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侯乙的嘴里为什么含了那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干什么用的?

 Aliuting 2017-12-13

谢邀。曾侯乙墓葬出土文物创造了许多“之最”,他口中出土的玉琀就是其中之一。

包括玉牛6件,玉羊4件,玉猪3件,玉狗2件,玉鸭3件,玉鱼3件,一共21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也是迄今为止墓葬考古同类玉器之最。




为什么古人要在死人嘴里放这么多玉器呢?这要从葬玉习俗谈起。

玉琀古代葬玉的一种,可能也是历史最古老的一种。琀,即“含”,也叫“唅”,是古人入殓时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送死口中玉也”,也叫做“押舌”,也就是民间所谓的“饭含”。

饭含习俗是中国丧葬习俗中重要的礼仪,从古至今,全国各地都有沿用。饭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米或贝,含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珠玉。这个习俗起源古老,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就有12座饭含葬仪的墓例,距今约5300年历史了。商代墓葬中普遍有饭含葬俗,以后各朝各代均有出现。

玉琀葬俗也是中国“事死如事生”哲学理念的体现,《白虎通义》中说“所以有饭含者何?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 生时所享,死后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玉器,足以说明他生前的奢华程度了。

玉琀礼仪历经经时代变迁,形式多有变化。“夏时死者饭含用贝,周改为玉”。也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据记载先秦时期形成了“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的等级分别。周至汉代玉琀形式逐渐简化,口中含玉蝉的葬式固定下来,汉墓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基本都是玉蝉,像曾侯乙口中丰富的琀再没有了。

关于曾侯乙玉琀就介绍到这里,葬玉多种多样,基本是祈求死者永存不朽之意,但讽刺的是:玉琀都不朽的保存下来,而它们的主人全都腐朽枯败,化为尘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