于操作人员进行宣教和技术培训。

造影剂外渗的处理


(1)在拔针前抽吸皮下积液。由于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较快,发现外渗时已有大量药液渗入软组织中,此时回抽可尽量多的将渗透的药液抽回 。拔针后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


(2)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位于心脏水平以上,由于重力的作用,患者抬高后,静脉血回流顺畅,也加速了外渗药物的吸收;同时可使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促进液体吸收,减轻水肿。


(3)局部冷敷,温度大于10摄氏度,每天3次,每次15-60min。冰块冷敷,可收缩肿胀区域毛细血管,减轻外渗,缓解局部疼痛和出血;在造影剂外渗发生24 h内严禁热敷,否则可造成细胞肿胀,促进组织肿胀的发生,减缓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并有可能导致水泡、溃疡等并发症;


(4)局部起水泡,小水泡尽量不要刺破,可以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对于较大的水泡,可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对于发生溃疡者,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创面,如有脓液,可用双氧水清洗,将坏死组织除去,并用消毒的干棉签将组织中的气体及液体挤压出来,然后用康复新湿敷。


(5)中华放射学分会在碘对比剂使用指南中建议:对于轻度外渗患者多数损伤轻微,无需处理;嘱患者注意观察,如外渗加重,应及时就诊,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中、重度外渗患者的处理措施: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早期使用50%硫酸镁保湿冷敷,24 h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黏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0.05%的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6)另有研究表明:50%硫酸镁是临床常用于静脉外渗局部湿敷的药物,因有高渗收敛作用,能在短时间内促使组织水肿消退,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其缺点是镁离子对血管内皮无修复作用,且湿纱布包裹不透气,药液刺激可加重疼痛。在造影剂渗出24h内使用冰马铃薯片外敷效果更好。喜疗妥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璜酸粘多糖,具有抑制组织中透明质酸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有减轻水肿和血肿的作用,局部外涂后,可迅速穿透皮肤,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并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效,可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局部水肿。


(7)用20%甘露醇湿敷,甘露醇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被分解,且20%甘露醇相对于组织液来说是高渗的,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液体渗透压平衡原理,肿胀组织中的水肿液会向外吸出,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也减轻了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了局部治疗作用。


(8)在我科室临床处理中,外渗部位粘贴水胶体敷料,配合冷敷,亦能取得良好疗效,材料易得,处理方便,患者依从性较高。


(9)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在造影剂外渗后出现焦虑、急躁情绪,在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时认真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参考文献
1.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护理体会 张玲芳
 2013年6月5日第22卷第ll期 V01.22,No.11,June 5,2013
2.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造影剂外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许小曼,程秀华,屈静林,曹金红 护理管理杂志Jun,2013 V01.13 No.6
3.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袁露,路莉,路欣,程广军,徐凯
徐州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2013,33(12)
4.新鲜马铃薯片加喜疗妥软膏用于造影剂外渗的效果观察
吴小红,陈美红,李 芸
护理与康复2013年3月第12卷第3期
5护理与康复2013年3月第12卷第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11月第17卷第6期Chinese J Med Imaging,November 2009,Vol 17,No.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