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不做风险管理的外债都是耍流氓

 suiming2000 2017-12-14



过去几期我们带大家去过了埃及、委内瑞拉、土耳其,了解了这些国家巨大的汇率风险,我们企业在走出去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我们的一位忠实粉丝小花留言说希望我写点利用衍生品做风险管理的文章,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外债资金的风险管理吧。

Today's topic

外债资金的风险管理

2017年以来,在央行、发改委和外汇局对企业跨境融资和资本金结汇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大环境下,伴随着同期银行贷款额度的收紧和境内发债成本的快速攀升,人民币贬值压力大部分被释放,越来越多境内企业选择通过境外发债的途径筹集资金。


2017年前11个月,中资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券总额达到1963亿美元。大多发债资金选择回流境内结汇使用。对于这种情况的风险管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通过外汇掉期(针对短期外债)或货币掉期(针对长期外债)交易来管理。

    

    货币掉期是指交易期初按照一定的汇率交换两种货币的本金,同时定期交换两种货币的利息,期末再将两种货币本金按照期初交换的汇率换回的交易形式,其中利息交换方式包括浮动利率对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对固定利率。


     可以看出,通过货币掉期交易能够完全锁定未来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上周USDCNY掉期点上涨较多,有一部分就是由较大的企业外债对冲需求引起的。


但是如果外债近端结汇后远端不做风险管理,企业会面临哪些问题呢?


1

首先,如果是美元浮息债,在美联储未来几年还将多次加息的大环境下会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


2

其次,庞大的汇率敞口对企业年终的审计报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现在人民币汇率早已不再是长期单边升值的趋势了,今后双边大幅波动会成为新常态,由此产生的每年大幅估值损益波动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


3

最后,到期时USDCNY汇率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最终整体融资成本,如果人民币较期初结汇时升值,企业会得到较低的成本,甚至收益;但如果人民币贬值,很可能会使整体融资成本高于直接境内发债成本。



面对以上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市场预期,结合外债期限、银行资源、市场环境等内部、外部因素一起,考虑是全部对冲还是部分对冲;能否匹配期限对冲,还是选择错配期限;选择承担利率风险还是汇率风险等等。


如果您有任何这方面的需求或者困惑,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团队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操经验。这显然是一条广告,但非常值得您一看。

HCE


......

再来说说另外一个故事吧。


2015年3月欧洲央行正式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欧元利率、汇率持续走低,而美元却走上加息周期。


在此背景下,欧元区成为企业的“免费发债池”: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借入以欧元计价的债务,降低融资成本。


2015年和2016年中资欧元债发行量较前几年显著增加。其中很多企业强烈预期今年欧元兑美元将跌至平价,他们通过持有该敞口以期待从汇率中大赚一笔。可惜天不遂人愿,去年年底至今,EURUSD上涨13.5%,可以想象这些没有做套保企业今年的汇兑损失有多大了。


     然而这些故事还没有结束,但是太烧脑了,让我休息一下,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下期再见,请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