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之九三岔河口的北岸

 网罗天津卫 2017-12-10
●《潞河督运图》中的天津风物之九

三岔河口的北岸

高 伟
三岔河口的北岸
  三岔河口北岸寺庙较多,香火较旺的有两座,一座是佛教寺庙望海寺,一座是道教宫观香林院。

  望海寺建于明末,乾隆元年(1736)重修。据《天津县志》记载:“望海寺在城外河北,乾隆元年巡盐御史三保题请重修,赐有御书匾额。”乾隆十次来天津巡视,有七次到望海寺拈香礼佛,并留下七首御制诗和匾额殿联。后因三岔河口裁弯取直,望海寺被迫拆除运到八里台重建。现望海寺仅有两件物品传世,一是焚化炉,二是铁钟,均保存在大悲院中。

  香林院建于清初,是天后宫道士李怡神所建。香林院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园林式道观。李道爷有个心爱的弟子叫王聪,号野鹤,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尤精古诗唱和,时有妙句震惊四座。王聪好交友,喜风雅,津门文人学士常来院中雅聚,一起吟诗唱和。乾隆皇帝非常喜爱香林院的典雅别致,多次来此拈香驻跸并赐名,亲书“崇禧观”匾额。为了方便皇上在天津的用膳和休息,盐商们集资在崇禧观的隔壁,建造了一座庭院以为“恭进茶膳”之所。据称天气晴朗时可望见渤海湾,故称海河楼(百姓又称“望海楼”)。乾隆帝曾有诗赞曰:“香林院畔海河楼,驻舫凭栏一畅眸。”乾隆帝在用茶膳之余,还可在院内散步休息,因此对盐商们称赞有加。

  图卷作者应该去过三岔河口北岸的这几座寺庙,因此画起来位置准确无误。最东侧楼院雕梁画栋还保持崭新的模样,应该是乾隆三十八年新建的海河楼。旁边立有旗杆的寺庙是崇禧观,西边有牌楼的寺庙就是望海寺。嘉庆即位后,因没有帝王来津巡视,海河楼院中荒草丛生,楼阁堪堪荒圮。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法国强租海河楼和崇禧观原址的土地,传教士谢福音将楼院拆除,盖起了“圣母得胜堂”,将海河楼的花园建起了临时的法国领事馆。百姓们仍沿袭旧称,呼其为望海楼教堂。

三岔河口的北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