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烂了、裂了、长斑了……18种甘蓝病虫害,都在这里!

 雨露plngq5r52x 2017-12-10

1.甘蓝霜霉病

气温忽高忽低,日夜温差大,白天光照不足,多雨露天气,土壤黏重,低洼积水,大水漫灌,连作菜田和生长前期病毒病较重的地块,霜霉病为害重。

症状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球。

初期在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扩大后为黄色或黄褐色,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空气潮湿时,在相应的叶背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可用霜霉威盐酸盐或烯酰吗啉浸种;

也可用甲霜灵·锰锌可湿或甲霜灵、恶霜灵·代森锰锌拌种。 

(2)发病初期

烯酰·丙森锌;甲霜·霜霉威;丙森·霜脲氰;恶酮·霜脲氰等药剂。

(3)发病普遍

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烯酰吗啉+百菌清;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百菌清;丙森·异丙菌胺等药剂。

2.软腐病

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多在包心期发病。

症状特点:

多从外叶叶柄或茎基部开始侵染,形成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迅速发展,使根茎、叶柄、叶球腐烂变软

有时可以看见茎基部有乳白色菌脓,而且有恶臭味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播前用中生菌素拌种

(2)发病初期

氧化亚铜、氢氧化铜、代森铵、松脂酸铜、络氨铜、叶枯唑、噻菌铜等。

(3)发病普遍

噻唑锌、水合霉素等。

3.黑腐病

症状特点:

幼苗

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

成株

多为害叶片,呈“V”,字型病斑,淡褐色,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部叶脉坏死变黑。

向两侧或内部扩展,致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用琥珀肥酸铜、络氨铜、代森铵浸种。

(2)发病用药

水合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春·氧氯化铜等药剂。

4.黑斑病

症状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

初期在叶面产生水渍状小点,逐渐变成灰褐色近圆形小斑,边缘常具暗褐色环线

后向外发展形成浅色或浸润状暗绿色晕环

随病害的发展,病斑呈同心轮纹,最后发展成略凹陷较大型斑。

空气潮湿,病斑两面产生轮纹状的布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萎死亡。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用异菌脲、腐霉利拌种。

(2)发病时

恶霜·锰锌、福·异菌、丙森·多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春雷霉素·氧氯化铜、琥胶肥酸铜+代森铵;苯菌灵+代森联、溴菌腈+恶酮·锰锌等药剂。

5.黑胫病

主要危害叶及幼茎。

产生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开始是褐色,后变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

发病轻的病苗:

病斑沿茎基部上下蔓延,呈长条状紫黑色病斑,严重时皮层腐朽,露出木质部,后期病部产生许多小黑点。

成株期发病:

植株叶片萎黄,老叶和成熟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

严重时,植株枯死,拔出病株,可见根部须根大部分或全部朽坏,茎基和根的皮层重者完全腐朽露出黑色的木质部,全株枯死。

药剂防治

发病期

恶霉·福;恶霉·福美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地衣芽孢杆菌、丙烯酸·恶霉·甲霜;多·福·福锌;福·甲·硫磺等药剂。

6.菌核病

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

常从叶片茎基部或叶柄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常腐烂,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期菌丝体凝结形成黑色菌核

药剂防治:

乙烯菌核利+代森锰锌;异菌脲+戊菌隆;菌核净+克菌丹;甲硫·霉威+代森锰锌;腐霉利+三氯异氰尿酸等药剂。

7.炭疽病

症状特点:

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水浸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中间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略凹陷斑,常具有黄晕圈

天气干燥时病斑常开裂穿孔

叶柄发病常产生椭圆形或梭形褐色凹陷斑。

药剂防治:

(1) 种子处理。

咪鲜胺锰络化合物拌种或咯菌腈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发病期

唑菌胺酯+嘧菌酯;苯醚·咪鲜胺;醚菌酯+代森锰锌;苯噻硫氰+代森联;咪鲜·多菌灵;多·福·溴菌腈等药剂。

8.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发病,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展后呈浅黄白色,高湿条件下为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大小不等。

有些病斑受叶脉限制,病斑边缘为一突起的褐色环带,整个病斑好像隆起突出叶表。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

可用多菌灵、敌菌灵拌种。

(2)发病期

氟硅唑+敌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苯醚·咪鲜胺;乙烯菌核利+代森联;嘧菌酯等药剂。

9.缘枯病

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包心期发病较重

危害特点:

腐烂部位由暗褐色水渍状变为黑褐色,表面干燥呈薄皮状。

腐烂部位没霉层。

叶球的腐烂主要限于表面叶片,腐烂扩散覆盖叶球后,内部开始软腐,但没有软腐病的恶臭味

药剂防治:

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噻菌铜、琥胶肥酸铜等药剂。

10.病毒病

苗期发病

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病,叶脉附近叶肉变黄,并沿叶脉扩展。

成株发病

嫩叶表现浓淡不均斑驳,老叶背面有黑褐色坏死环斑。

有时叶片皱缩,硬而脆,新叶明脉。

药剂防治:

吗啉胍·乙铜、宁南霉素、琥铜.吗啉胍等药剂。

11.枯萎病

定植后的苗,最初下部叶片变黄。

以主脉为中心,叶片的一侧变黄,主脉向变黄一侧扭曲,叶片畸形。

叶柄,变黄的一侧会由黄变暗褐。

病害严重的植株,在结球前枯死。

药剂防治:

喷淋或浇灌增效多菌灵或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2次。

12.甘蓝裂球

症状特点:

最常见的的是叶球顶部开裂,有时侧面也开裂。

开始一条线开裂,也会纵横交叉开裂。

原因:

(1)与品种有关系

(2)土壤水分过多,作物细胞吸水过多胀裂所致。

防治方法:

(1)一般尖头形品种裂球较少,而平头型、圆头形品种裂球较多。

(2)管理上避免大水漫灌和地面积水,尤其是结球后,遇大雨,要及时排水。

13.先期抽薹

也就是没结球而直接开花。

原因:

定植后遇倒春寒;

育苗期间遇连续低温天气,都易诱导幼苗花芽分化,造成先期抽薹。

防治:

(1)适期播种,早春早熟栽培的应该温度能够人为控制的棚室内进行育苗。

(2)低温时期注意保暖,避免温度过低。

14.菜青虫

危害特点:

1~2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薄而透明的表皮。

3龄以上的幼虫食量明显增加,把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包心。

如果幼虫被包进球里,虫在叶球里取食,同时,还排泄粪便污染菜心,使菜株商品价值降低。

药剂选择:

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氟啶脲、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药剂。

15.小菜蛾

危害特点:

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

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危害,影响包心。

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氰虫·啶虫脒、茚虫威、甲维·甲虫肼、阿维菌素等药剂。

16. 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又叫地蚕虫、夜盗虫,主要危害甘蓝,十字花科为主还有其它作物。

危害特点:

幼虫食叶缺刻状,仅留叶柄并能钻入叶球采食,排出大量虫粪,污染叶球引起腐烂。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

用黑光灯或糖醋蜜诱杀。

(2)药物防治
甲维盐·氯氰、氟啶脲、虫螨·茚虫威 、甲维·虫酰肼 、苏云金杆菌 等药剂。

17. 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又名土跳蚤,地崩子,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危害甘蓝十字花科外,还有瓜类,豆类。春秋两季甘蓝危害严重。

危害特点:

成虫将菜叶啃食成许多小孔,幼苗小时易被吃光,幼虫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从外到里枯黄。

防治方法:

(1) 及时清理残体落叶及杂草,集中烧毁,及时中耕,还表土干燥,减少卵孵化。

(2)药物防治

联苯·噻虫嗪、联苯·噻虫胺、呋虫胺、啶虫脒、鱼藤酮、虫腈·哒螨灵等药剂。

18.甘蓝蚜虫

危害症状特点:

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不良。

对留种植株多危害嫩茎、花梗和嫩荚,使花梗扭曲畸形,影响结实。

排泄物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

防治方法:

(1)利用黄板诱杀

(2)保护和利用田间蚜虫的天敌

(3)吡蚜酮、啶虫脒、噻虫嗪、高氯·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