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作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今夜星光灿烂 2017-12-13

  编者按 这是一个由弱变强的样本。从招不来学生,到现在的8轨制48个班2100余名学生;从人们眼中的末流小学,到现在的全市的窗口、示范小学;“书包不回家”,学生的课业成绩却逐年攀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持续加速,省、市名师、骨干教师不断涌现;家长在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参与度上也越来越高。优于学,美于形。今天,在“优美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这所学校的师生、家长追求优美,成就自己的优美人生。今年9月,该校被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样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日前,记者到市实验小学进行了蹲点采访,探究该校如何打造优质学校。本报将陆续刊发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 婧

  2005年,焦作市实验小学站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拐点。

  国有企业办学移交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规定,当年,焦煤集团正式将焦煤集团小学移交给市政府,并更名为焦作市实验小学。同年8月底,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王思明竞聘为该校校长,挑起了市实验小学掌舵人的重担。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上世纪90年代的焦作矿务局一直挣扎在巨额亏损之中,1999年改制为焦煤集团,走上了长达6年的脱困之路。其间,根本挤不出资金去扶持学校发展。

  “校舍全部是危房,电线经常会冒火,全校仅有一个水龙头,更没有升国旗的旗杆。语、数教师上课没有小黑板、三角板,体育教师上课连哨子也没有,现代化教学,在这里几乎是神话。”这是市实验小学第一批师生的集体记忆。

  生源纷纷逃离。这里的学生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有的教师子弟也都不在本校就读。社会上,人们把这所学校归为末流学校。

  让王思明体会最为深刻的是2006年全市的元旦长跑活动,当她带着师生到市东方红广场起跑点时,一时间,在规划好的学校方队场地,竟没有找到市实验小学的就跑位。几经周折,才在山阳区一所小学方队后方找到了学校的位置。

  “我们是一所市直学校,为什么被剔除出市直学校方队,安排在一个区直学校的后方?”王思明显得有些激动,随即找到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表达了不满。

  虽然收到了道歉,她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因为,事后她得知,该校参加元旦长跑协调会的人员事先已知道站位情况,但当时并未提出异议。

  “当务之急是必须树立信心,树立全校中层、教师、学生的信心,打翻身仗。”王思明说。她认为,信心不足是学校上下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必须攻克。

  深思熟虑后,市实验小学领导层研究确定了“我能行”的校训。很快,一幅巨大的“我能行”标语从破败的教学楼二楼直垂至一楼,有人问这样是否过于刺眼,王思明却回应,就是要这样的不协调,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全体师生,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社会上认为我们的学校是三流的师资,四流的生源,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此时,摸清“家底”的王思明说。市实验小学的前身是焦煤集团的中心小学,这里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企业领办的20余所学校中遴选上来的尖子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关键在于激发他们敢为人先的信心。

  该校随即确定了“敢为人先,艰苦必胜”的校园精神,提出教师要成为最棒的教师,学生要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能行”和“敢为人先,艰苦必胜”的校园精神引领下,市实验小学制订了学校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奠定校园精神,改变校园面貌,走出低谷,打翻身仗。

  “别人走,我们要跑,别人跑,我们就要努力跑得更快一些。”

  就在全校上下树立信心的关键时刻,王思明把自己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从一所优质学校转到了市实验小学。“你全身心投入也就罢了,还要搭上自己的孩子,这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品吗?”面对朋友和亲人的不理解,倔强的王思明真情以对:“你自己都不相信你的学校,还想让哪个家长把孩子放心地交给你。我相信我们的学校,相信我们的老师一定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乐、更优秀。”

  与此同时,市实验小学原副校长也将自己的孩子转到了市实验小学。“学校管理层这样的做法,犹如一剂‘兴奋剂’把教师们那股子追求一流的劲儿一下子就给调动了起来。”时任该校语文教师的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郭玉珍坦言,当时,两位校长子女的转入在教师中的确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打翻身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属不易。“我们起点很低,要想成为全市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我们不仅要赶上优质学校,还要赶超他们。别人走,我们要跑,别人跑,我们就要努力跑得更快一些。”在那个特定时期,王思明常用这句话给教师们加压打气,也激励自己。
    “硬件不到位,我们不能坐等政府对学校进行改造。”该校上下迅速达成了共识。然而,做起来后大家才真正体会到“艰苦必胜”的意义。该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自己摸索着干,竖旗杆,将“我能行”的校训纳入上课、放学、升旗仪式进行呼号,树立敢为人先的信心;在校园里依托老旧墙壁,改造出几十个文化墙,每个班里分一块,让孩子分享能打动自己的文化作品,展示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利用教室走廊的立柱刷出“书法壁”,由教师负责,每天板书经典古诗文,既锻炼教师的板书,又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修缮整理学校的老旧仓库,因陋就简,搭建舞台,供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长成果……市实验小学艰苦的创业岁月,给每一位亲身经历者留下深藏心底的教育情怀。
    奉献!奉献!还是奉献!教师们一边教学,一边苦练业务内功,还要兼当清洁工、建筑工、粉刷匠,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书香校园”,让学校每班学生每天能上一节阅读课,在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全校党员教职工还垫资为学生购买了2000册图书。
    没有任何动员,半年内,12名教师子弟全部回归本校。提及这段往事,王思明难掩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地说:“在最艰苦的创业时期,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孩子都转了过来,相信我们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校长,一定能把这所学校办好,把孩子教育好,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全体教师拧成了一股绳,在齐心协力办教育,奋力追求卓越。”
    “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去办那样的教育。”
    “你想让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教师,那么,你就努力去做那样的教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那么,我们就努力办这样的教育。”就是这样坦率的态度,确定了市实验小学的发展方向,让教师们不懈地追求“有爱、有方、有效 ”的教风,带领学生们努力去实现“自信、自主、自强”的学风。
    “教师们不仅忍受着物质上的艰苦,还忍受着精神上的艰苦。”王思明说,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打好翻身仗,教师们甘于寂寞,沉心静气,苦练内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该校成立青年教师研修班,由校长担任青年教师研修班的班主任,设计研修课程。每天下午下班后就是教师们的研修时间,周一基本功、周二专业研究、周三集体备课、周四青年沙龙、周五政治学习。
    在市实验小学,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本《教育日记》,随意翻看,其中有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分析,亦有教学反思和对学生的家访日记。这是市实验小学在打翻身仗时,就启动的师生共写随笔项目,教师坚持书写教育日记,学生坚持记录自己的多彩生活。如今,这些教育日记已成为实验小学的宝贵财富,教师们再次翻看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日记,都会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收获颇丰。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在市教育局支持下,王思明带领全体教师大胆进行了课程改革。研发的校本课程《古诗词300首》,设立古诗文诵读特色课程,在全校铺开;开设英语实验课,推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英语》实验教材,在市教育局的帮助下,严格挑选英语教师,从一年级开设,每周五节课。同时,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力与会话能力;根据各年级语文教材和各年级学生特点,研发校本课程《3000汉字天天练》,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把有着焦作地域和文化标签的太极拳引入校园,开设太极拳课程;开展“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课题研究,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
    市实验小学的改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2007年,市政府把对实验小学的改造列入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投入1600万元改造校舍。伴随着3年的校舍改造,市实验小学加速了教学改革,在校园开设百家讲坛,让教师、学生得以聆听窗外声音;推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六步作文”课堂教学、英语游戏教学法,一边对以往教学的成功做法进行总结提升,一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筑理想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倡导开展“书包不回家”活动,把课余时间留给孩子们全面发展……
    5年涅槃,课堂教学得到社会认可,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该校的办学声誉快速提升,获得了市教育质量奖、市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等荣誉,从招不来学生到2010年的近2000名学生,市实验小学走出了低谷,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