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技一文一评 :借景抒情

 tnj660630 2017-12-12


一技:

给学生谈谈景物描写

——以《孤独之旅》为例

有人认为“字数不够写景凑”。这当然不对。套用一句歌词,写景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其实写景是要完成一个或几个重大使命: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衬托人物形象;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揭示主题。

今天我们以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为例说说作文技法之——景物描写——让习作因美景而成美文。

这篇课文讲述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放鸭的故事。

1,选景

看过文章的同学都很清楚作者主要选取鸭群、芦苇荡和暴风雨三种景物。

其中鸭群是杜小康最亲密的伙伴。所以作者选择鸭群作为特定对象以较大篇幅描写其情态,动作等

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经历了出发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的害怕、胆怯、孤独、坚强。这些心理历程作者在鸭们的描写中无疑不完美呈现,写鸭就是写杜小康。

选择芦苇荡这是一个完全区别于家乡的巨大存在,这样才能衬托主人公的孤独。作者极力渲染暴风雨的可怕,为表现经历磨难才能真正长大做了最好的铺垫

选景,就要选择特定的景物,能为为人物,为情节,为主题服务的景物

2,造景

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文轩的大手笔,请看: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作者连用了四个“黑”字,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作者这样渲染,有什么作用?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是实写,但风“黑”是虚写。为了肆意渲染暴风雨的可怕,体现逆境促人坚强促人成长的主旨。硬是造出了“黑风”这么个景物,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想象力和用笔大胆。这就是我说的“造景”。聪明的同学一定会质疑:小说可以虚构,记叙文要真情实感啊。但作者不仅大胆还很细心,“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是杜小康“觉得”,那当然就是真情实感了。

3、写景

     选好了景,甚至造好了景,那该怎样去把它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情,这才是我们的重点。我看作者至少用了三种办法。

      1)把景写活。这个办法就是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景有了动作有了感情倾向。就好像幼儿园小朋友唱的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就好像诗圣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都选择了花和鸟,但只要用了拟人,要它哭要它笑就由你了。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这一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的情态、感受。烘托杜小康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这里加横线的句子都借助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的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2)把景写细

所谓“细”,就是用工笔手法不急不躁细致刻画。我想最经典就是“扇面形”这一段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 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

129字,单独成段,细致刻画,其景如在眼前。离开油麻的父子划船赶鸭,“扇面形”的水面表现他们埋头赶路,又暗示一种单调和无聊,这也是杜小康迷茫心里的最佳写照。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依然精工细比,娓娓道来,貌似无意,看到“无法分得清楚”才会恍然大悟,这分不清不仅是“热气与炊烟”也是主人公杜小康的此时的心理状态——迷茫。

(3)把人带入

      千年之前苏轼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只有阴晴圆缺,他怎知人间悲欢离合。但当我们举头却总能看到某种情思。比如文中这段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不以作者的视角绘景,巧妙转换为杜小康——一个经历了风雨洗礼变得坚强的少年角度去描写景物,那么势必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把人带入去描写,就是以文中人物的角度写景,让景情真意切。

谢谢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让我们知道一个人怎样坚强,怎样才算真正长大。也谢谢他给我们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开始做梦——渴望自己的作文变成美文——那就从把景写美开始吧!

 

 

 

 

 

一文           

战争可怕

 

引镇初级中学 九年级一班 马弈凡

 

当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咚”一阵急促且不规律的声音响起。“嘭”他的心跟随着抽动了一下,他既兴奋又恐惧:“谁?”沙哑而颤抖的声音从喉腔中发出。过了好久,回应他的只有黑暗,望不到边,他的唇角不禁勾起一抹苦笑,可他不甘心,他摸索着向门前走去。

 

门开了,疾风卷着沙砾拍在他的脸上,门外确乎没有人,映入眼前的只有一望无际的萧索:残酷的黄色驱散了蓝色的天,赶走了绿色的生命,房屋在无止境的风中艰难地颤栗,饱受吹刮的身体摇摇欲坠,人们的尸体七横八竖地裸露在被炮火翻滚过的土地上,满空气都充斥着股股刺鼻的腥气,树叶零零散散地挂在残枯的树上,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替枯木做着最后的申辩。

 

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悄悄满脸庞。望着昏黄的天,他想到与妻牵手漫步,想到儿女们在膝下承欢,也能想到父母……

 

就是那个早晨,晴朗到看不到一片云,各色的房屋布满在大地上,绘成了一副多彩的油画。热气球载着多情的男女在空中慵懒地漫步,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微风从空中纷纷扬扬,这里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但致命的“乌云”正迅速这里进行聚拢。

 

一支军队驾着坦克,扛着枪炮缓缓驶入这个小城,太阳躲在天空的暗处瑟瑟发抖。一瞬间,“我还不想死”、“妈妈你在哪儿啊”、“救救我”,哭喊声、求救声……他们倒下,他们踩踏,他们仓皇乱撞,唯恐自己成为“恶魔的果实”。士兵在鲜血中疯狂的狞笑。刹那间,那前进的号角,悔恨的不甘,绝望的呻吟,全部交织在一起,谱就成了澎湃、颤栗的战争的交响曲。最终,他们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红着眼,举起他们手中的机枪对着伙伴扫射,随着一声爆炸,一切都结束了。   

 

只有一个男人从一口井中爬了出来,他站在风中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他没有哭,没有颤抖,没有悔恨,只是悲伤。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他摇摇晃晃向前走着,他很瘦,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他也是一个军人,战争爆发的一瞬,他突然说:和平多好!于是他成了一个逃兵。

 

“啪”一个易拉罐从落满灰尘的窗台上滚落,发出震破人心的声音。他回过神来,抬起胳膊试图擦掉脸上早已风干的泪水。他望着那世界,没有雨,风却很大,肆虐的狂风一路追赶只为吹起那可怜人儿的衣襟。他定定地向前眺望,目光锁定了那砖缝中一抹小小的,刺眼的绿色——一株小草顽强的成长着。

他看了好久好久,他看到了,他看到了数千只的白鸽从林中冲向天空,那些白色的天使可真是好看,他笑了,笑的很灿烂,仿佛四月和煦的春风。

他转身走进屋里,关上门,走到床前犹豫,最终他选择一个墙角,蹲下——这是他认为最暖和的姿势,他垂下头,将头埋在衣袖中,就连黑暗都无法窥探到他是否已经睡着。

 

门外的世界早已一片漆黑,可这漆黑不似以往的沉寂,而是灵动。枯树上的猫头鹰瑟缩着脖子发出黎明前的信号,星星也鼓起勇气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夜空中,绿色也趁着黑暗来临悄悄向城内蔓延。

 

天亮了,太阳已经出来了,硝烟也快要散尽,这些尸体也被百兽叼走剩下不多,可是,那房屋中他却还没有醒来,阳关透过窗子斜射进屋里,照亮了他身旁静静躺着的一把黑色手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