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感第二讲

 addccde 2017-12-10
 ——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系列讲座(9)

很高兴今天继续和大家交流。上次讲到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感。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们简单复习一下,然后开始新的内容——如何培养安全感。
安全感第二讲 <wbr>——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系列讲座(9)

我们讲到,安全感是少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在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当中,安全的需求位于从下往上的第二层,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安全感就是最重要的。如果安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金字塔就没有办法向上搭建。绝大部分时候如此。例外很罕见。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孩子才会积极探索,勇于学习,否则就会自信不足,畏缩,懒惰,等等。有时候,少儿和同龄人交往中过度防卫,咄咄逼人,也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也和一些心理疾患,精神疾患有关——如果长期安全感不足的话。

安全感,不仅包括人身安全——生理安全,还包括心理安全。家庭就是提供充足的安全感的地方。为了提供安全感,我们做父母的一般不能打孩子。极端例外情况可以有例外。一般不打孩子。我们推荐了希尔斯育儿经。这本书谈心理育儿,谈得很好。关于不要打孩子,书里举了10个原因。我看有点交叉,可以浓缩为7-8个。简单说,就是打孩子根本没有效果。上一代人如果打了,我们被打了,也就算了,哈哈。现在不能打了。我们不能打了。
安全感第二讲 <wbr>——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系列讲座(9)

我们上次讲座的最后还拿二次大战中一个英国人家做例子。一位父亲在战争年代保护两个女儿的做法是,发展她们的独立精神,独自判断的能力,要求他们不随大流。两个少女当中,有一位后来成为英国首相,她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

下面是我们上周现场讲座的PPT里的总结
·1安全=生存和发展,增加安全感是为了全面成长
·2安全包括生理安全、心理-情感安全,精神安全
·3安全≠安逸,不要溺爱

如何增强安全感,我整理了6个方面:
·1. 父母双方充足的爱和陪伴
·2. 友爱、温暖的家庭环境
·3. 学习观察·推理·判断
·4.扩大生活范围、学科视野
·5.低龄儿童接触恐怖故事需留意
·6.善用身体语言

今天我们继续。
上面六条,每一条都可以具体说。举个例子,有的家长喜欢比较——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比较。问题是,家长唠唠叨叨,随随便便,说这些的时候,本人并没有意识——家长脑中没有安全感的概念。他没有想到——自己贬损自己家孩子,艳羡别人家孩子,经常就是制造了一种不安全感。

艳羡,就是一边流口水一边夸人家的孩子,羡慕不已。人比人,比死人,各种学习排名,都是要把人弄死的。我本人从来不关心这些排名,也建议大家不要太关心。这一类比较,传递的是——所有的人都是竞争者:“孩子,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的敌人,都是将来抢你饭碗的,抢你机会的”,孩子心慌慌,时间长了心理很容易不健康。

我们说,安全感是一种“信仰”——当然是打引号的信仰,怎么说,孩子需要从小相信一点——这世界是太平的 The world is a safe place.拜托诸位家长,不要把过多的竞争意识,社会生存焦虑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安全感当中长大。既然世界不太平,你更要让孩子在安全感当中长大,如果你告诉他“满全界都是狗,所以你也要做狗”,事情就坏啦。接受残忍的现实,也需要一个时间吧。从小把孩子当斗犬训练,这种错误现在很多。把孩子当斗犬养,当真孩子就安全了吗?时时刻刻紧张的一头斗犬,判断力就准确吗?用常识推理,就不难发现,从小传递恐慌,告诉孩子天下很不太平,是搞颠倒了。

再说第四条,生活范围。时间关系,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了,抱歉。在合适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但也不要冒进。搜几个新闻。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留意,我每年都看到这样的新闻(可能是我比较喜欢看新闻吧)。大家说,这里有没有问题——隐患?几岁娃娃,和一个家长(爸爸居多),就满世界跑,会不会有隐患?现在我们有了安全感这个心理学概念,重新看一下这类新闻,还赞美,还羡慕吗?还想效仿吗?
安全感第二讲 <wbr>——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系列讲座(9)

安全感第二讲 <wbr>——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系列讲座(9)

几岁的娃娃需要在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一个几岁的娃娃,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环境,没有稳定的伙伴——社交对象,没有稳定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对象,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从娃娃的角度想想。每天都在探索,都在看风景,都在游世界,都在浪漫的田园诗当中——这是新闻里,是不懂教育,不懂心理学的记者,遇到不懂幼儿心理学的爸爸,一起制造出来的幻象。在法制发达的国家,这样的单亲带几岁娃娃满世界乱跑,不被发现就算了,不被发现是那个人自己家里的私事。一旦被发现,社会工作者就会找到这个家长,甚至用虐待儿童的相关法律起诉他,剥夺他的监护权。我看到这类新闻就很悲哀,在国内,太多人不懂心理学常识,只是在浪漫的想象中赞美这种不计后果的冒险。我们确实要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多出门旅行,多鼓励孩子独立生活,但我们不能冒进。生活环境要相对稳定——目的是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稍大一点会更好。保证安全感的前提下,走万里路。

再说第六条。友好的身体语言,适时的拥抱,轻拍,头,肩膀,脸蛋上轻抹一下,父母和子女之间都可以有。出远门的时候,回来的时候,都应该有拥抱。我们上一次拥抱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了?我在新疆一所大学短期工作过,我看西部少数民族,拥抱是家常便饭,在英国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我看英国人,不要说亲人,就是熟人之间有时也搂搂抱抱。我们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成了地球上最吝啬拥抱的国家。搞不好是文革的时候开始的——夫妻、父母和子女都可以相互揭发,相互斗争,大义灭亲,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电子游戏为什么吸引人?原因很多,一个原因是玩一个游戏的人形成归属感。我们的家庭,有的家庭,为什么缺少归属感?表面上是一家,其实不亲啊,一点都不亲,和陌生人差别不大。家就是临时旅馆,临时托儿所——对有的家庭而言。

说回来,只有有了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少儿才会更积极对抗困难,因为此前他的安全感已经内化为他的一部分。大家也可以多读人物传记,那些在战争中,在逆境中临危不惧,保持乐观的,往往是从小有安全感的。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周我们继续。一次讲座,讲不了太多东西,以后我们还会经常提到安全感。例如,和孩子的认识能力大致匹配的文学故事,其实是一个“安全的冒险”。讲故事当中,家长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就可以提供安全感。

又如安全不是安逸。以后我们在其他的讲座中会提到,都会更详细地介绍。但那时,关键词——讲座的主题,就不是安全感了,例如,是“亲子之间健康的依附”。但问题关联着问题,概念关联着概念。

又如安全感和知识学习的关系很大。各类知识和技能学习,说到底,还是培养勇者——不过是在肉眼经常看不到危险的地方。没有勇气,知识学习中的困难,会把很多孩子吓跑,让他们过于平庸。

最后我们上升到大词儿,造一句格言——用爱培养勇者,在恐惧中长大的大都成为懦夫。
安全感第二讲 <wbr>——家庭教育与心理学系列讲座(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