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进机构/幼儿园前 家长一定要关注的16个问题! 文 / 石荟 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纽约市特殊教育融合教师 排版 / 春桃 编辑 / 大八 前段时间因为一家幼儿园的事件(点击:北京市红黄蓝幼儿园园长竟涉嫌带头给幼儿喂药、扎针并集体猥亵),幼教行业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在大家义愤填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思考两个问题: 为什么类似问题屡屡出现? 怎么避免把孩子送入虎口? 一句话 家长要装备自己!
我们首先要明确地跟大家说明一点: 不靠谱的干预方法比科学的干预方法 更能吸引眼球, 看上去更诱人。
为什么?
科学的方法往往是谨慎的,严谨的,通过事实来说话的,而不会使用一些花言巧语来吸引注意力。 科学干预的宣传中绝对不会出现“药到病除”、“治愈”等字眼。 自闭症的干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时间,甚至是孩子一辈子的努力。 靠谱的干预机构不会告诉你孩子会在短时间内有神奇的效果。
科学干预显然不如虚假宣传更能引起初学者家长的注意力。 虚假宣传跟他说“保证孩子能好!”而科学的干预机构却不对他做出类似的承诺。 家长们是多么希望孩子能够被“治好”,能“短时间进步”。 虽然他们内心也许也有些疑问,但是抱着“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尝试”、“万一有用怎么办”、“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孩子”的心态,他们实在是太愿意相信那些虚假宣传了。 那如何帮助家长打造一双“火眼金睛”?如何选择好的机构或幼儿园呢? 下面16个问题可供参考: 无论是特殊教育的干预机构,还是普通的幼儿园,这第一类问题都适用。无论是不是特殊孩子的家长,这些问题都应该提: 1 学校是否欢迎家长入校参观? 如果学校不允许家长入校,那我们一定要问一问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怕家长打扰到孩子,那能否提供监控设备请家长随时看?或者家长是否可以隔着窗子观察孩子?能否安装单向透视玻璃,家长能看到里面,里面的人看不到外面? 如果学校说教学方法是商业机密,不让家长看,那么这个学校“靠谱”的可能性很小。 无论是特殊教育还是普通幼儿教育,都非常强调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协作,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几乎所有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都强调家长培训和参与的重要性。 学校不仅不应该把家长拒之门外,还应该经常性的邀请家长来参加学校的培训,给家长机会学习学校的干预理念和方法,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相对一致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学校在一致的理念下进行干预,孩子才可能得到最大的进步。 2 学校对孩子们的管理, 是采取人性化的关爱, 还是军事化的训练? 很多学校因着管理上的方便,有一些非常不人性化的规定。例如: 只有特定的时间才可以使用洗手间。 大家统一时间喝水,一次必须喝完一杯省得上课的时候再要水喝。 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老师盛的饭必须吃完。 午休时间不管睡不睡觉必须躺下不能动不能说话。 这些规定看似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其实是对孩子基本权利的践踏,也丧失了教育的大好时机。这些看似“合理”的规定成人都不能够做到。 请问大家上班的时候是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喝水?这次不喝就没得喝了?如果大家的工作单位也规定统一使用洗手间时间,那么到了规定时间大家作为成人能否成功如厕? 请问大家自己吃饭的时候是否每一次都能吃完?有没有你不想吃的菜?你不爱吃的菜是否能够硬着头皮吃完? 成人睡觉的时候是否躺下就能睡着?是否睡不着的时候能够做到不动不说话?如果大人都做不到,我们强迫孩子做到的意义在哪里呢? 其实这些“统一管理”的规定不但不能够帮助学校“省事”,反而使老师们丧失了跟孩子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大好时机,一旦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实更难管理。 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 “你对我不好,我自然不愿意听你的,你说什么我都听不进去。” “你用惩罚我的方式来逼迫我不做这些事情,那等你看不见的时候我干个够。” “你对我这么差,你让我干的事情肯定没好事,我不干。”
而反过来说, 跟老师关系好的孩子是这么想的: “你对我这么好,你说的肯定有道理。” “这件事看上去不太好玩,但是即使是我不喜欢的事情,为了和你在一起我也愿意尝试。” 而且,对于特殊孩子来说,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活动,是绝佳的教育时机,能够借助孩子自发地需求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真正好的老师,是会充分地利用这些时机来教孩子的。
3 学校老师的资历如何? 这些老师都在学校教书几年了? 虽说教育这件事情是用心学习的,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但是学历高的老师因为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一些情况。 不是说老师学历越高就越好,而是在我们还不了解其他方面的情况下,学历高的老师是好老师的几率更高。 老师在该学校的任教时间也是一个很好地考察学校质量的窗口。如果一个学校每一两年都换一批老师,每位老师在这里干一两年就不干了,那我们心中就要打个问号了。 要知道:老师都待不下去的学校,孩子们能待下去吗?老师们可以随意辞职,但孩子们无法随意选择离开。
对于特殊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来说,除了上面的基本信息之外,我们还应该考察一些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信息。 4 这家机构用的哪一种 或者几种干预方法? 询问学校的管理者: 在诸多自闭症干预手段当中,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几种)?是这个干预手段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他们?如果管理者说他们使用的是“自创”的方法,这里家长就要先在心里画一个问号了。 这个自创干预方法的机构的创办者有哪些教育背景?是如何了解自闭症孩子的特点的?创建干预手段前参与自闭症孩子的干预有几年时间? 又经过了哪些科学研究项目证明了自己的方法有效?除了他自己,有没有学术界的其他权威人士肯定他的方法? 5 询问学校使用的干预方法 是谁研发的? 有多久的历史? 使用范围有多广? 有哪些科研结果证明其有效性? 有效性需要通过大批使用者参与的双盲实验来证明。几家人的证言并不能够证明一种方法的有效性,无论这些证言是多么具有煽动性。 有可能的话,机构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文章或者权威人士写的科普文章供家长阅读学习?(了解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认证的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有哪些,欢迎登陆survey.hanen.us,或者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官方网站查询) 6 这种(或几种)干预手段 是如何帮助自闭症谱系孩子的? 它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哪些障碍? 又是利用了谱系孩子的哪些特点来教他们? 7 观察学校的教学环境: 教室是按照符合自闭症孩子的特点来设置的吗? 教学环境的设置是否与学校宣传的理念一致? 例如,使用结构化教学的机构,应该有详细的时间表,每个活动地点也会有与时间表上一致的视觉提示图片。 使用回合训练的学校,应该有一对一训练的场地,并且这个场地要相对隔离以便孩子在回合训练时不被其他的活动干扰。 教学内容和干预方法不一样。 咱们拿饭馆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干预方法好比是做菜的方法,是怎么做。是川菜馆还是粤菜馆?是喜欢清蒸还是红烧? 但是教学内容(也叫课程设置)是菜的具体材料,是做什么。菜单上多数是海鲜?是肉类?还是萝卜青菜? 了解了干预方法,我们还要问学校用这些方法来教什么内容。 8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需要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来制定的?每个孩子是否有自己的个别教育计划? 9 要制定个体化的教学计划,就需要先通过科学的评估来了解孩子的情况。该学校在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是通过哪些评估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具体需要呢?又会隔多久再次评估以确定孩子的进步程度的呢? 10 学校是如何记录孩子的表现从而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的呢?如果孩子的进步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学校是否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干预计划呢? 11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社交和情绪管理与学业知识同等重要。该学校除了教颜色,形状等基本知识,有没有将孩子的语言,社交,情绪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去呢? 12 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没有包括多种形式?孩子会接受多长时间的一对一桌面教学?多长时间的一对一自然情景下的教学?多长时间的小组教学?多长时间的集体教学?多上时间与其他孩子互动的环节? 13 教学所使用的教具是如何选择的?是否有多种选择?是否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调整?
14 学校的老师都经过哪些培训?获取过哪些资质证书?询问老师所受过的培训的时候,要注意三件事: 一是培训机构是否权威。 例如使用丹佛模式的机构,是否至少有一名老师经过创建丹佛模式的机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 INSTITUTE的培训? 或者培训他们的人经过创建机构的培训?如果参加的培训往上搜三代都跟创建该干预方法的机构没有任何关系,那这个培训的含金量有多少就可见一斑了。 二是培训时间长短,是几天,几周,还是几个月? 三是培训只是理论学习还是包括实际操作? 另外,老师经过的培训应该与机构宣传的干预方法是否一致?如果机构主要使用ABA,但是老师参与的培训都是感觉统合方面的,家长心里就需要打一个问号了。 15 特殊教育教学的从业人员分为多种,不同的专业人员负责孩子干预过程中不用的方面。一般来说,一个特殊教育机构需要下面几类专业人员: 特殊教育老师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学校心理学家 school psychologist 行为分析师 behavior analyst 语言治疗师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ist 职能治疗师 occupational therapist 心理咨询师 counselor 等等 这些专业人员互相配合,有评估孩子的,有制定教学计划的,有执行教学计划的,有专注于孩子语言和社交发展的,有专注于孩子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的,有关注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等等。 即使是在人才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一个特殊教育机构也应该至少具备上面几类专职人员中的大部分,并且有其他专业人员定期来学校做顾问老师。 16 如果学校有“专家”坐镇,家长可以从专家的背景中探究到机构的专业性。 这位专家具体有哪些学历,经历,和资质?(要知道“专家”两个字本身不是一种资质。一定是这个人物有一些学历,资质,或者成就之后,大家尊称他为专家。) 专家多久来一次?这个机构是在这位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建立的,还是说这位专家和这个机构的关系好像唐国强和挖掘机学校的关系?
|
|