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网罗天津卫 2017-12-10

钞关浮桥与钞关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潞河督运图卷》,是记载潞河尾闾三岔河口一带漕运盛景的一份重要历史资料。这幅《潞河督运图卷》为绢本设色,高41.5厘米,长680厘米,据收藏者初考,此画应该是乾隆时期镇江画家江萱所画。纵观这幅《潞河督运图》,大气磅礴,流水行云,整幅画面以天津盐坨春季开坨为核心,以巡盐御史一年一度启程出巡为主线,向左右两侧展开。左面以南运河(卫河)表现运河漕运通关纳税的情形,右面画了望不到边的舳舻海舫驶向外海的画面,表现了河海相济的漕运通道。根据画面上所表现的四至范围,我们可以想见到作者江萱站在卫城鼓楼上和城墙上,分别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极目观望,以写实的手法把目力所及描摹在画卷上。灵动地再现了从钞关浮桥到三岔河口再到城南紫竹林村一带海河两岸风物盛景。为我们了解乾隆年间天津三岔河口一带漕运经济、商贸民俗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寺庙衙署、民商市井、百姓船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景教材。

潞河也称白河、北运河,北通北京,东南通天津,与大运河相接,可达杭州,经海河,可出渤海海口。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元代京城大都,内城分50坊,人口约10万户,各类市集30多处。内城主要是皇城和大都的百姓,外城居住着商人和外国人。“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莫不仰给于江南。”盐、茶、米、粟、麻、丝,明清之大木、金砖,都得靠南方运来。京都所需物资,无论海运、河运,都从直沽(天津)中转到通州通惠河,再运到大都。其中漕粮大部分沿潞河北上至直沽广通仓(北仓)仓储。直沽广通仓始建于至元十六年(1279),清雍正元年(1723)在此建库式仓廒,号称“百万仓”,兼收储山东、直隶一带的杂粮,供应集散京都及周边军民所需粮米。在三岔河口督粮厅办理交卸关文的船只,即可到仓廒卸粮收储或转运。

自汉代起,历代皇帝都把食盐当做重要战略物资而由国家控制,天津长芦盐区是国内质量最好最大的产盐区,所产长芦盐从元明时期就是贡盐。自康熙年间起,每年巡盐御史从天津启程对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盐务进行督查巡视,是一件十分隆重的大事。所谓潞河督运无非是督粮和督盐,而这幅画作实际表现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巡盐御史出巡和长芦盐坨开坨的盛事场景。

打开这幅珍贵画卷,运河两岸的衙署、店铺、街道、寺庙、民居等历历在目,三岔河口周边河面上绘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各种船只60余条,或乘船、或骑马、或步行,或坐轿的各色人等800余人,灵动如栩,一派繁忙。如果我们从运河的上游也就是画卷的左侧看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钞关浮桥和北码头”。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钞关和钞关浮桥】

       一条铁链锁着三只小艇封锁着南运河的河道,因为不到开浮桥的时间,所以要防止船只冲关,保证浮桥的安全。自从元朝建都大都(北京)后,需要从南方运送大批的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从天津盐坨运去漕盐,三岔河口附近就成为其转运中心。金在此地设立“直沽寨”,元延祐三年设“海津镇”,这里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

“钞关”是专门收税验货的关卡,因最早交税要使用明代的“宝钞”,故称“钞关”。运河北岸的“钞关”,原本设在河西务,俗称“务关”,大运河开通后,漕运及各种客货船只剧增,为方便课税,康熙四年(1665年)务关由河西务移驻天津,在城北南运河北岸甘露寺旁,设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天津钞关,百姓俗称北大关。《津门杂记》载:“天津钞关,在北门外河北浮桥旁,人称大关,征收水陆出入货物税银。”在水陆交通要道、货物集散之地设关课税在我国古已有之。清因袭明制,分设户部关和工部关,户部关征收货物通过税和商税,工部关只征收竹、木等建材税。从南方运来的粮食、丝绸、糖茶、百货等各种商品都要在此完税方能放行,故浮桥两侧常常停满了大小商船。漕运的发达促成了北大关侯家后一带的商业繁荣,清代的“康乾盛世”,更使北大关的商业繁荣达到鼎盛。明朝大文豪李东阳曾作《吴粳万艘》:“盛朝供奉出三吴,白粲千钟转舳舻。欸乃声连明月夜,参差帆指紫云衢。万年壮丽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厨。圣主忧勤先稼穑,予来应未有稽逋。”描绘了江南稻米经三岔河口转运京师的盛况,漕船千艘,史书称“舳舻蔽水”。诗人傅若金也有这样的诗句“转粟春秋人,行舟日夜过”,诗人王懋德也有“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动人诗句。元朝诗人张翥更有“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诗句,写出了运河里船桅如林的壮观景象。天津开埠后,在沿海的通商口岸设立新海关,将原户部工部的税收关口合并成为“常关”,“钞关”之谓遂成历史。天津人习惯以钞关为中点,其上游的北岸称为“关上”,其下游的北岸称为“关下”。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上关下演绎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从三百多年前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钞关浮桥人来人往,有百姓也有官员,有挑担的、携物的、坐车的、贩卖的,一位打把势卖艺的师傅挑着“刀枪剑戟”正准备上岸进城。天津卫城北门直通京师大道,因此这座钞关浮桥也就成了京师大道的咽喉所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把帝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为和侄儿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大军就在马头这个地方渡过大运河,在沧州首站告捷,一路之上势如破竹,直捣南京,不久,攻陷南京,夺得帝位。为纪念渡河的这个“马头”,令人在渡口两端各立一牌楼,分别写上 “龙飞”“渡跸”四个金字,并在运河南岸设立“天津卫”驻扎军队。开启了天津城市建制的序幕。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天津保甲图说中北门外浮桥龙飞渡跸图)

过浮桥登北岸,我们看到钞关雄伟,巍然屹立,过往船主都须停船登岸完税。清政府为鼓励漕运船户的积极性,允许船户们可夹带一些南方的土特产品到北方出售,以贴补沿途的费用。钞关的官员要逐船检验计量,核定货物种类、重量,核定应纳税金。许多船主干脆就在这里卸下夹带的土产、洋广杂货,上岸交易,竟成就了“针市街”和“估衣街”的繁盛,也带动了北大关地区的商业繁荣。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明信片中的北浮桥和北大关)

 

北大关地区的商业繁荣,主要集中在北门外大街、估衣街。针市街。竹竿巷、河北大街一带。北门外商业区就像一只蜻蜓,北门是头,身是北门外大街,尾是河北大街,针市街竹竿巷,估衣街侯家后中街就像两对翅膀。这样一只“蜻蜓”成为当时天津卫的商业金融中心,是十分形象的。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北门外大街自乐壶洞起至浮桥止,沿街店铺有百货店、鞋帽店、杂货店、鲜货店、糕点店、文具店、南纸店、海味店、烟酒店等。至今,天津人提起卞家的隆昌海味店和五甲子老烟铺来,仍津津乐道。《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北门外大街的隆昌海货店】

民国时期大文豪李燃犀在他写的《津门艳迹》里,有一段形容北大关附近地段的文字:“南北着论,由北营门到北门;东西着论,由双街口到单街子。这个大十字街附近一带商贾辐辏,舟车往来,及早没晚,车马喧闹,行人拥挤。侯家后茶店门口有几家落子馆茶楼,鳞次栉比。所有这一带的娱乐场所都和商家铺户杂错在一起,更显得相形益彰,大有相依为命之势。”北大关地区的商业繁荣持续了数百年之多, 1912年的“壬子事变”和后来的两次直奉战争,北大关一带遭到乱军的抢掠烧杀,大批的商铺迁到租界地,造成了天津商业中心的两次南移,使北大关等地方的元气大伤,才形成租界地商业繁荣的新格局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民国时期,繁华的北门外大街)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现南运河处天子津渡纪念公园的卧牛石雕】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清末的北关浮桥)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外国明信片上的钞关浮桥和钞关衙门)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一)

                           【南运河处天子津渡石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